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艺术国际传播的教学实践探索

2020-12-13林方

关键词:传统艺术国际传播教学实践

摘 要:本文以“传统文化与全球胜任力”训练营中“传统艺术国际传播”的教学实践为例,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形式三方面具体分析对中学生全球胜任力、创新能力和传播能力的培养路径,以及在开展人文学科研究性学习方面所做出的积极探索。

关键词:传统艺术 国际传播 教学实践

以弘扬传统文化,拓展国际视野为教学目标的“传统文化与全球胜任力”训练营是中华之星·传统文化教育发展中心研发的核心素养类课程。2020年初起,中心面向全国中学生开展了系列教学实践活动,通过知识专题、能力训练、融合展示等环节,开展内容包括“传统文化知识撷英”“中华经典精粹解读”“传统艺术国际传播”三大板块的学习和训练。其中,传统艺术国际传播的教学,从“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角度侧重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播意识,提升个体民族文化自信。在理念、目标和形式上与国学知识、国学经典类教学有所区别,以期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本文以训练营实践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一、传统艺术国际传播的教学理念

传统艺术是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艺术实践活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传统艺术借助现代媒介的传播力量,既因其浓郁的地方色彩而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也因传达人类普遍性的情感、观念和价值,而具有跨文化性。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加了传统艺术的经济附加值,从而受到广泛关注。

当下,信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引发了艺术表现形式的全面数字化,尤其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之下,线下艺术活动“停摆”,无论视觉艺术还是表演艺术,都突破原本体制机制的束缚,迎来探索数字化延伸的契机,数字博物馆、线上艺术展、线上音乐会、云演出、云综艺,形式多样,层出不穷,创作的跨国协同门槛进一步降低,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大大促进了艺术作品的国际传播,方便传统文化的“走出去”。

现阶段,开展传统艺术国际传播的教育能够夯实中学生的传统文化根基,为高等教育人文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打好基础,面向未来,提升我国青少年的全球胜任力。

二、传统艺术国际传播的教学目标

1.全球胜任力

肩负着中国文化“走出去”使命,使中国文化能够站在世界文化舞台中心,使学生既要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又要有过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未来能够在复杂的文化竞争环境中实现对传统的传承与创新。从传统艺术国际传播来看,作为艺术机构的项目负责人,只有洞察全球艺术发展前沿与趋势,才能制定切实有效的传播策略。而全球胜任力的培养,不能寄望于高等教育阶段的一蹴而就,相关教育活动要尽早开始,中学阶段相关训练的开展以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2.创新能力

传统艺术国际传播的诸多案例证明,工作的开展依赖于多元知识背景下的团队协作,其中所遇到的问题往往基于不同文化背景而产生,需要面对不同文化的受众。数字化传播形式又面向了有史以来年龄跨度、地域跨度最广的群体,这些特征都要求传播者不能因循守旧,而是要运用创新思维,实施创新管理,才能解决新问题。

3.传播能力

“讲故事”是讲述者与倾听者在特殊情境下建立起来的沟通空间,通过讲述者与倾听者之间的互动、沟通而达到对双方和周围资源的理解与融合。西方传播业主张从业者既要做事实的传递者,也要做故事的讲述者。传统艺术国际传播,要达到通过“讲传统艺术故事”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形象的目的。“讲故事”需要调整艺术形式,与时俱进,与国际社会接轨,研究其他文化的特点与表达方式,使表现内容适应不同民族和地域,与广泛意义上的现代人生活方式、生活节奏、生存体验产生关联,匹配艺术作品赖以生存的受众基础,而不能停留在只有本民族才能欣赏的精致漂亮的“温室花朵”上。

三、传统艺术国际传播的教学形式

1.立足传统艺术,关注国际传播

凝练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艺术故事,要求教师既要结合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提炼传统文化精髓,同时也要关注时下的文化产业政策、导向与国际市场动态、热点。目前我国传统艺术中最具代表性和国际影响力的当属山水画、书法、民族音乐等,教师应围绕这些项目挖掘并构建故事体系,因地制宜,与科技手段结合,制定传播策略。

“传统文化与全球胜任力”训练营多次邀请清华大学中国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英文创集团董事长李挺伟老师,为同学们做题为《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传统文化—基于数字技术语境的文创探索》的讲座,李老师以荣获2017年中国艺术权力榜“年度艺术项目奖”的《共绘千里江山项目》、“国宝传承计划”以AR科技活化《石渠宝笈》书画名作、“觉·物—互联网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艺术展等亲身策划及参与的项目为例,介绍了如何用科技方式,勾勒出中国美术史脉络与图谱,进行美育推广,建立与大众连接;如何通过AR等现代科技手段,让观众更好地了解传统艺术的魅力等。

笔者也尝试在表演艺术中寻找跨文化合作案例,通过对话剧《茶馆》在海外传播策略、原创中文舞剧《马可·波罗》国际化团队协作模式的讲解,激发学生学习传统艺术的兴趣,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清晰地感受到传统文化国际化传播的主要形式,进而在领悟传统文化魅力的基础上提升创意运用的能力。

2.培养参与意识,鼓励大胆质疑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整个课堂系统基本上是一个静止的、机械的、封闭的既定过程。”相对于以灌输讲解式为主的国学知识和国学经典教学,传统艺术国际传播的教学尤其要避免让学生长时间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塑造创造性思维能力,尤其是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参与意识,引导自主讨论、鼓励大胆质疑。

比如,在训练营案例教学中,需要学生理解艺术的跨文化性,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分析:艺术跨越特定民族文化界限而呈现异质文化之间的公共性。通过播放B站引进的法国《奇趣博物馆》与腾讯视频自制《此画怎样》,对比世界名画和中国流传在海外的名画,引导学生讨论两组视频的创意有何相似与不同,表现了中西绘画艺术的哪些特点,关注的文化热点有哪些倾向。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更是自我挖掘潜能,自觉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在选题策划、对比分析、结论推演中显现出超出预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下一步的学术写作打下基础。

3.讲述方式多样,创新故事模式

“讲好中国故事”,讲述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传播媒介,从纸媒、广播电视到5G时代的流媒体内容平台,人人都可以成为故事的创作者、讲述者和传播者,并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可视化、立体化的方式,全方位传播传统艺术。但门槛的降低并不意味着质量的下降,我们的教学探索正是要创新故事的讲述模式,实现文化的高质量传播。

如果说“传统文化与全球胜任力”训练营的前两大板块“传统文化知识撷英”“中华经典精粹解读”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产出,“传统艺术国际传播”板块则鼓励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学会对作品的融合展示,以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艺术为主题,创作文案,制作PPT、音频及视频,进行线上展示。学生选取的内容包括茶艺、花艺、服饰等,按兴趣收集和整理资料,融入了自己的思考与理解,从传统艺术国际传播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教学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同学们关注到近年来传统文化的热点与成功案例,都选取“阿木爷爷”、李子柒为例,分析他们“讲故事”的方式及由此产生的巨大国际影响力,体现了相对于严肃性和正统性的讲述方式,学生更倡导软传递,注重亲和性和感染力的价值取向。

总之,“传统文化与全球胜任力”训练营通过传统艺术国际传播的教学实践,为中学生开展人文学科研究性学习做出积极探索,有效提升国学素养及应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的核心能力。

(林方,中华之星·传统文化教育发展中心特聘研究員,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

猜你喜欢

传统艺术国际传播教学实践
民间舞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方式研究
浅谈赣南采茶戏传统艺术的传承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媒体与公民的世界性互动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浅析传统艺术互渗性的当代审美价值
近十年古筝创作特征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