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探讨

2020-11-24吴雪宁翟晓甜

求知导刊 2020年44期
关键词:诗词教学审美能力群文阅读

吴雪宁 翟晓甜

摘 要:语文诗词教学中长期存在缺少美和泛化美的问题,怎样在语文诗词教学中体现“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核心素养是当下语文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体验与感悟、欣赏与评价、表现与创造三个方面对当下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审美教育缺失的问题展开分析,以期实现高中诗词教学从单篇教学到群文阅读教学的转变,在丰富学生审美体验中培养其审美感悟;在深入欣赏诗词过程中培养其鉴赏评价能力;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时培养其表现与创作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群文阅读;诗词教学;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44-0038-02

引 言

当前,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继续探索和不断深入,基于未来生活、工作中对关键能力和品格的需要,语文学科教育专家将语文核心素养表述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發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其中,“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表象之一,是语文的审美鉴赏活动,强调学语文、用语文的语用审美教育。与核心素养其他三个方面相比,语文中处处都是审美资源,尤其在诗词教学中,更不乏美的存在。而如今,在语文课堂“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核心素养培养中存在诸多问题,尤其在诗词教学中,审美教育严重缺失。

一、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承担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重要责任。古诗词蕴含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但在教学中,古诗词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主要原因是学生所处年代与古诗词创作的年代相隔甚远,学生对其理解和运用存在较大困难。而现代诗词虽然在节奏美、音律美、结构美上能够给予学生审美体验,但学生接触较少,在学习中不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往往知其意,而难以言表。群文阅读在高中诗词教学中的运用能帮助学生拉近与文本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更好地传承中华灿烂文化[1]。

1.单篇文本重分析,缺少审美感受

审美的前提是充分的感受。而在当前的诗词教学中,教师仍热衷于讲解单篇诗词,往往一首诗或词所传达的艺术美感对学生的熏陶作用十分有限。而将表达同样感情的多篇诗词聚集在一堂课,让学生对一组诗词进行朗诵、理解,从而提高其审美感受。

在单篇诗词教学中,教师存在过度解读诗歌的现象。短短的几行诗(词)句,教师通常用一节课的时间对其逐字分析,这必然打破了诗歌的整体意境,也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在诗词教学中,教师虽然知道语感的重要性,但很少给予学生充分感受文本的时间。教师通常将逐字逐句的翻译作为学生体会诗歌、读懂诗歌的关键。

2.忽视学生感受,重视标准答案

枯燥乏味是学生对语文课的普遍评价,而语文课中诗词的学习与其他文本学习相比,对于学生而言更是无趣,学生往往将诗词的重点落在背诵和分析情感上。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单篇诗词的教学过于程式化、结论化,以教师分析讲解为主,导致学生缺少理解感受,教学过程单调、枯燥。

在单篇诗词教学中,教师在长达45分钟的时间内解读短短几句诗,无疑是将每句诗揉碎了灌输进学生的头脑中,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在诗词题的分析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规范答题,以参考答案为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审美感受。

3.泛化美育教育,缺少语文特性

在单篇诗词教学中,为了达到丰富学生审美体验、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目的,教师通常将其审美感悟泛化,如教学一首有关自然风光的诗,在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时,往往会套用“热爱祖国的大美河山”这样的空话;教学一首贬谪诗时,往往会套用“表达作者壮志难酬”这样的语句。

诗词不缺少美的存在,只是有些教师泛化美育,将那些美育理论生搬硬套进诗词教学中。这种所谓的美育脱离了语文美育,忽视语文学科的内涵,更缺少语文学科中诗词教学的特性。这些教师对语文诗词教学缺少全面深入的理解,只是随意将美育标签贴到了诗词教学上。

二、群文阅读教学法在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髓,集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情感美于一体。如何在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其包含三方面的内涵:体验与感悟、欣赏与评价、表现与创新[2]。这是一个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的过程,而这些在单篇诗词教学中很难实现。将群文阅读运用在诗词教学中,把能产生相同审美体验的诗词组合在一起,可以让学生达到事倍功半的学习效果。下文就体验与感悟、欣赏与评价、表现与创新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将群文阅读教学法落实在诗词教学中,以期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语文素养。

1.体验与感悟:多文本诵读,初步感知情感

对于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体验与感悟为初步阶段。而学生对诗词的审美体验与感悟首先来自诵读诗词。

