APP下载

融合出版视域下高校出版社发展策略探析

2021-01-03姜萍

今传媒 2021年12期
关键词:发展策略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姜萍

摘 要:高校出版社是我国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安徽省四家高校出版社为例,阐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校出版社面临着产品同质化、其他类型出版社和民营资本的冲击等一系列问题,并就高校出版社的未来发展提出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出版社;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1)12-0038-05

高校出版社是我国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闻出版业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出版社的规模实力有了明显增强。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高校出版社始终面临着产品同质化、折扣战、传统图书市场萎缩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它们的发展步履维艰。高校出版社应如何选择自己的发展之路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 安徽省四家高校出版社概况

高校出版社是依托母体高校成立并发展的独立法人单位。从高校的分类来看有很多种,就安徽省几所主要高校而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都应属于综合性大学。但结合它们自身的办学特色,这四所高校又都有各自的特点。

(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科学研究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医学、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由于研究型大学以科学研究和博士研究生教育为重点,所以它在国家科学研究和精英人才的培养方面占有独特优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创建于1985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办。作为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出版社,从创社伊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就依托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品牌、人才和资源等优势,陆续出版了一大批代表国家科技创新水平的高水平学术类图书,引进了一系列反映世界科技前沿的学术精品。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基础科学、高技术与交叉科学前沿研究学术著作,高校理工科精品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外语学习和考试畅销读物等方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二)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工科类

合肥工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教育部、工信部和安徽省政府共建高校,也是国防科工局与教育部共建的工科类高校。与其他高校不同,工科类高校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具体目标是培养在相应的工程领域承担规划、勘探、设计、施工、原材料的选择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其代表性的学科有土建类、水利类、化工制药类、电工类、电子信息类、仪器仪表类、热能核能类等。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成立于2002年,由教育部主管,合肥工业大学主办的工科类高校出版社。多年来,在“以高校教材为主体,以学术专著与大众读物为两翼”出版方向的指引下,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依托合肥工业大学的学科资源,精心打造了一批学术精品图书,图书的出版范围涵盖理、工、农、医和人文社科等多个学科领域。

(三)安徽大学出版社:教育研究型

安徽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的学科领域涉及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

安徽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95年,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大学主办。创社以来,其本着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学术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出版宗旨,坚持“服务教育、弘扬学术、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的出版理念,在中小学教材教辅、高校教材、学术著作与大众读物三大版块精心布局,坚持突出重点,着力打造精品,陆续出版了一系列面向高校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学生、中等职业学生的系列教材,以及独具特色的中小学教育教材与教辅用书。同时在古文字研究、徽学及地域文化、古籍整理、唐诗宋词研究等领域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精品力作。

(四)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师范类

安徽师范大学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安徽省委、省政府優先建设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和安徽省特色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师范大学在中国的设置历史最为悠久,传统意义上的“师范大学”,主要是指培养各类师资力量的高等院校,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意义上的师范大学则被赋予了全新的内容。由过去较为单一的培养文、理、工、教人才的高等院校向更为全面的综合性大学拓展,但其仍担负着培养高水平师资的使命。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成立于2010年,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师范大学主办。自成立以来,其在“传承文明、服务社会”宗旨的指引下,坚持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为我国出版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服务,以安徽师范大学的优质资源为依托,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与支持,已逐步形成以高水平教材、专著及中小学教辅类图书为重点,以高品位社会读物类图书为基础的图书结构体系。

二、 安徽省四家高校出版社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各出版社图书现状分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的图书主要集中于数学、物理、化学、地质古生物学、地球与空间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工程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医学卫生、农业科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交叉学科、外语、经济管理、教育、人文素质教育、高职高专教材、学术专著、教辅等方面。由此可知,高校理工类教材、教学参考书和学术作品是其主要的出书领域。其在满足本校不同学历层次教学用书需求的同时,积极面向市场开发教材、根据世界教育前沿成果引进国际名校的经典教材,在高校理工科教材出版方面形成了学科体系和品种规模,其中一批教材入选国家级高等学校规划教材、教育部优秀教材(教学成果)以及教育部研究生教学用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因而成为安徽省最重要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校理工科教材、教学参考用书出版基地。

该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学习和考试读物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出国考试类读物一直以来都是出版社耕耘的重要领域;英(美)语口语和词汇图书在大卖场的同类图书排行榜上名次靠前。日语、德语等小语种图书均具有良好的市场表现。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是一个拥有图书、电子、音像和数字等各类出版资质,出版范围涵盖理、工、农、医和人文社科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出版企业。教材出版覆盖研究生、本科、高职等各个层次,在艺术设计、机械汽车、土木工程、计算机技术等版块亮点突显,财经管理、旅游学、广告学、新闻传播学等版块初具规模。《西方设计艺术史》《食品免疫学》《简明中外新闻事业史》等多部教材被遴选为国家级和安徽省省级高等学校规划教材。依托合肥工业大学学科资源,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已打造了一批精品力作。

