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项目化学习中的任务设定

2020-12-21孙平红

关键词:差异化

孙平红

摘要:项目化学习通过项目任务引导学生探究学科知识。项目任务的设定,需要教师将抽象的、深奥的、概念化的任务转化为具体的、有趣的、情境性的任务,驱动学生主动投入项目化学习活动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设定“代入式”项目任务、“差异化”项目任务、“创新性”项目任务。

关键词:项目任务 代入式 差异化 创意化

项目化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设定一个项目,学生在项目中独自学习,自主探究,转换学习方式,提升探索力和创新力。项目化学习通过项目任务引导学生探究学科知识,需要教师将抽象的、深奥的、概念化的任务转化为具体的、有趣的、情境性的任务,让学习变得真实可及,驱动学生主动投入项目化学习活动中。

一、设定“代入式”项目任务

“代入式”项目任务,即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增强学生代入感,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的任务。设定“代入式”项目任务,需要教师悉心创建有针对性的道德与法治项目情境,注重情境和学生认知的相关性,使学生在较强的代入感中融情入境,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

例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网络的世界》一课,教师围绕“合理使用网络”为学生设计项目任务。为了增强学生的代入感,教师将项目内容拆分为三个子任务:一是“结合身边的案例,讨论网络给我们的日常生活所带来的便利”,二是“引用社会案例,讨论分析网络生活给未成年人带来的危害”,三是“从自身实际出发,谈谈合理利用网络的策略”。这三个任务从网络的优势、劣势顺延及合理利用网络的策略,让学生的认知逐步深入,较好地发挥了“排头兵”作用。展示任务时,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网络从无到有的过程,定格了网络改变现代生活的瞬间,展望了网络的未来。学生开展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还会针对具体的任务设计驱动性问题,让学生随时身处网络环境中,带着极强的代入感思考、探究。在三个“代入式”项目任务的引领下,学生从“网上购物”“网络学习”“智能厨房”“共享单车”“美团外卖”等方面认识到网络给人们的日常生活所带来的便利;从“网络游戏”“网络恶作剧”“网络诈骗”“网络谣言”等方面揭示了网络生活给未成年人带来的危害;从“理性筛选阅读网络信息”“在成人监护下使用网络”“遵守网络规则”“遵守网络文明公约”“不浏览‘儿童不宜的网站”等方面梳理出了合理利用网络的策略。增加学生在项目学生中的代入感,使得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较好地培养了他们的探究力和创新力。

二、设定“差异化”项目任务

认知能力有差异的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同,学生自身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各不相同。设定项目任务时,教师需立足每位学生的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制订不同目标、不同难度的任务,以使项目学习更具操作性。

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我参与我奉献》时,围绕“走入社会,承担责任”的主题,有教师针对班级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爱好偏向、体能特征等设计了“差异化”项目任务:联系学校周围的街道办事处,将体能较好、较能吃苦的学生组建为“环保小队”,为他们设计“我是小小环保员”的任务,让他们以社会体验为主,走向社会,扫马路,清理街道,充当环境“监督员”等,献出小公民对社会的一分力量;联系学校附近的养老院,组建“敬老小队”,设计“关爱老人”的任务,让部分体能较弱的学生走进养老院,陪伴老人,关心老人,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将班级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组建成“帮困小队”,设计“我是学习小帮手”的任务,让他们去帮助身边学习能力较弱的同伴,让同伴在自己的帮助中获得提升;将热心公益的学生组建为“公益天使队”,设计“我是爱心小天使”的任务,让学生温暖身边的人;将有敏锐感知力的学生组建成“信息搜索小队”,设计“筛选典型奉献事件”的任务,让学生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方式,抓取感动自己、感动世人乃至感动中国的奉献案例……这类项目任务据学生实际而设,契合学生特质,符合学生认知能力,让学生从不同层面、不同的角度去感知、关注身边大大小小的奉献事件,从不同层面的探究中体会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养成社会责任感。

三、设定“创意化”项目任务

创新能力是当今时代小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项目学习的重要目标。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丰富多元的“创意化”的体验类项目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持续创新。

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父母多爱我》时,有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课后体验类项目任务:“找一找父母的爱”“数一数父母的爱”。完成“找一找父母的爱”,教师设计了一棵“亲情树”,让学生从日常小事中理出父母为自己的付出,写下来贴在亲情树上。完成“数一数父母的爱”,让学生数一数父母一天为自己做了多少件事,选择其中父母每天都会为自己重复做的事,算一算一年做了多少次。这两项任务区别于平常的让学生帮父母做家务、给父母洗脚捶背、送父母一件暖心礼物等稍显形式化的任务,将项目任务聚焦体验和感受,能让学生在搜集身边习以为常的小事的过程中自主感悟到父母之爱的点点滴滴。实践也证明,在完成“找一找”“数一数”的项目任务时,学生都想让“亲情树”繁茂壮大,所以想尽各种办法找爸爸妈妈为自己所做的事。随着积累越来越多,学生的感触也越来越深刻。当“数一数”的探究成果得以展示后,他们更是惊叹于父母对自己的付出。由此,在表达自己理解的父母之爱的环节,学生表述的字字句句都浸透了内心情感,并迸发出了不少有创意的见解。

好的项目任务的设定,能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师需要立足学情,采用多种策略和途径,设计真正契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项目任务,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探究主体,得到道德品质的全面培养。

猜你喜欢

差异化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国际先进银行与中国银行再造模式的探究
谈维绣差异化营销策略
电力线路差异化防雷改造措施的选定和效果评估
“两创”背景下推行中小企业社保差异化征缴方式研究
大型企业集团差异化管控模式探索与研究
县域农村配电网规划建设现状典型性分析
基于中学生英语差异化教学策略的运用
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教学研究
中外电视广告差异化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