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历史教学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

2020-12-13关艳珍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历史教学

摘 要: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我国历史教学必须要注重创新,通过在历史课程中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本文主要对历史教学对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历史教学 中华传统文化 传承 弘扬

我国《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颁布,提倡要加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教育工作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强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劳动、爱学习的长效机制,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锻炼,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当前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必须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融入和挖掘,并做好在历史学习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作。

一、大历史角度下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烙印和文化基因,这些独特的文化基因和都需要根据中华文化特定的气质进行解读,而所谓传统文化的气质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我国特有的人文精神。修齐治平、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厚德载物、以人为本等精神,都是几千年文化传承下来的宝贵遗产,也为中华民族的不断进步、能够经受住历史的考验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从微观方面来看,我国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情操以及良好人格的塑造,都会受到爱国、自强以及诚信等价值观的影响。

从大历史角度来看,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总体性的坐标体系,需要通过对坐标流向的观察和判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发展特点,批判性地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吸收。当前,大学生群体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比较大,反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度不足,精致利己主义思想明显。而大学生本身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者和核心力量,更是祖国和民族发展的未来,所以需要将高校历史学习作为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一个阵地,通过对历史中的传统文化进行提炼,来提升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效果。

二、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教育意义

具体来说,我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素养以及仁爱精神等方面。

1.有利于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既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也包括“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品格。这些精神是促进民族统一、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在我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多德高望重的人物和事迹,这些都可以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素材,也是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内容。

2.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中國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很多美学内容。传统文化中所说的“文”原本指的是错画,是一种纹理的交叉状态,也就是花纹。所以“文”也是美的含义。现代汉语中“文”的含义被曲解,出现很多引申义,除了美之外,还包括制度、文物典籍等。由此可见,我国传统文化中不仅注重伦理道德的建设,同时也非常重视审美素养的培养。通过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完美人格,正如孔子所说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所以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对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的仁爱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而儒家思想提倡仁爱精神。在儒家思想中,“仁”的理念是基础,“爱”的思想是主旨,通过对仁爱精神的推行,有利于家庭、父母以及子女间的小爱进行扩大,并进一步推广形成大爱,进而推广到自然,乃至整个世界。这种博爱的理念便是“仁爱”。现代教育中,过于重视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学习,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人的意志、认知以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关注。人的成长过程中,只有不断追求真善美,才能够完善自己,提升素养。

三、历史教学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路径

通过前文分析可知,我国传统文化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审美素养和仁爱精神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需要加强对传承传统文化的路径进行研究,并根据历史教学规律,加强教学体系的构建。包括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传统文化,做好传统文化内容的甄别工作,以及通过一些因素转变历史教学方式等。

1.教学内容中融入传统文化

历史教学中包含很多传统文化内容,如何对这些内容进行挖掘和融入,是当前历史教学改革的重点。教师在历史教学中,需要先做好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分类和归纳工作,以便于传统文化与历史课程的融合。一般来看,我国传统文化主要分为传统文学、传统艺术以及传统思想道德。教师在对这些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提炼,结合课堂实际合理选择相关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课程的吸引力。

比如,在学习“开元盛世”这部分内容时,其中涉及很多唐朝的文化。我们知道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思想文化开放,为官者清正廉洁,国家经济繁盛,甚至夜不闭户。教师在讲解时,可以融入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思想,把唐代的文化特征体现出来,让学生做到传承和发扬。

2.做好传统文化的甄别工作

在历史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是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关键。但是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优质和消极的文化并存,因此必须要做好甄别工作,应当选择积极的文化元素融入历史教学中,同时去除消极的思想内容。

我国历史教材中的很多章节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优

秀传统文化内容,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了有效参考。针对这种情况,在历史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这些内容,加强对传统文化精华的挖掘,并在实际教学中将其融入其中,提升二者间的融合度,促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比如,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涉及很多具有民族气节的历史人物,如岳飞、文天祥。教师可以通过挖掘这些历史人物身上的高尚品质,对学生进行教育,提升学生辨别真、善、美的能力,同时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

为了实现在历史教学中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需要对当前历史教学的方法和内容等进行创新。从当前教师历史教学开展的情况来看,大多教师仍然采用应试教育的模式,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导致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兴趣不足,而且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利于传统文化与历史教学的融合。因此,教师需要转变当前的历史教学模式。首先,教师要加强对历史课程设计的创新,在教学中需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做好辅助教学的课件。教师还要善于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工作,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升学生传统文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还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仁爱精神,同时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所以,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历史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同时需要做好传统文化的甄别工作,去除糟粕,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样才能保证对我国文化的有效传承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臧峰宇《文化自信的历史传统与时代品格》,《前线》2020年第6期。

[2] 从春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红旗文稿》2020年第11期。

[3] 符颖《中职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探究》,《科学咨询》2020年第23期。

(关艳珍,1981年生,女,汉族,山西交口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近现代史)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历史教学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T in Teaching of Listening & Speak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of China
弘扬国学文化 畅游艺术天地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论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