自创社以来,安徽大学出版社坚持突出重点,着力打造精品。其中,中小学地方规划教材、中小学教辅材料及拓展读物,高校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专业教材以及计算机、外语、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军训等公共教材在安徽省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安徽大学出版社充分依托安徽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省内外知名高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出版的多种图书先后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各类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多个项目被列入“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项目”等各类国家级项目。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成立时间较短。但在较短的时间内,其图书出版已初见成效,出版范围遍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教育等诸多领域,在国内图书市场享有一定的声誉。其中,多种图书获华东地区、安徽省图书奖,以及入选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规划教材。

综上所述,安徽省四家高校出版社依托各自的母体高校,在图书出版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通过对各家出版社图书出版情况的分析可知,安徽省四家高校出版社图书出版存在的问题也是较为明显的。

(二)安徽省四家高校出版社发展的困境

1.同质化产品现象严重

目前,就整个图书出版行业而言,图书出版的同质化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而从安徽省四家高校出版社来看,其产品主要集中于教材与学术专著,其中,教材一般是为了适应各学科教学需要而编写的。 这四家高校不少专业虽然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它们的课程设置却存在很多大同小异之处,而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这四家出版社所出版的教材不是仅立足各自依托的母体高校,而是面向安徽省,乃至全国部分本科、高职院校和中职院校,因而几家出版社的教材出版呈现明显的同质化现象。例如,公共基础教材,无论是文科的大学语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还是理科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技术、军事学等教材,四家出版社均有涉及,甚至于一家出版社同类教材都会出现几个不同版本。同质化图书不仅造成了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图书出版行业竞争力的提高,而且出版物重复出版、上市,必然导致全行业库存图书的增多,从而造成行业性的恶性循环。

2.其他类型出版单位、民营图书公司的竞争与冲击

从上述安徽省四家高校出版社的出版范围可知,其出版图书主要为高校教材和学术图书,安徽大学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也出版中小学教辅。

随着原有出版品种限制的被打破,许多其他类型的出版社和民营图书公司进军高校教材市场,以期抢占一席之地,高校教材市场原本就呈现的激烈角逐状态随之进一步恶化,这也使得原本在高校教材市场竞争中不占据明显优势的高校出版社状况更加艰难。为了在竞争中抢占先机,民营图书公司和其他类型出版社掀起了图书折扣大战,一些民营图书公司和高校出版社实现合作共存。如由高校出版社负责选题策划开发、编辑制作,民营图书公司着重进行渠道建设和营销工作。还有的民营图书公司则不仅承担渠道建设、营销工作等,还着手进行选题开发,而高校出版社只需进行编辑加工。这种合作虽给高校出版社带来了短期的经济效益,但对高校出版社造成的危害也是明显的:民营图书公司自主研发、出版图书,势必对高校出版社开发的图书品种产生冲击,使得图书同质化现象更趋严重。且民營图书公司一味追求利益,出版的一些图书质量不高,有的甚至可以说质量低下,这对高校出版社的整体图书质量而言是严重威胁。

3.基于母校的品牌效应未完全形成

高校成立出版社,其初衷是为本校的教学与科研服务的。基于高校出版社与母校千丝万缕的联系, 各高校成为高校出版社作者资源和选题资源的有力后方。 在高校出版社的帮助下,许多高校的重大教学和研究成果得以结集成册,并经过不断修订再版,有的甚至成为某一学科的经典教材或是传世佳作,高校出版社在为国家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服务方面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而就安徽省四家高校出版社的发展来看,虽然高校专家、学者们为出版社提供了高质量的出版资源,创造了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其基于母校的品牌效应未能得到有效展现。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和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基于母校优势学科的品牌图书出版较少,从它们申报的国家出版基金等项目和获奖情况来看,虽有体现母体学校特色的理工类资源,但品种较少,而人文社科类图书居多,这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它们品牌效应的显现。安徽大学出版社立足于安徽大学的古文字学、徽学等优势学科,出版了一批精品图书,体现了依托母校的品牌效应,但仍有较大缺陷。一是依靠母校的优势学科开发的精品图书品种有限,缺乏连续性。二是对母校优势学科的挖掘不全面,只局限于少量专业,如安徽大学的外语等优势学科,未能得到充分开发。此外,在图书出版市场的激烈竞争下,原有母体高校的出版资源呈现外流与被抢的状况,特别是母体高校的优势资源外流情况更为明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出版社品牌效应的形成与发展造成冲击。由此可知,安徽省四家高校出版社基于母校的品牌效应并未完全形成。因此,高校出版社要树立品牌意识,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

三、高校出版社发展策略和建议

(一)抱团取暖,加强融合出版

与大多数高校出版社相似,安徽省四家高校出版社一直以来都是各自为政,没有形成集团效应。这不仅不利于四家出版社的发展壮大,而且造成了出版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易引发相互之间的恶性竞争。有鉴于此,笔者认为这四家高校出版社想要发展壮大,首先应进行资源整合,改变各自为政的状况,不能再简单的有书就出、有钱就赚。