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诗词教学中应多引导学生诵读诗词,让学生感受诗词的外在美,通过多篇诗词的诵读训练来深化学生对这组诗词情感的整体把握[3]。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对一组诗词进行自由诵读,使学生对该组诗词的外在美形成整体的认识;然后,教师范读或展示名家朗读,让学生对这组诗词的节奏和音韵美有所感悟;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眼中这组诗词具有怎样的美,并通过诵读将所感受的美表达出来。一篇诗词的诵读,往往很难在读者心中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最有效的办法是选择一组情感相同或相异的诗词,用类比或对比的方式引发读者内心的情感共鸣。例如,在教学山水田园诗中,学生对山水田园诗的认识不足,学习难度较大。对此,教师可以将陶渊明、谢灵运、王维等山水田园诗代表人物的代表作组成群文供学生诵读。如将《归园田居》《过故人庄》《夜归鹿门歌》《题李凝幽居》四首诗组成一组山水田园诗的群文阅读,让学生通过诵读感受山水田园诗的美,并在比较阅读中发现其中的美,它们虽是同类诗,但侧重点不同,所表达的情感也就不同。

2.欣赏与评价:以生为本,集体共建

在“欣赏与评价”这一审美概念中,欣赏是评价的基础,审美鉴赏能力是在欣赏活動中培养的,没有欣赏,不会欣赏,自然无从评价。

欣赏,首先要建立情感的交会。引导学生和作品、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的方法有很多。单篇诗词教学常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心理历程和情感历程,但教师往往将作者的背景介绍变成了套路式的讲解,没有深入其中,更没有将作品和其所处的历史背景融合在一起,致使学生对作者和文本的解读往往是割裂的[4]。要将群文阅读的方法运用在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兼顾学生兴趣和学习需求设置议题、选择诗词。教师在诗词教学中运用群文阅读教学法,将一组诗词呈现在学生面前,首先,要明确指出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方法,使学生更快进入诗词学习中;其次,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让学生不要坐等教师的标准答案,而是同学之间互助交流,在合作学习中真正掌握知识;最后,在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后,给予学生帮助和点评。这样,一节诗词课就在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中完成了,学生对诗词的欣赏也慢慢走向主动。

3.表现与创造:培养审美表达能力

在“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核心素养中,“美的表现与创造”是其中比较高级的要求,《新课标》指出“美的表现与创造”是指“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

诗词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文化的传承不仅需要学生读,更需要学生在读后有所感、有所想,这是一种学习上的迁移。学生通过学习迁移,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语文综合能力。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不仅是教会学生阅读,提高其阅读能力,还要教给学生写的能力,以读促写,以写固读,这样才能达到阅读教学的最佳效果。现如今,很多学生面对写作不知道写什么。比如,谭老师在给高一学生上“定点写生”作文课时要求学生先观察生活中的人或事,选取描写对象,这是为了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身边的人或事,发现其中的种种联系,发现美,创造美。而谭老师在作文点评课上发现,学生在创造美时语言干瘪死板、缺少表现力和形象性。教师如果将群文阅读教学法运用在诗词教学中,通过写作与阅读的联结,就可以使读与写有机结合。在写作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会更有意识地感知诗词。这样的诗词教学课从语言实践与思维体验角度出发,既满足了学生的诗词阅读量要求,又丰富了高中生的审美体验,能够使学生将自己感悟到的美运用在写作中,真正做到了以读促写,以写固读,在阅读与写作中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的核心素养。

结 语

在语文诗词教学中,与核心素养其他三个方面相比,“审美鉴赏与创造”最为重要。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如何通过诗歌教学的审美体验为学生写作带来启发?语文教师任重道远。本文从体验与感悟、欣赏与评价、表现与创新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证明将群文阅读运用在语文诗词教学中能够正确引导学生体验美、鉴赏美,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进而促进学生感受创作美,最终有效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李华平.语文: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16(14):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温儒敏.立足“语文核心素养”,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在教育部举办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使用培训会上的讲话[J].小学语文教师,2019(07):23-32.

叶继奋.谈文学欣赏过程中审美体验的发生[J].名作欣赏,2018(12):81-86.

基金项目:本文系伊犁师范大学校级实践创新项目“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思考”(课题编号:YSD20203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吴雪宁(1996.1—),女,新疆奎屯人,伊犁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翟晓甜(1982.4—),女,新疆伊宁人,伊犁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诗词教学审美能力群文阅读
中职语文诗词教学之我见
诗词教学:共构言语与精神的春天
以趣入境走进诗意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