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妆奁的起源发展与社会文化观念变迁

2021-01-01梁璐

歌海 2021年5期
关键词:社会文化

[摘 要]中国梳妆文化历史悠久,妆奁是中国传统梳妆用品的承载器物。以考古学方法回望中国各历史时期特别是鼎盛时期即明清阶段的传统妆奁,揭示其蕴含的艺术价值和其中的民族智慧。以社会学方法探究传统妆奁蕴含的社会文化观念,以说明社会文化对妆奁造物所起的关键性作用。以传统妆奁的艺术价值和造物思想,为现时商品化妆品收纳器具提供不同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妆奁;起源发展;社会文化

当今女性化妆收纳用具,多为欧美日样式,民族风格的较为少见。化妆收纳用具也即妆奁,其发展在我国源远流长,西周时期就已出现,到明清时期达到鼎盛。中国明代之前妆奁文物,现有研究多集中在考古学方面。明清时期为家具制作的历史高峰时期,明清家具是国内学者热门的研究对象,著述丰富。妆奁主要收录在明清家具有关著作中的“杂项”或“其他”类。本文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物与人,研究中国古代各时期妆奁尤其是明清鼎盛时期的妆奁的形态、功能,梳理我国传统妆奁的历史发展脉络,从演变和延续的角度探究传统妆奁的设计造物思维,讨论各时期妆奁蕴含的文化意义,以撷取传统妆奁文化的特色元素,反映妆奁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本文撰写的目的是为了发掘传统家具中的优秀元素,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为现今化妆收纳产品设计提供富于民族要素的设计思路。

一、妆奁概述

妆奁,《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1.女子梳妆用的镜匣;2.借指嫁妆。本文论述的妆奁,概念宽于词典“女子梳妆用的镜匣”的释义,但也窄于“嫁妆”的范畴,用于放置梳妆用品的器具以及梳妆所用的家具,即是本文所论述的妆奁。

妆奁的历史十分悠久,从西周时期一直延续到清代。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妆奁从材质到形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青铜材质的方奁,只出现于战国之前,之后所用材质向漆器、木器方向发展。形式上也从小型、便携式器具向小型家具发展。同时,随着历史发展,妆奁也从当初只供名望贵族享用普及到平民阶层。

“器以载道”是中国传统造物的特点,中国各时期的妆奁,通过形态语言,传达出不同的趣味和境界,各具审美意义:或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或体现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或体现人与物的关系。通过对妆奁这一器物的论述,本文以一个特别的角度来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

本文参考了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研究》等著作对妆奁的工艺、结构、艺术鉴赏的论述,以及李芽《脂粉春秋:中国历代妆饰》等著作对相关时期社会环境和妇女生活的研究,梳理中国古代妆奁的历史演变,探究其所折射出的特有民族文化。

二、妆奁的历史脉络

妆奁不断演变,形态较多,名称也随款式有所改变,从最初战国时期所称的“奁”“奁盒”,到汉代,人们习惯将奁做出配套的小盒,出现了“子母奁”的叫法;从隋唐五代所称的“镜支”,到宋代妆奁多以圆柱为主体造型,层叠增加,便多有“套奁”“幢奁”的说法。明清时期由于外部文化入侵,妆奁的形式更为多样,功能与造型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便出现了“镜台”“镜箱”“官皮箱”“严具”等叫法。

(一)西周时期——造型的启蒙时期

妆奁确切的起源时间较早,从现有资料来看,最早的妆奁可追溯到西周时期。西周时期社会生产力低下,医疗条件短缺,生活环境恶劣,人类死亡率高、寿命短,繁殖能力有限,所以西周时期生殖文化盛行。这在物品的设计上有非常突出的体现,妆奁的设计也不例外。西周出土的妆奁中最著名的便是“西周青铜裸人方奁”。此奁呈长方体造型,顶部有两扇对开门式小盖,盖顶各有一纽,分别为两个裸身小人,一男一女,呈面对面跽坐状。从奁腹开始,有六个赤身人形器足,屈膝背手以背负整个器身(图1)。类似的奁盒还有图2中的西周时期的“四轮方盒”。此方盒出土于甘肃礼县圆顶山秦国墓地,做工极为精巧:四只可以旋转的鸟立于方盒四角,四只鸟首都向外扭动可以操纵顶盖的开启,这个机关设计得华丽精巧,至今都能运行。此外,1993年在山西晋侯邦父夫人杨姞的墓中出土的“人形足攀龙盒”(图3)以单只老虎的造型为盖纽,双开盖门设计,整个器壁有四爬兽和四扉棱,四个跪姿裸人作器足。

