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阅读中鉴赏,在鉴赏中提升

2020-12-09王雪芳

教师·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

王雪芳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有效融入一定的鉴赏活动,能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语文鉴赏源于文本,扬于课堂,文本是进行语文鉴赏的基础,要让文本个性成为语文鉴赏的依托原点,引导学生把握不同的文体特征,学习和掌握不同文本的表达方法,从不同的鉴赏层面进行鉴赏;相同的文体,内容和表达方法的侧重点不同,要从不同的语文因素进行鉴赏。任何文本都有语言材料,都是语文鉴赏的源,让教学设计成为语文鉴赏的实施路径。文章探讨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如何有效融入一定的鉴赏活动,让语文阅读教学绽放鉴赏之花。

关键词:文本个性;教学设计;阅读鉴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1-02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8-0045-02

一、引言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教学中逐渐进行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强调在语文活动中感受祖国语言之美妙、中华文化之博大,从而得到情操的陶冶、情趣的升华、道德修养的提高。这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阅读教学的目标、亮点。然而,对小学生来说,由于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又受到生活阅历的制约和语文知识的限制,他们的语文鉴赏能力较低,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语文能力的提高。

二、让文本个性成为语文鉴赏的依托原点

语文鉴赏源于文本,扬于课堂,这是由语文学习的途径和方式决定的。因为学生是通过学习文本来学习语文的,而不是通过学习系统的语文知识来学习的。目前的语文教材几乎全部以文选的形式编排,所选的文章都可以说是经典。所谓经典,宽泛地说,就是文质兼美;准确地说,应该是文本个性鲜明,语文因素浓郁,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个性。如果离开了课文,文本就没有了依托,课文鉴赏也就失去了源。众所周知,各种文章的训练点不相同,有的文章情感浓郁,它就适宜情感教育,如《月光曲》;有的文本形象生动,它适合于审美陶冶,如《宇宙生命之谜》等;有的文章逻辑性强,内容主次分明,它可用来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如《只有一个地球》;有的文章语言丰富,修辞美妙,它可用来促进语言的不断品悟与积累,如《桂林山水》《火烧云》……当然也有一部分课文具备多种因素,情感丰富,形象鮮明,条理清晰,语言优美等,这些文本特点都足以使鉴赏有了依托。

文本是进行语文鉴赏的基础,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说,一是教材中选用了多种文体,有记叙性的、说明性的、论述性的等,不同的文体,其语文因素也就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鉴赏层面进行品悟。记叙文,应侧重从叙述和描写的角度,引导学生阅读,让他们感受到具体、形象、生动的表达方式。说明文,应侧重从说明和解释的角度,引导学生学到准确描述和用词用句简洁明了等方法。二是相同的文体,由于内容和表达方法的侧重点不同,也构成不同的语文因素。例如,《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主要采用描写,将孩子从讨厌到喜爱的转变过程写得很详细,形象写得很具体、丰满,让读者能感受到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过程;《去年的树》这篇课文,主要采用叙述,语言表述比较简洁,文中主人公的情感没有转折,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按直线发展。这正像同样是香味,有的是茉莉味,有的是玫瑰味,有的是檀香味……味虽有别,但都是香。

三、让教学设计成为语文鉴赏的实施路径

任何文本都有语言材料,都是语文鉴赏的源。但是,文本学习并不等于语文鉴赏,还有一个如何鉴赏、鉴赏得是否充分的问题,这就关乎教学设计。只有合适的设计和恰当的引导,才能进行充分的鉴赏。下面是《去年的树》的两个教学设计方案:

设计一:①春天又来了,当小鸟回来找好朋友树时,为什么找不到? ②焦急的小鸟都一一问了哪些东西?③引导学生一一朗读它们的对话。④从小鸟的言行中,你感受到小鸟的什么品质?

设计二:①一对好朋友有什么跨年的约定?②第二年春天,当小鸟回来时没有见到树,它逐一问了哪些东西?③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④思考:找不到好朋友树后,小鸟逐一去问了树根、大门、火柴、灯火等,这说明了什么?⑤再思考:树根、大门、火柴、灯火与树有没有关系?它们和树的关系是逐渐亲近还是逐渐疏远?⑥小鸟最后为什么还要为灯火唱歌?⑦请找出并读读描写它为灯火唱歌的语句。⑧它这样唱,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通过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设计一并没有深入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境中去,只是进行简单的情节梳理和主题揭示,设计得相当粗略,根本谈不上对思想内容和语言的鉴赏。而设计二紧紧围绕 “友情与诚信”这一主题,通过分析具体的语言文字,去挖掘其蕴含着的思想内容及情感因素,精心设计,层层剖析,深入而不空泛,思想和语言的鉴赏也就得以落实。

要进行语文鉴赏,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特别注意这样几点:一是切入口不能脱离或远离主题。像上述设计一中的第一问“小鸟为什么找不到”这个问题与主题无关,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生态保护方面的误解,在此并无意义。二是教学设计应充分展现文本的表达个性,突出最鲜明的写作特点,不但要引导学生探究“写了什么”,还要研究“是怎么写的”。三是要抓住文中关键的词句来分析,让学生心目中的具体形象得以丰满,主题情感得以丰富,而不能仅仅停留在故事的情节上。

