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性研究

2020-11-13杜翠兰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历史教学素质教育

杜翠兰

摘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对于现如今的教学状况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主要方法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研究和勇于提问的意识。本文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探究与提问的意识,以期对初中历史教学有所帮助,进而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问题意识;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4-0057

现如今的素质教育所探求的目标是发展与创新,初中历史教学不仅紧跟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此同时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更为侧重培养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过于依赖教师,一线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单一而又死板,给予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较少,没有侧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故而,现如今的初中历史教育要本着此原则培养学生探究和提问的意识,以下是笔者做的相关探究。

一、营造良好氛围,鼓励学生质疑与提问

一线授课教师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活动时,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好奇心。对于正处在初中这一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常常会产生奇怪的想法,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初中历史教师不应严厉制止此行为,反而更要鼓励并保护学生的这种求知意识和行为。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较深影响的教师,更为习惯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他们更希望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能够遵从自己的思路与安排,他们认为只有学生遵从自己的思路开展教学活动或者回答教师的问题才是正确的,一旦学生的想法和意见与教师的不一致就会被教师反对和制止,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逐渐机械化,同时也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进而导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没有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的提问也不够积极。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活动时首先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学习历史知识,其次教师要认真负责的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保护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想法和见解。

例如,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之前可以给学生讲“愚公移山”的故事,将愚公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传递给学生。愚公一家因为家门前的山阻塞了进出的道路,所以他召集家人一起凿山、挖土、担石,想要把山移到渤海去,这一举动表现了愚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然而,有些学生思维独特,从另一角度出发,提出大胆的想法,认为他所做的事情对于庞大的山脉而言只是微不足道的,他不懂得变通,不知道改变做事的方式方法,如果他们一家人不是移山而是开路,那么他们进出就不再需要绕远路。对于这些不一样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初中历史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和表达想法,教师要认真而有耐心的倾听学生表述自己独特的观点,分析学生的发言,进而带动课堂教学氛围。

二、制造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情境教学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最为常见的教学形式之一,创设情境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能将学生带进教学情境中,使学生能够身入其境的了解、体会和掌握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一线授课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较为贴近学生生活并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进而引起学生对于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和较强的好奇心。

例如,初中历史教师在给学生讲授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这一阶段历史内容的时候,授课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展示与本课历史知识相关视频。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开展历史教学活动时融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比如,教师在开始上课之前播放歌曲《中国历史年代歌》,其中所写歌词包括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年代历史,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歌里包括了我国多少个朝代吗?大家知道为什么古代会有这么多朝代更迭呢?”以此创设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情景,进而引起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有效的激发,引起学生自行分析和思考问题,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三、建立分組机制,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建立分组机制,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采用分组讨论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展分组讨论的教学形式可以使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学生在参与小组谈论时思维产生碰撞,各自都有独特的想法和问题,各自提出问题,小组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学生长久在此氛围下学习历史知识,可以使得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认识到提出问题的重要程度,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知识点,还能够让学生自行分析理解这些知识点,进而使学生更广阔的领悟历史这一重要学科。

例如,教师在讲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戊戌变法”这一课内容时,可以将学生分组,给学生安排比如“戊戌变法的优缺点”这种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在开展小组讨论活动时,会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自身的感悟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让学生讨论相关问题,会牵涉许多其他与本课历史知识点有关联的问题,不仅使学生对本课知识点了解的更为深刻,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起学生学习历史这一科目的浓厚兴趣。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所以一线授课教师更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敢于表达、提出问题,进而鼓励学生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以期可以增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初中历史课程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并提升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艳凤.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146-147.

[2]庞美芹.问题探究教学方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3]王艺诺.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问题意识培养探究[D].渤海大学,2017.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河市中学362013)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历史教学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