早期妆奁因受文化影响,多用人形、兽形作为装饰进行设计,受到“天圆地方”思想的影响,奁盒的整体造型多为长方状。

(二)战国时期——出现“便携”概念

《国语·晋语九》中有记载,判断优秀贵族继承人标准的“五贤”,最重要的一点是“美鬓长大”,即长发美髯、身材高大,而非折冲樽俎、运筹帷幄。一名优秀的国君贤臣,必须毛发茂密,而他的身边也都是长鬓美髦的君子。所以古代贵族男子多留有长发、髯发、胡须,故而能随身携带的梳妆盒深受注重仪表的贵族的青睐。图4这件战国时期男士的奁盒设计较之前有了很大改变,不仅材质换成了更轻盈的木质,而且形制结构上更突出了折叠的功能,这件妆奁由铰链结构连接的两块长方形木板组成,分别长35cm,宽11.2cm。中间设有定制形状的浅槽,以供放置搭配的镜子、彎刀、脂粉盒、马蹄梳等物品。两块主木板都在对应的位置刻有浅“T”字凹槽,且内配“T”形足架,足架在浅槽中固定,可当作配套镜子支架,而当整个梳妆盒反向放平后,便可形成一张70cm长的矮几(图5)。这样的设计在妆奁的发展史中十分难得。

(三)汉唐时期——多子组合奁的出现

因秦末长期战乱导致人口锐减,汉代初期,人们对多子多福的盼望、对人丁兴旺的祈求便在奁盒的设计中体现出来了。汉代的妆奁大多摒弃了长方状奁盒的设计,采用圆柱造型作为基本的器形,不同的器物都增配了小盒,小盒都依据内置物品的形状进行设计,有方形、圆形、马蹄形等,妆奁内的凹槽也与小盒一一匹配。这些小盒单件也可成器,便将其称为子奁,而最大的妆奁盒则称为母奁。在这些单层奁的基础上,还出现了双层甚至多层的子母奁设计。

子奁的数目也印证了当时鼓励生育和对人丁兴旺热切期盼的社会风气。当时社会因尊崇阴阳学说中奇数代表“多”的意思,因而子奁数大多为“三”“五”“七”“九”“十一”等这样的奇数。其中“五”代表着“五子登科”,“七”代表着“七子团圆”“人丁兴旺”等寓意。比较有名的便是于马王堆1号墓出土的“西汉彩绘双层九子漆奁”(图6)。与此同时,子奁数量的多少也与主人的社会地位有着极大的关系,妆奁中子奁的数量越多,则代表着使用者的地位越高,经济实力也越强。

西汉时期经济发展稳定,东汉时期物质丰富,加上受汉武帝崇尚仙道的影响,仙道思想广泛传播,人们在物质丰富的享乐之外,长生不老的诉求便成为当时人们的精神追求。人们认为长生不老的仙人居住在仙山上,仙山中生长着能让人长生不老的灵药。所以除了多子奁外,汉代还盛行博山奁(图7)。博山奁配凸起造型的奁盖,奁盖的形态主要以博山状为主,造型立体生动,富有美感,奁桶身也多为山水纹样。

到了唐代,妆容奢靡张扬,女性对于妆容也是有着一套非常系统性的标准,完成一套妆容主要有七步:敷铅粉、涂胭脂、画黛眉、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涂唇脂。虽唐代妆奁的样式较汉代并没有很大改变,仍以多层多子奁为主要形态,但工艺更考究,比如采用唐代著名的金银脱平工艺,使物品更加奢华。较为有名的是出土于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县杨庙乡昌颉村西汉墓的“贴金箔银扣漆奁”(图8)。

(四)宋元时期——仿生结构与抽屉形式的加入

宋元时期的妆奁,主体形态延续了汉唐时期的柱状结构及多层设计,但较多奁在周边结构上融入了花瓣式设计。以花瓣的正投影图形做奁盖外边轮廓,并将盖边花瓣形做垂直于奁底的延续,使多层套奁的奁边都有相同曲率的线条做奁壁。

收藏于江苏省常州市博物馆的“朱漆戗金莲瓣式人物花卉纹奁”(图9)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代表。此奁为木胎,做成莲花瓣的筒形。分盖、盘、中、底四层,浅圈足,合口处镶银扣。外髹朱漆,内髹黑漆,高21.3cm、外径19.2cm。盘内装有菱形铜镜,中层装有木梳、竹蓖、竹签、丝刷、银扣筒形漆盒,底层装有锡罐、瓷盒。宋朝时期,红漆戗金的漆器十分流行,先在漆器上刻画图案,再饰涂金粉。这些器物上经常出现的沽酒图、花卉图,都体现了宋朝时期的大众审美。此种妆奁因其世俗化气质多在民间流行,而非宫廷用品。