四、让咀嚼词句成为语文鉴赏的分子释放

入选教材的许多课文里面,好词佳句不少。但这些好词佳句需要慢慢地咀嚼才能飘出味道。不去理它,不嚼,香味自然不会弥漫开来。这正像花生一样,不炒不咀嚼,就没办法散发出满屋子的香气。因此,咀嚼词句是语文鉴赏的重要形式。

咀嚼词句,需要教师对语言有独特的敏感。有一些好词佳句,文本中表现得比较明显,让人一眼就识到。而有些词句,看上去很不起眼,但认真一琢磨,就会发现它是隐藏着的好词佳句。这样的好词好句,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来发现它,咀嚼它,让它散发出浓浓的香味。《盼》就是这样一篇文章,初看似乎没有突出的文句值得咀嚼,可沉下心来一想,却有好多句子让人回味无穷。比如,“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句中,雨衣、盒子为什么安安静静地躺着?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这些都值得细细品味。“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句中的“喧闹”“嘻嘻地笑”颇让人回味。还有,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两句,“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心理活动的刻画淋漓尽致。

抓住关键性的词句进行细细咀嚼,这是进行语文鉴赏的重要途径。这里的关键,是指内涵丰富的、能围绕主题的。有的文章中好词佳句很多,咀嚼时要有所选择。太多,容易使课堂支离破碎;太少,又会使人感到枯燥无味。

五、让教师言语成为语文鉴赏的强力助剂

由于学科性质和特点的不同,不同学科的教师,其课堂语言也应该有所不同,教师要尽量做到与本学科的性质特点相符合。语文是一门文学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就要更有艺术性,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积累大量的词汇,在课堂中经常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优美的排比、恰当的夸张等修辞手法来表达,妙语频频。充满文采的课堂语言是引导学生进行语文鉴赏的强力助剂,是形成课堂吸引力的主要因素。一篇情节感人、语言精彩、词语丰富的课文,完全有可能因为教师的课堂语言缺乏文采而显得枯燥、无趣,让人觉得索然无味。反之,一篇并不怎么动人的课文,也完全有可能因教师课堂语言的魅力而充满生气。

一位教师在执教《月光曲》时有过这样的一段语言:“此时,贝多芬明白了,这姑娘虽然是盲人,但仍然无比热爱生活;虽然家境贫穷,但是对艺术执着追求。他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带着这份理解,我们再读读哥哥和盲姑娘的对话。”这段话用两个“虽然……但是……”表示转折,构成了一对并列复句,说得自然,很有力度。“双目失明”与“热爱生活”,“家境贫寒”与“对艺术执着追求”,不但符合文本实际,而且形成对仗,对比鲜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也成了学生的鉴赏对象。

进行语文鉴赏,要求语文教师精心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特别是要在丰富性、生动性和情感性上下功夫,练好口才,避免闷葫芦倒饺子的现象。当然,教师语言除了语言本身,还有它的附着成分,如音量、节奏、情感投入、动作表情、手势等。

六、让临时生成成为语文鉴赏的游动点缀

语文是最灵活、最开放、最多元化的一門学科,语文课堂也是生成性和创造性最强的课堂。在师生互动中,常常会碰撞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思维火花,不时会爆出一些精彩的语言。有时,教师会说出一句自己原先根本没有想到的佳句;有时,学生也会脱口而出从课外学来的妙词警句……这些临时出现的词句,都是语文鉴赏的成分和具体体现。语文意识强的教师,会时时关注课堂中的语文因素,用警觉的耳朵捕捉流动的语文,一旦发现有助于语文学习的材料,马上会加以强化,或用重音强调,或专门重复,或直接书写到黑板上,或要学生解释一下……这犹如菜肴上的葱花姜丝,虽只是佐料,但却是不可或缺的点缀。

动态的课堂教学,活跃的个体思维,会在某种具体情景下出现迸发出生成性资源。这些资源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它们稍纵即逝,而又无比珍贵。教师必须及时捕捉,紧紧把握。教师要善于分辨、引导、调控,把它们充分利用起来,设法让它们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增添教学效果、更好达成教学目标的作用。

七、结语

虽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并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但如果教师能在语文活动中加以渗透,有意识地进行初步的能力培养,甚至是进行相关的教法和学法的研究,那将有助于让学生获得深沉的思想、丰富的情感,教师的教学也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正如叶圣陶说过的:“文学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去采,自然一无所得,只要你动手去采,随时会发现一些晶莹的宝石。”

参考文献:

[1]叶亚江.例谈语文教学的“语文味”[J].考试周刊,2016(31):36.

[2]吕 映.从“以文本解读为核心”到“以提升读写能力为旨归”——阅读教学模式的反思与建构[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14):47-49.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
以实验为基础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探究如何着眼未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