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初中生数学预习能力的原因分析

2020-12-23张松山

新课程·上旬 2020年23期
关键词:指导兴趣初中数学

张松山

摘 要:通过预习同学们不但可以提前熟悉基础知识,还能摸清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以备课堂提问和针对性听讲。但是教学实际中,有部分学生总是预习不到位,这就影响了上课的进度和听课的质量。那么都有哪些主观客观因素影响学生的预习能力呢?站在一线教学实践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初中数学;预习能力;兴趣;指导;评估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前奏曲,良好的预习同学们不但能事先熟悉基础知识,而且能摸清知识框架,对知识的重难点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就能提高课堂听讲的针对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很多同学因为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干扰导致不能做好课前预习,最终影响课堂学习质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非常有必要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和预习能力进行评估,这样才能找到影响学生预习能力的因素,进而找到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鉴于此,下面我们就从教学实践出发,对影响初中生数学预习能力的因素进行几个角度的分析和总结。

一、主观因素

1.不重视,走过场

意识决定行动,经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主观不重视是影响初中数学预习能力的重要因素。因为预习是课前进行,客观上没有教师监督,因此有的同学就从思想意识上轻视预习,进而对教师规划的预习任务不理睬,最多就是翻翻看看走过场,根本看不到心里去。这样的预习和不预习一样,他们既不能熟悉基本的概念和定理,又不能提前认识到课堂讲授的重难点,无法做到心中有数。比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之前,认真预习的同学基本掌握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课堂上我们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更深层的探索和求证。但是有部分同学心理上不重视,他们预习走过场,只是部分掌握或根本没有掌握简单的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这就会导致课堂上时间的浪费,从而挤压了实践和探索的时间。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经过启发和引导,让同学们普遍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处于躁动的青春期,对耳提面命的理论说教有逆反心理,如果我们以命令和布置的方式留预习作业可能无法引起他们的重视。我们可以在课前设置一个趣味情境,唤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引导他们通过对下节课的预习找到其中的奥秘。这样就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就能驱动他们自主完成课前预习。

2.缺乏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确实,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他们有很强的好奇心,但是也比较容易情绪化,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拦都拦不住,而对自己没有兴趣的事物表现冷漠,即便强制执行也未必收到理想的效果。现在初中生每天三点一线,普遍对学习和上课有一定的逆反心理,课堂学习尚不能全力以赴,遑论课前的自主预习了。

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预习为例,在我教学初年,因为没有认识到预习也要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特点,同学们预习热情不高,预习效果不明显。在课堂反馈时,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同学在预习阶段连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判定方法都没有熟悉,只是凭感觉理解:角都相等,边长也都相等。后来经过探索,我决定在课前以灵活的方式设定趣味的预习引导方案来引导学生预习。就本课来说我们可以这样设置预习引言:小王家的衣柜壁有两个全等三角形玻璃,今天小王不小心打碎了一个,他需要测量哪些数据就能去买回一块全等大小的玻璃呢?这样的预习引言符合学生的生活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驱动同学们边预习边思考:掌握哪些关键数据就能买回一个全等的三角形玻璃呢?这其实就是从本质上思考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案。这样的问题驱使下,同学们就能深入预习,甚至边预习边思考、实践,取得不错的预习效果。

3.盲目预习

影响初中生数学预习能力的因素比较多,其中有的同学反馈也按部就班地预习了,可是感觉有点蒙,还是没能抓住重点,预习过程中看到的都是新的知识点,不知道哪里是重点,感觉到处都是新知识,都是难点。这样的同学其实是没能抓住预习的主要矛盾,预习过程中可能是阅读式预习,基本通读一遍,没能思考其中的过程,这样的预习方式称为盲目预习。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尚不完善,尤其是学习成绩中后的学生,他们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探索知识细节的敏感度较低。

还以“相似三角形”预习为例,有部分同学预习后觉得这节课不难啊:①三条对应边成比例则两个三角形相似;②两个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③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是的,他们预习掌握的这个基本判定方法很准确,但是他们忽略了后面的重难点部分,就是要运用三角形相似来解决实际问题。而这一部分是我们需要掌握的技能部分,也是本节课的核心部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为了规避学生盲目预习,可以在课前给同学们设置预习导案,通过一些提纲挈领的简单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系统性预习:①什么是相似三角形?②怎样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前面的同学就是预习到了这一环)③思考教材中的案例,说一说相似三角形还有哪些用法?第三问我们可以给同学们标注*号作为重点预习标记。这样同学们在三个由浅入深的问题牵引下就能做好针对性预习,系统地将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及用法有机联系起来,为课堂系统讲解和实践探索奠定基础。