在宋画《靓妆仕女图》(图10)中,能清晰地看到女子坐在宽大的长椅上梳妆,她的手边摆放着开盖的多层妆奁,妆奁上有花卉图文。

晚宋时期出现了另一种妆奁——镜箱,并首次在妆奁中融入了抽屉元素。自魏晋以来,胡床兴盛于中原后,高型坐具也开始大量出现。宋时,人们已经抛弃了席地而坐的化妆姿势,化妆场景变成了垂足坐于凳椅之上,将妆奁摆在桌上对镜梳妆,而多层奁的形式对于这样的化妆方式多有不便。晚宋出现的镜箱则是整个箱体分成了上浅以及下部两个较深的抽屉,上端的浅层用于收纳镜架(图11左)。这一形态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之后明清妆奁的造物思想。

宋代的多层奁以“花瓣”式作为主体造型的根基,比汉唐时期单纯的筒柱造型更复杂多变。工艺上既抛弃了造价昂贵的金银平脱工艺,也抛弃了浮夸的博山奁造型,使得整个器物的造型更具整体感。在空间的分区上,也根据不同类型的物品进行了调整。宋代多层奁分为四到五层,如图9“朱漆戗金莲瓣式人物花卉纹奁”将器物分为盖、盘、中、底四层,其中中层最深,底层同深或略次于其。这种不同深度的空间分区,满足了更多物品的收纳需求,迎合了日渐精致的妆容文化。如福建省博物院收藏的“南宋黑色纻胎葵形漆奁盒”(图12)成平面六角葵瓣形,直口,直腹,平底,口沿镶银边,分三层套盒,出土时奁内所含的梳妆物品极为丰富,共有铜镜、银盅、银罐、银碟、粉盒、粉扑、粉块、棕刷、竹刀、梳子、铜钱等33件。①

宋朝的妆奁高度也比汉唐时期的更高,这与宋朝人们改变席地而坐的习惯有关。宋朝改变了席地而坐的习惯,变成了坐在椅子上,面对桌上的镜子化妆,得到了更舒适方便的化妆环境。叠高的妆奁,能快速地从奁盒不同深浅的外观上辨别物品的位置,视觉上更清晰,方便了使用者的操作。镜箱的设计,用抽屉做大空间的分割,对物品形状的兼容性更强,箱上设置的镜架也让女性更加方便地将铜镜竖立起来。而元代奁器与宋代无太大差别,同样沿用了不同深浅隔层的多层套奁的设计,不同的是元代崇尚金银器,所以得以出现了精致的花瓣形银质奁具。

(五)明清时期——妆奁的鼎盛時期

明清时期的妆奁种类式样繁多,结构复杂,功能多样,是妆奁发展的鼎盛时期。明清妆奁深受晚宋镜箱的影响,最突出的变化是将镜架与镜台进行结合。镜台的形态类似于“都承盘”的器物(图13)或明清时期的药箱(图14)。都承盘是一种盛放文玩等并放置于案头上的小型家具。

折叠镜架的结构造型与古人在临字帖时放置字帖的书帖架(图15)极为相似。这类的结构设计,不但可以将立体的架子收成平面进行收纳,还可以多角度调节。将镜架与收纳化妆品的抽屉柜进行结合,形成收纳与放置铜镜、书帖等功能兼备的器物。此种和书帖架式结构相结合的设计,统称折叠式妆奁(图16)。

明清妆奁的结构以晚宋镜箱为基础,以抽屉元素作为储物空间的分割,加上与家具的形制结合,衍生出了适用于不同场景的妆奁样式。如表1所示,明清妆奁主要分为官皮箱、折叠式、宝座式、屏风式四大类。四大类都以镜箱为基本形态进行延伸,其中官皮箱式妆奁中有加入提手的样式,制成适合出行携带并使用的手提官皮箱式妆奁,又有与文房之中帖架,衣箱中拍子、锁的元素结合形成保护性较强的镜架官皮箱式妆奁。

1.官皮箱妆奁

官皮箱的形态是最接近宋代镜箱的一种,是明清非常重要的一种妆奁形式。官皮箱并非官员专用,但官皮箱中的提手款式,非常适合官员出行或携家属外出时使用。官皮箱整体成方形箱装,与宋代镜箱类似,但明清时期的官皮箱与之不同的是加入了药箱的最外层柜门及插板的形式,又加入衣箱上用到的锁环,所以明清的官皮箱较宋代的镜箱在对内置物品的保护强度上有所提升,安全性更高。明清妆奁中还有类似提式箱的官皮箱(图17)。

