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评课活动的关注点与原则

2020-12-21王凌

关键词:听课评课专业成长

王凌

摘要:听评课活动是一线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常见的团队活动,也是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判断听课的效果,关键还在于评课。评课时不妨关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立意和学生表现。具体而言,听课前要做出深层次的思考,关注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还应胸怀坦荡,实事求是,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

关键词:专业成长 听课 评课

听评课活动是一线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常见的团队活动,也是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要判断听课的效果,关键在于评课,可以说,评课的质量是教学研究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正如我们强调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既要关注学生的行为参与,也要兼顾情绪参与和认知参与。教师的听评课亦是如此。

参加教学研究活动,首先需要有良好的情绪,即从内心认同该活动对于自己专业发展的重要性。这需要教师有积极的心态,认识到复杂的教学工作需要专业的支撑,教学的困惑需要通过研究得以解决,教学的灵感需要通过交流来激发,教学的思想需要通过碰撞来升华。

有了情绪参与的基础,教师就可以在行为参与上提高要求。即便不是自己上课,也可以事先做些功课:这节课的知识点是什么?教材是怎样编排的?教师和学生在理解知识点时会有哪些不同?学生可能存在的学习困难是什么?解决的办法是什么?同样,听课时不仅要记录教师的提问,关注学生的回答,还要记录每个环节所用的教学时间、教师的板书设计,也要走到学生中观察学生学习的实际状态。

听课时不仅要观察与记录,更重要的是将现实的教学过程与自己事先所做的功课进行验证,并且如同批阅作文一样,在听课本上及时地写下“旁注”,即对教学片段的看法。听课结束时,能否做“总评”——将整节课划分为相应的板块,整理出设计脉络,提出对本节课的整体观点,包括值得自己借鉴和引发自己质疑之处。

对如何评课,并无定论,但总是有共性方法可循的,这正如“教有法,无定法”。评课评什么、如何评,是开展评课活动的两个重要指标。就我个人而言,主要关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立意和学生表现。

所谓“情感”,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数学之间,在教学活动中是否产生发自内心的真情。这是区别教学活动是单纯的、冷冰冰的、机械的知识传授,还是充满生命活力的、社会性的学习活动的重要标准。这种真情不是仅靠笑容和礼貌用语便能实现的,师生之情是在师生的相互信任与尊重中从心底自然流露出来的;师生对数学的情感是建立在充分经历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之后,萌发对知识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的。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20年第5期百家讲坛所谓“立意”,是指数学教学中教师对例题处理的意图是否直指人的发展。教学中,应体现出数学知识的社会属性,包含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知识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教学过程既要关注学习哪些知识,也要关注为什么学,学了有什么用。同时,要善于结合知识中所蕴含的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教学过程还应关注学生主体的个体学习与团队间的合作学习。学生只有认识到学科价值,才会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只有在团队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才能更好地发展社会适应力,才会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投入,才会使学习更加有效。

所谓“学生表现”,是指教学过程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关注数学知识的逻辑序的同时,还要考虑是否关注了学生的认知序;学生的活动是程序性参与还是实质性参与;小组合作中是否存在“话语权的霸凌”,教学过程中是否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时空,有没有尊重学生以避免“思维替代”;教师对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教学过程的真实与扎实;教师是否及时反馈,是否有效地利用学生的错误作为教学资源,在关注技能的同时是否兼顾数学思维的发展;等等。总之,关注教学过程是否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不仅要关注教师如何教,更应关注这样教是否有利于学生学。对教学中的意外,不能单从学生身上找原因,更应考虑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

评课时自然可以从以上各点谈起,但要避免“大而空”,也应避免过于纠结细节。最好做到小中见大,能从教學片段的研讨中发现具有共性的问题。

首先,我们在听课前要做出深层次的思考。如果就事论事,讨论的结果就可能缺少一定的可迁移性。例如,讨论如何避免将“三角形的稳定性”与“三角形在生活中的牢固性”这一现象相混淆,即一个就事论事的研讨,这样的研讨成果对再次上这节课当然是有所帮助的,但从更广的角度想,就牵出另一个话题:作为教师,对所教的数学内容掌握情况如何?又如,对计算教学中的学具操作,既要思考:对本节课而言,如何优化操作过程?又要进一步思考:同类型的计算课是否都需要学具操作?如果需要,是否具有一定的范式?从一节课的视角拓展到一类课的研讨,无疑会延伸听评课的广度与深度。

其次,要关注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很多情况下,教师往往说“这节课上得好”,至于为什么好、怎样做才算好,并未深究。因此,我们需要加强自身理论的学习,体会其中三昧,评课才能品出味道。例如,“隔位退位减法”的学习与儿童注意的分配、短期记忆的特点之间的关系,如何利用相关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与教学设计有机结合。从这个角度看,评课不应是单向的,即听课者对上课者的点评,而应是围绕一个问题开展的团体交流。

最后,还应胸怀坦荡,实事求是,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事实上,高质量的研讨往往离不开对问题的争论,这并非要分出谁对谁错,重要的是享受不同思想的交流,触发自己对问题更深的思考以及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我们必须关注教师批判性精神的培养,这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也关系到校园多元、民主氛围的形成。

猜你喜欢

听课评课专业成长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评课如何做到“高、新、深”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浅析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根据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特点进行有效评课
如何提高学生高中语文课堂听课的能力
移动版教学督导听课评价系统建设初探
谈评课的“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