4.缺乏自我评估

预习看似一个单纯的学习环节,实际也受到学生其他主观因素的影响。因为预习过程中没有教师跟进、督促和指导,所以自我约束和自我评估能力差的同学或者管不住自己预习不下去,或者在预习过程中对新知识点吃不透,对自我预习、思考等能力评估不足,从而造成预习效果不佳。一部分学习好的同学因为平时学习成绩好,往往在预习过程中容易浅尝辄止,预习了前面部分觉得简单,后面的就虎头蛇尾了,其不想前面只是个引子,后面才是重点;另一部分同学学习成绩不好,预习进度比较慢,预习连贯性差,遇到问题对自己的思考能力没有信心,造成预习磕磕绊绊。

还以“相似三角形判定”教学来说,很多同学因为前面已经学过了全等三角形,觉得套路一样,因此在预习过程中有点“飘了”,没能静下心来认真预习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判定方法和运用方法,因此上课的时候在预习反馈环节不能准确反馈自己的预习情况,听讲环节也就无法预估听课的重难点,于是乱了阵脚,课堂效率低下。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事先给同学们敲一下警钟:虽然这节课和前面学过的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有点类似,但是可不一样,希望大家在预习过程中不要被以前的知识套路束缚了。然后我们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同学给出预习难点向导:①普通成绩的同学我们可以如前面案例所说给他们设定预习导案,引导他们按部就班地进行基础性预习。②对于成绩好一些的同学,我们除此外还要给出拔高性的思考:《亮劍》里面炮手用拇指测量敌人阵营距离的方案据说是用的相似三角形原理,老师也没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你预习后看看能弄明白吗?这样设置情境性难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胜欲,激发他们踏实预习,深入探究。

二、客观因素

1.班级风气

班级集体的学习气氛会有形或无形中影响其成员的学习。勤奋、刻苦、严谨和注重对知识的消化理解的学风,将会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得到良好的发展;团结、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可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共同进步。班级集体的学风是一种舆论,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也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因此,促使形成和保持优良学风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同班同学之间心理发展水平相近,学习基础雷同,思维的方式方法相似,在相互帮助讨论时,就更切合实际,显得较有成效。数学学习有能力的学生,对同龄学生的帮助、引导,往往能起到数学教师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体现着班级集体在学习上的功能。

班上同学在学习上,既有互相帮助、相互合作的一面;也有互相竞争、你追我赶的一面。后者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成为数学学习的一种动力。这是学生因自身的能力或学业水平,而赢得班上相应的学习地位的需要,是成就动机的主要部分。如学生数学成绩名列前茅,便会得到父母、教师的赞扬,同学的羡慕、钦佩,在班中的地位高,从而满足了自尊的需要,于是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无论班级集体的学习风气,学习上的互助合作或竞争,都需要教师的及时指导,发挥其积极作用,防止消极作用。例如,学习上你追我赶的竞争,会引起学生嫉妒心理或自卑感,互相合作也会产生依赖思想,与学业失败相联系的丧失自尊的威胁,虽会促使学生努力学习,但经常失败也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信心等。这些都需要教师掌握“火候”,正确引导,并及时进行教育和帮助。

2.身边环境影响

学生家庭的亲戚、朋友、邻居,周围的社会人群以及电视、广播等,他们从各自的经历、经验、文化修养或宣传出发,发表对数学的赞美,或赞叹数学的巨大作用,或钦佩数学工作者的智慧,或强调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或称赞数学学习优秀的学生等,这些社会舆论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美好追求。社会舆论往往是各式各样的,它们对数学学习来说,有的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有的则会起到消极的作用。如一些人声称学习数学无用,或高谈数学难学,非一般人所能掌握,或说学数学枯燥无味等,这些都会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家长与教师要利用社会舆论中的积极因素,以推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及时防止和克服消极因素,以免产生不良影响。

3.家长督导影响

现在乡中的初中生大多数是走读,很多预习环节是在家中完成的。而初中生自控能力比较差,如果没有家长督導,他们可能会开小差,看电视、玩游戏等,消磨时光,无法贯彻和落实课前预习。这就需要我们及时和家长做好沟通,引导家长加强对学生的预习督导。

比如,有的同学家里就有个麻将摊,家长整天沉浸在麻将娱乐中,根本顾不上管孩子的学习,哪里还能督导预习!这种情况下,孩子的预习肯定就荒废了。针对类似的问题,我们可以和家长做一次深入的沟通,让他们在家庭教育中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在预习过程中循序渐进,学、行结合,边预习边思考,及时将发现的新问题和解决不了的难题做出记录,以备课堂询问和针对性听讲。只有这样才能家校一体给孩子创造良好的预习环境,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三、小结

上面是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影响初中生预习能力的分析和总结。客观地说,初中生才十几岁,处于躁动的青春期,他们自我约束能力差,喜欢形象趣味的事物,因此对课下的预习环节往往不能产生主观上的重视;同时再因为周边环节因素也会造成预习的消极影响,从而影响到学生的预习能力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启发和引导,逐渐激活学生的预习兴趣,培养他们边预习边思考和探索的良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预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安理.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预习能力[J].教育科学,2016(7).

[2]季青青.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预习能力[J].中学教学参考,2010(8).

[3]郭鑫.农村初中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4).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指导兴趣初中数学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