官皮箱最大限度保留了宋朝镜箱的造型元素。官皮箱保留了镜箱在顶部收纳镜架的设计,其在顶部有一可掀开的盖子,盖子下有5cm~10cm的储物空间用于存放镜架,箱子的主体部分大多以平屉的形式来分割空间,平屉一般用来存放油缸、粉盒、唇脂等。官皮箱的设计加入了“门”与“锁”的元素。王世襄先生的《明清家具研究》一书中收录了“素官皮箱”(图18)一图,能清晰地看到,官皮箱除上盖外,还有左右两扇对开门,能完全将抽屉挡住,并且在门上有互为对称的金属锁鼻,上盖有对应圈扣所镂空的金属拍子,将上盖、左右门一同合上时,可在两门锁鼻中插入锁或细条,来锁闭整个官皮箱。《明清家具研究》一书中还列举了另一种被称为“插门式官皮箱”的形制(图19)。

2.折叠式妆奁

折叠式妆奁的造型结构是宋代镜箱的抽屉形式与文房用品的折叠帖架的结合。折叠式妆奁因镜架部分可以折叠,收纳部分不如官皮箱式妆奁容量大,故在妆奁种类中,折叠式妆奁是体积较小的一种。折叠式妆奁的折叠镜架设计往往比官皮箱式妆奁更繁琐,用料也更加重实,且很多有镜托,雕刻较精美(图20)。

3.宝座式妆奁

宝座式妆奁是将座椅的腿部空间替换为收纳的抽屉,将椅子座面以上的结构作为镜架的功能,再将整体进行一定比例的缩小。自宋朝开始,便出现了华丽的座椅设计,椅背的多样性给予了宝座式妆奁多种设计灵感,宝座式妆奁上的宝座结构基本以扶手椅结构居多,以玫瑰椅式妆奁和官帽椅式妆奁最为常见(图21、图22)。玫瑰椅即是江南地区统称的“文椅”。

宝座式妆奁简洁又富有张力,常配有华丽的雕花。

4.屏风式妆奁

屏风式妆奁是一种明清常见的妆奁形式,形态构造上与宝座式妆奁相近,但与宝座式妆奁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有扇背与围栏的结构。屏风式妆奁以三扇屏或五扇屏居多,屏风的屏心装饰样式多以透雕为主(图23、图24)。

将镜箱与屏风、宝座造型相结合而形成的妆奁,虽造型华贵但无法折叠收纳,故这两种妆奁常在家中使用,除了满足妆奁的基本功能外,还可用于摆放书本,满足明清妇女读书习帖的需要。

5.其他类形妆奁

明清时期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繁荣,妆奁具有多元化特点。例如外来文化的介入,使得珐琅等一些工艺得以用于妆奁的制造上。清代流行的“十里红妆”风俗中,除了常见的妆奁外(图25),还出现了妆桶(图26)。

三、社会的镜子——妆奁的文化内涵

妆奁既是人们用于梳妆打扮的用具,也是社会文化的折射器,各时期的妆奁设计思想以及成型产品,折射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文化现象。

(一)朴素的世界观

西周启蒙时期的“青铜裸人方奁”,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生活环境,也反映了生殖崇拜的文化现象。“天圆地方”的思想在长方形妆奁设计上的体现,从器物上反映了中国早期社会人们朴素的世界观。“天圆地方”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儒家思想和阴阳学说里都有相关阐释。

延用“天圆地方”元素的长方形战国时期便携式化妆盒,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的评判标准和审美特点,以及人们普遍重视仪容仪态的社会风尚。

(二)从生理需求到精神追求

多子组合奁出现在汉代并非偶然。秦末大乱,长期战乱导致社会人口大减,汉代初期大量土地荒废。人丁兴旺,多子多福,自然而然成为当时人们的祈求和盼望。妆奁设计上的多子组合奁体现了其时人们这一普遍愿景。汉代妆奁的双层甚至多层子奁结构,也说明了社会走向稳定,人们对妆容越加重视,对化妆品和化妆工具的需求有所增加,并日益多样化。

博山奁在汉代盛行,反映了汉代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物质丰富,人们的需求从最基本的生存上升到精神层面——长生不老。普通百姓的精神追求很难见诸传世典籍,难以考查。而汉代百姓普遍使用的博山奁,恰恰提供了这方面的研究实物,非常难得。