由上述分析可知,安徽省四家高校出版社依托各自的母校,在发展上各有其优势和特点,然其劣势和不足也明显存在。随着出版社改制的完成, 国内出现了一些大的出版集团, 如安徽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中国出版集团等, 这些出版集团以自身的规模优势压缩着高校出版社的市场空间。就安徽省而言,安徽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也对四家高校出版社的发展空间造成挤压。受制于体制约束与力量薄弱,在出版集团群雄逐鹿的大环境下,高校出版社单枪匹马,已难以与正在迅速崛起的出版集团相抗衡。因此,四家高校出版社抱团取暖,以“联盟”的形式联合起来,成为安徽省高校出版社未来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各家出版社能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且能很好地避免相互间的竞争;另一方面,联盟的高校出版社实现资源共享,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利用,它们的资源优势才能真正成为现实的优势。

(二)整合出版资源,依托学校,发展特色产品

与其他类型的出版社相比,高校出版社背靠高校,与高校教师、学校的科研人员等联系紧密,这些优质而丰富的作者资源储备成了高校出版社最大的优势。因此,高校出版社的品牌与母体高校的品牌是密不可分的。以安徽大学出版社为例,秉承“弘扬学术,关怀人生”的出版理念,依托安徽大学的徽学与传统文化研究院,安徽大学出版社策划出版了“徽学文库”丛书。 这套丛书分为两辑,共20卷,集结了安徽大学在徽学文化研究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学术成果,丛书被列入“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无疑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同时也为出版社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如上所述,充分利用母体高校的优势特色资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也都陆续出版了一系列精品图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在量子力学等领域开发的《北京谱仪‖:正负电子物理》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等;《最弱受约束电子理论及应用》《核色动力学导论:量子色动力学及其对核子和核结构体系的应用》入选“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出版的生物研究方面作品《陡山沱期生物群:早期动物辐射前夕的生命》《生物大灭绝与复苏:来自华南古生代和三叠纪的证据》先后荣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的《出生缺陷环境病因及其可控性研究》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甲骨文金文释林》一书入选第一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等。

高校出版社应该依托母体高校的学科发展优势,站在学术研究的最前沿,扬长避短,合理科学地进行定位,着力开发具有思想精深、内容高端、制作优美等特点的精品力作,让出版社既能切实为母体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又能使出版的作品反映其教学科研水平。

(三)集中领导,开展针对性考核

2018 年 12 月底,中宣部印发《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指出:“图书出版单位绩效考核为综合性考核,需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的占比权重在50%以上”。由此可以判断,未来评判一家出版社是不是好出版社,主要不是看其资产的多少,赚了多少钱,而是看它出版好书的多少,创造了哪些品牌,产生了多大的社会效益。这就要求出版社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应做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转企改制后,出版社首先面对的就是自身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问题,这就要求它们追求经济效益。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因母体高校作者资源和出版资源的外流与被抢现象,高校出版社在资源方面的优势日趋削弱。少量母体高校甚至仅将出版社视为利润上缴部门,而不重视对它们的引导与扶持。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高校出版社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社会效益。它们甚至不顾自身编辑力量,盲目扩大图书品种,致使一些出版物品种低劣。安徽省四家高校出版社因成立时分工、占有资源等的不同,它们的核心竞争力也有差异。事实上,四家出版社的图书出版普遍呈现出版方向多样、出版品种繁杂的状态。要改变这种状况,更好地突显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四家出版社有必要加强联盟与合作,由联盟对它们进行集中统一领导,给予相应的方向引导、政策扶持,帮助它们解决出版战略选择和产品升级定位问题,为各家出版社营造更加良好的发展氛围,使它们的优势领域更加凸显,从而走上特色化和专业化的发展之路。

不仅如此,由联盟围绕《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结合它们的出版方向和所依托高校的优势特色,对它们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出版社进行奖罚。这既在理论上为出版社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指明了方向,又在实践中为真正落实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要求提供了统一的工作遵循。相比于母体高校,联盟在贴近出版社、熟悉出版业务方面具有明显的职能优势,由它们对所属出版社实行社会效益考核,有助于承担起行业管理责任,也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专业职能优势。

参考文献:

[1] 叶玲利.浅析改制背景下高校出版社的現状与发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5(8):22-24.

[2] 李蓬.高校出版社的使命、困境与发展路径[J].采写编,2018(2):134-136.

[3] 刘永凌.探寻社会效益考核下的中小出版社发展路径[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9-18.

[4] 薛伟莲,王星.中小规模高校出版社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出版,2015(24):47-49.

[5] 杨石华,陶盎然.出版产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元型平衡模式——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J].科技与出版,2018(10):178-182.

[6] 徐同亮.地方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考核评价现状探究[J].中国编辑,2018(7):55-59.

[责任编辑:杨楚珺]

猜你喜欢

发展策略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