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深度教研的实践探索

2020-12-10冯根水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实践

冯根水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深度教研的实践包括:统筹规划,加强深度教研的计划性;研训结合,提高深度教研的针对性;项目推进,促进深度教研的创新性,从而使教研活动课题化、教研方式创新化、教研成果大众化,以此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深度教研;实践

教研工作是保障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撑。为全面提高教研工作的质量,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笔者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研工作中,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从深度教研入手,抓住教研工作中的相关因素深度开展,并让教师深度参与,达到了教研效果的最大化。

一、统筹规划,加强深度教研的计划性

(一)明确方向。深度教研不是越深越好,它有自身的教研规律。对不同层次和年龄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提出不同的目标和方向,可以达到更多更好的效果。例如,把青年教师分成三类,对每一类提出不同的培养目标。第一类,教学3年内的新教师,主要指导上好课,使之尽早成为一名合格的政治教师。第二类,教学4—9年的后备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重点放在上好课的基础上,让其通过学习深造,了解教育、教学理论的进展情况。第三类,教学10—15年的青年骨干教师,让其逐步形成自身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针对不同层次的青年教师,我们有侧重地举办不同的教研活动。对新教师,主要开展如模拟上课、读书演讲等技能比赛;对后备青年骨干教师,利用青年教师读书会开展命题研讨会等活动;對青年骨干教师,则开展课题推广研讨会等活动。

(二)系统规划。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离不开优秀思想政治教师的支撑和实践。对优秀思想政治教师的评价,应该是全面的,不能只看分数、荣誉、论文和学历中的某一项。因此,对其培养也应该是全面的。教师不仅要有精湛的教学艺术,而且还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深度教研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研员要通过外显的深度教研活动来促进教师深度的反思与内化。我们通过加强教研活动的计划性和系统化,以3年为一个周期,把深度教研活动和提高教师的素质相结合,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把“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对教师教学艺术的提高,我们从教案评比、说课活动、同课异构等方面入手;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运用课件评比和多媒体教学研究课等;对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抓论文评比和课题研究工作等。只有教师具备了专业上的广度,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专业上的深度。

二、研训结合,提高深度教研的针对性

(一)基于教学问题的研训

教师在教学中肯定会碰到各种真实的问题。在深度教研中,教研员必须把这些问题作为真实的教研情境,让教师直面真实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行动方略,从而更有效地对症下药。

【案例1】原创性或改编性考试命题对大部分老师来说,是一件难事。有一次,为了提高教师的命题水平,教研室通知各校高中选考学科命制一份模拟卷,以便用于交流。眼看交稿的日子快到了,笔者思索:这三份模拟卷如何处理?如果只在我市高中思想政治QQ群或微信群发一下,大家相互交流,只能算是应付,完成任务。何不利用这项工作开一次命题研讨会,解决命题中存在的问题?

于是,三所学校的高中思想政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结合自己组内命制的试卷做好了说题准备。说题的内容涉及命题立意、考查的主要知识点和能力、如何讲评试题、如何指导学生解答试题、如何拓展试题等。评价引导教学,命题体现方向。按照近几年选考的命题情况,其中一位组长选择其中一个点,执教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复习课。最后,大家结合模拟考和研究课的情况,进行了热烈讨论,如事物发展的趋势和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应如何作答等。

这次活动进一步提高了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命题水平与能力,在教学和复习中把握命题方向,起到深度教研的作用。

(二)基于反思性实践的研训

教研活动的过程就是教师个体的教学经验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只有当教研回归到教师的教学经验,才能在反思中获得教育教学的深刻性。教师通过反思,能够加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及时发现自己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加以完善。因此,只有进行基于教学实践的反思,才能使教研走向深度。

【案例2】对每学期的教研工作,我们都定有一个主题。其中,有一学期教研活动的主题为“观课和议课”。笔者通过整合新教师培训、青年教师读书会和名师工作室的活动,作了“有效听评课与教学反思”的讲座。之后,大家结合所观摩的同课异构“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写了评课稿,并进行讨论交流。教研活动结束后,要求每位与会教师选择在校所听的课,写一份评课稿或教学案例上交。最后,开展观课议课比赛。在第二学期初的教研活动中,笔者总结观课议课比赛情况,开始另一个主题的教研活动。

