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助力美术特色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2020-11-09陈茜茜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非遗美术教育校本课程

陈茜茜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其走进校园,形成相关的课程,注入全新的活力,通过多维度、多途径的方式实现活态传承。课程的创建因为结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增添了文化特色,突出了课程的人文素质构建,增强了课程的文化竞争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校本课程是基于学生的发展,尊重传统的传承与创新。让学生了解学习西湖绸伞的传统制作技艺,同时以创新的思维,发展的眼光去审视非遗。让学生在传承的过程中,经历设计与制作、感受与表达、想象与创造。让非遗传承的学习与情感关联、与能力关联、与个性化发展关联,最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湖绸伞 校本课程 美术教育

一、研究的背景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益,突出地方美术教育的特色。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开发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

西湖绸伞非遗项目富含工艺技术价值和艺术审美视觉性,与美术有着紧密的关联。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先生曾指出:学校可以通过美术、音乐课等途径来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内容。因此美术教育可以担负起非遗保护和传承的重大使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美术基础课程相结合逐渐成为美术教育研究的重要研究内容。所以,我们以美术学科为突破口,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课程。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文精神指导下,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中培养终生受用的良好习惯和精神品质,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提升师生的精神文化层次。课程的开发考虑小学高段学生,因为这个年龄段观察力强,能客观地理解、表现事物。他们经过小学阶段五年的美术学习,能运用写实、夸张、抽象、装饰等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描绘事物,表达思想和情感。色彩知识、绘画构图和透视知识都有所掌握。能描绘出和谐或富有对比性的画面,能从事物形状和用途进行分析设计和工艺造型。

二、研究的核心概念

“西湖绸伞”是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绸伞”,是杭州特有的传统手工艺品,以竹作骨,以绸张面,素有“西湖之花”的美称。因“撑开一把伞,收拢一节竹”的独特技艺于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特色校本课程”是指以学校发展为根本,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入手,美术学科为主,其他学科为辅,建构符合学校多元发展的校本课程。

三、研究的意义

(一)发展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核心,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可以让校园的课程形式多样化,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美术学科为主要学科,其他学科辅助的前提下,开发出综合的多元校本课程,努力让研究成果促进校园的美术特色建设。

(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自主管理、工匠品质、爱国情怀等。从而增进学生的核心素养,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加强学校教师对非物质文化的了解,提升教师把学科教学与非物质文化遺产相结合的能力,从更深入的角度重新解读校园文化,通过有效课程开展美术特色教学,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四、研究的过程

(一)确定课程目标

1、通过诗歌、民间传说、图像、音乐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在丰富的文化情境中,了解西湖绸伞的历史,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搭建深度学习的平台。

2、通过西湖绸伞材料包,每位学生跟着老师和西湖绸伞大师的指导学习制作西湖绸伞,掌握西湖绸伞的制作步骤,传承西湖绸伞的传统工艺。

3、融合STEAM理念,西湖绸伞与教学整合,开展基于美术学科的跨学科非遗文化创新学习。突出课程的学科融合性、情境体验性、协同合作性、设计实践性。通过教、学、做、展、评,实行“五维一体”的综合实践教学。

4、依据整体主义课程理论,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培养学生终生受用的良好习惯和精神品质,达到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育人要求。

5、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对非遗文化的探究兴趣,增强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

6、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校园,转变为课程融入校园的生活,扎根校园,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二)细化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尊重学生个体的多元化。给予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料,开设有趣的活动,创设生动的情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去发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实践能力,实现个性发展。

以“传承和创新”为思想主旨,把课程分为“传承西湖绸伞的技艺”和“创新西湖绸伞的文化”两大方面。

1 《西湖绸伞的历史》 从诗歌、民间传说、图像、音乐等多种角度来解读西湖绸伞的历史,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搭建基础  解读材料