唐代中国封建社会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高峰,处于鼎盛时期。唐代虽仍沿用前代的多层多子奁形制,但制作工艺上更加考究,物品更加奢华,女性妆容奢靡张扬,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

(三)市民文化的兴起

宋元时期的妆奁,除了延续汉唐时期的柱状结构及多层设计外,还加入了抽屉式设计理念。引人注目的是妆奁在周边结构上的花瓣式仿生结构设计,以及器物上经常出现的沽酒图、花卉图等。这个阶段的妆奁呈现出世俗化、生活化的显著特征,社会大众的审美相比以前大有不同,市民化、多元化的文化特点在妆奁设计上得到充分体现。

(四)女性意识的觉醒

作为妆奁发展的鼎盛时期,明清时期的妆奁不仅具有化妆用具收纳功能,还被赋予更多的含义和价值。

在盛行“一夫多妻”制度的明清时期,男权主导社会,妻子的美貌是取悦丈夫的主要形式,所以妇女对梳妆这一活动格外重视。由于化妆和保养的步骤不断增多,所需产品也在日益增加,所以到了明清时期,妆奁的收纳功能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妆奁作为女性的闺房必备用品,首饰及其他名贵的物品大多收纳于此,私密性比以往更受重视,所以妆奁的作用不仅仅是收纳,还具备了一定的保险功能,扮演了保险箱的角色。明清官皮箱的设计增加了“门”与“锁”的元素,私密性、安全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明清时期因物质水平的提高,社会重商且有着攀比的风气,“厚嫁”现象严重,清代甚至出现“十里红妆”的风俗。“厚嫁”的目的在于,一是女儿风光出嫁,让家族有面子;二是以物質这种直观的形式来向外人展现娘家的实力,为新娘撑腰,希望女儿在夫家不会被他人怠慢。嫁妆的丰厚与否直接影响到女子在婚姻生活中的地位,以至于在清朝时期“十里红妆”的风俗得以盛行。在对“十里红妆”的研究中,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收有一份清代“奁目”,此“奁目”中列举了三十种陪嫁物品,数量之多,品种之全,无不令人惊叹。而陪嫁的妆奁设计,大多都极尽奢华,工艺复杂,颜色喜庆。

大量的明清婚姻状况研究表明,在夫妻双方解除婚约时,妆奁将作为女性的私有财产不予剥夺,陪嫁之时妆奁内的财产不予分割,是妆奁拥有者的终身固定资产。可见明清时期妆奁的作用已超越最初的简单收纳功用。在情感上,妆奁作为嫁妆与女性一同进入一个新的家庭,妆奁本身就蕴含着女性对娘家的思念之情。

明清时期女性受教育的程度也较之前得到了很大提升,随着小说及其他文学作品的繁荣发展,明清时期的女性阅读活动日渐增多,含有镜架的妆奁适合女性兼作书架以供日常读书习帖所用。明清含镜架妆奁的盛行,就多了一份文化色彩。

对私密性的重视、财富的宣示、个人财产的拥有以及日常文化活动,都揭示了明清妇女的女性意识正在觉醒。

四、结语

妆奁经过历史的变迁,尽管在材料选择与形制设计思想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延续和传承的脉络是十分清晰。中国古代妆奁的演变,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折射了中国的社会变迁,以及社会各阶段人们的思想、审美和社会风尚。富有特色的妆奁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从传统设计中始终综合撷取社会主流审美元素、民族特有元素,并结合时代生活需求,始终是产品设计的重要思想和生命力所在。

作者简介:梁璐,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①图片来源:http://www.sdmuseum.com/miscellaneous.htm.

②图片来源:http://www.sdmuseum.com/miscellaneous.htm.

③图片来源: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5%BF%E9C%9F%EB3%E6%94%80%E9%BE%99%E7%9B%92.

①图片来源:http://collection.sina.com.cn/wwzx/2017-10-30/doc-ifynfvar5124191.shtm.

②图片来源:http://www.hnmuseum.com/fr/node/7288.

③图片来源:https://xuewen.cnki.net/r2007010590000438.html.

①福建博物院:http://www.fjbwy.com/articles/2021-01-07/content_8099.html,2020-10-10.

猜你喜欢

社会文化
欧美电影创作中的认知主义
缅甸汉语教育的社会文化因素浅析
广告语中的社会文化
论广场舞对社区、村镇居民的重要性
关于 “机械复制”的思考
六曜与日本文化
网络流行语“颜值”的语言学解读
法国社会文化对现代政治制度变迁的影响及其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启示
浅谈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性别差异的体现
图里翻译规范研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