在围绕主题的教研活动中,研训结合,把过程和结果相统一、理论讲座和实践反思相结合,达到了深度教研的要求。

(三)基于个性化发展的研训

作为教研员,我们对教师的发展应该起引领指导的作用,不能用行政化的标准对教师的教学生涯进行规划,而应让每位教师在深度教研中边实践边研究,逐渐形成自身的教学思想和风格,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

【案例3】实践证明,教育教学工作论坛是展示教师教育教学思想和主张的最好阵地,能够促进教师富有特色的个性化发展。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思想政治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加强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夯实立德树人的根基,我们举办了全市中学思想政治教师“不忘育人初心  聚力美好教育”工作论坛活动。各参赛教师按照论坛主题要求,从自身的从教经历、教学心得、教育情怀等角度,确定题目,并结合课件、视频、音乐等多媒体在7分钟内进行分享交流活动。评委根据参赛教师的现场表现及内容进行打分。最后,我们从主题(要求中心突出、角色到位)、内容(专业性、生活性、情感性和精当性)、语言直观(要求有声语言生动形象和无声语言台风自然大方)等方面作点评。

这样具有个性化的深度教研,促进了教师形成自身鲜明的教学思想与风格。

三、项目推进,促进深度教研的创新性

(一)教研活动要课题化。在教研中,每位教师既是研究者,也是研究对象。反思我们日常的教研工作,感觉很忙碌,学期所制订的计划均已完成,但效果不佳,所出的成果也不多。究其原因,是缺乏系统化和主题化。所以,我们可以把零碎的、零散的教研工作加以整合,做到教研活动项目化,工作项目课题化。把调研活动、听课指导、抓教学常规等工作与专题研究相结合,从中挖掘出有教改意义的课题进行研究。

【案例4】笔者曾经承担过课题“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中华文化教育的研究”,调研时便带上相关问题去听课,如“教师如何在课堂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是所有政治课都可以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然后,与这学期的教学设计评比相结合,设计了“渗透中华文化教育”的教研主題。教学设计评奖后,举办相关的研讨。

这样的深度教研,提高了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二)教研方式要创新化。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向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缺乏兴趣和新意的活动,成效是不大的。如果我们的教研活动,只完成上级教研部门所布置的任务,停留在常规的活动和推荐评比中,教师会感觉枯燥乏味。所以,我们必须要改变教研方式,让教师更多地去实践、体验和感悟。

【案例5】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时,一般教研采用的方法是推荐书籍,让教师自我阅读,然后相互交流。但我们采用的方法是举办“教育理论名人名言收集分类整理”评比和读书演讲活动,让教师围绕特定的主题阅读各种书籍和刊物上的文章,抄录名人名言,注明出处。在此基础上,让教师理解每句名言的含义,并分门别类。最后,进行汇编成册,让每位思想政治教师人手一册,写作时作参考。同时,还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开展“我喜爱的名人名言”读书演讲活动。

这样,我们在注重结果的同时更注重过程,从而在过程中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

(三)教研成果要大众化。传统的教研活动往往只重视论文、课题等成果的评选,而忽视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教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是课题研究的目的。其推广和应用可以采用现身说法,使一批教师了解科研方法和过程,从而产生辐射作用。

【案例6】在教研成果推广过程中,常规的方法有“汇编”“推荐”“汇报”等。将优秀的教研和科研成果,如教案、说课材料、论文等汇编成册,通过微信群和QQ群上传,供教师参考借鉴;将优秀教师的教学论文向上一级教育行政业务部门推荐参加评比,或向有关杂志社推荐发表;举办学科科研成果汇报会和优秀论文表彰会等。但在深度教研中,我们往往采用教研成果研讨会的方式。例如,李老师主持完成了市级教研课题“高三政治试卷讲评课的研究”。她先围绕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过程、研究结论和成果的创新点进行介绍,同时课题组成员开设“高三政治模拟考试卷讲评课”的研究课。与会人员结合课题介绍和研究课,探讨研究课有无达到课题研究的目标。这样,一方面对与会者来说,借鉴别人经验,可以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把研讨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主持者,有利于研究成果的深化与发展。

通过多年的深度教研探索,我市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教研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政治教师的素质也不断得到提升。深度教研活动为教师的深度教学提供了载体,教师如能以科学的态度处理自己的教育教学,不断探索,深入研究自己的教学实践,出经验、真知和成果,其自身的素质也会在研究中得到了提高。结出丰硕教科研成果的同时,也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实践
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究
会计预算控制现状及方法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