文化理解

2 《西湖绸伞的独特工艺》 从西湖绸伞的制作材料“竹”入手,了解西湖绸伞的“选竹”步骤。解析“撑开一把伞,收拢一节竹”的独特工艺 观察理解鉴赏领悟

3 《制作传统西湖绸伞—1》 体验制作西湖绸伞的伞面装饰“三花”——刷花工艺 图像识读美术表现

4 《制作传统西湖绸伞—2》 体验制作西湖绸伞的“劈青”和“贴青”两道工序 创意实践图像识读

5 《制作传统西湖绸伞—3》 体验制作西湖绸伞的“剪伞边”和“糊伞边”两道工序 观察理解创意实践

6 《制作传统西湖绸伞—4》 体验制作西湖绸伞的“穿花线”工序 创意实践观察理解化

7 《西湖绸伞的伞面设计》 学习圆形的适合纹样图形设计,在圆形的伞面中绘画出生动的纹样 图形创意绘画表现

8 《西湖绸伞的伞形设计》 根据伞收拢和撑开的形态,设计出伞柄、伞身、伞顶的不同比例关系 设计应用绘画表现

9 《西湖绸伞的服装秀》 为设计完成的伞搭配上适合的服饰 造型设计装饰艺术

10 《西湖绸伞舞蹈—校园伞影》 结合舞蹈,为西湖绸伞设计简单的展示动作,在动态中体验西湖绸伞的美 交流合作创造求新

11 《西湖绸伞魔术》——曾辉大师魔术 结合科技,探究伞的造型奥秘,欣赏金辉大师的“变伞”魔术 创意思维探究问题

12 《西湖绸伞文创产品》 结合信息技术,利用设计软件制作一件西湖绸伞的文创衍生品,引导学生将自己对西湖绸伞的理解进行表达 创新思维设计应用

13 《西湖绸伞的微店设计》 结合信息技术,小组合作打造西湖绸伞的商店,进行商店的应用设计 设计应用团队协作

14 《西湖绸伞的诗配画》 结合文学,学生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创作西湖绸伞的感受 文学素养创新思维

15 《西湖绸伞的绘本创想》 结合文学,学生用绘本的形式进行记录,引导学生将自己对西湖绸伞的理解进行表达 绘画表现文学素养

16 《西湖绸伞展示设计》 小组合作布置一个展览, 将课程中的所有作品进行展示 团队协作综合探究

(三)开展实施过程

课程采用先传承技艺再创新文化的方式,让同学们在丰富的文化情境中,开展基于美术学科的跨学科非遗文化创新学习。通过教、学、做、展、评,实行“五维一体”的综合实践教学。

按照了解西湖绸伞的历史——分析西湖绸伞的独特工艺——制作传统西湖绸伞——设计西湖绸伞——结合各学科拓展西湖绸伞——表达心中的西湖绸伞——展示西湖绸伞”这一教学路径展开创艺西湖绸伞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团队合作,促进尝试交流,注重表达创新,在学生的心里播撒非遗的种子。

(四)落实课程评价

本课程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绸伞”为研究载体,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课程教学活动的形式构成多样,注重学习主体评价意识的培养,从态度行动、知识理解、技能掌握、思考创新、拓展实践、非遗情感这个六个维度出发,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五、研究的展望

创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美术特色校本课程,应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别于“博物馆”式的保护,将它引进校园,结合校园课程,融入校园生活,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突出以下四大特性:独特性、实践性、融合性、交流性,最终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校本课程中的“活态传承”。

(一)独特性——大师结对请进来

学校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对子,先是学校美术老师拜师“西湖绸伞”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形成师徒关系;成立杭州市第一个“西湖绸伞”校园体验工作室,建立相关的非遗文化教育体验场地。

(二)实践性——师生互学走出去

学校师生定期前往西湖绸伞大师工作室学习相关制伞技能,访谈西湖绸伞宋大师的制伞人生,还参与西湖绸伞大师工作室的各种活动。

(三)融合性——由点及面活起来

1、点的规划:以美术学科为主要课程,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让“非遗传承”与各教育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融入校本课程。

2、线的连接:利用各种媒材来牵线,促进特色校本课程的建设。例如:利用互联网推广学校西湖绸伞体验工作室的发展、借助高端的科学技术提升西湖绸伞的制作工艺、加强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沟通交流等,线线的生长,形成紧密的网,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的特色校本课程扎根发展。

3、面的拓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课程开发,不仅是全校的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家长也要动员起来,例如:西湖绸伞制作的“学具材料包”,让家长们在家里陪着学生一起制作,一起体验,参与到课程的评价体系中来。

(四)交流性——对外互动共进步

积极组织、承接对外交流的活动,向其他美术特色学校学习办学经验,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来指导工作,与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做好衔接,积极听取各部门的指导。在这些活动中,师生主动承担好主人翁的角色,在活动前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在无形之中得到了锻炼。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準[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尹少淳.小学美术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8.

[3]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2006.

[4]王曜忠.西湖绸伞制作技艺[M] .浙江:浙江摄影出版社,2014.11.

(杭州市青蓝青华实验小学 浙江杭州)

猜你喜欢

非遗美术教育校本课程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浅论美术教育对于素质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