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意,书法的最佳状态

2020-11-09胡抗美朱以撒郑利权齐玉新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结体二王书法家

胡抗美 朱以撒 郑利权 齐玉新

深入“形势”

对于一个书法博士来说,求索的方向是第一位重要的。确定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问题,无论是学习者,还是成名者,都至关重要。整体而言,当下书法家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书法传统及美学、艺术学方面做更多的努力,朝着这些方向去作更深入探索。对于文斌而言,高古的传统经典无疑是他求索的一个重要方向,故而我认为书法寻根求源实际上是一种创新行为。所以,书法家的创新目标,都必须把坐标锁定在传统上,或者说,所谓创新,实际上是在浩瀚的传统中寻找发展自己的个性空间。文斌坚定了这个方向,他把寻根的重点放在汉末和魏晋,放在对蔡邕的《九势》的研究上。《九势》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内容涉及到中国书法的起源,中国书法的性质以及中国哲学、中国美学,是中国书法传统的重要资源。文斌就是向着这样一个高度奋进,并不断向纵深穿越的,这是一个清醒的选择。

文斌书法具有较扎实的基本功,临摹古人可以临得很像,创作时结体造型也比较准确,我看到他的那幅趋于“过”的展览作品,正是对“反者道之动”的另一个层面的诠释。即,基本功是书法变化的前提与条件,但如果把基本功作为艺术的表现对象,很可能使不可缺少的基本功变成俗套,就难以入道。

文斌这些年来最大的收获,是增强了书法创作造型的自觉性,在文斌的意识中,书法的造型就是通过书法家的思想渗入,使汉字形象化,使固化的汉字变为鲜活的生命。

书法理论中讲究形神兼备,并且主张“神采为上”。古人强调的神指的是什么呢?我觉得就是创作中组合、对比后产生的关系。组合、对比后产生的关系是什么?它和“神”一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实,书法艺术组合与对比后产生的关系,依然可以用形势学说来阐释,因为形势概念包括空间造型和时间节奏两个方面。以文斌作品为例,他作品中点画的粗细长短,结体的大小正侧,墨色的浓淡枯湿等,这些都是空间造型。而那些轻重快慢,断合离续等,则都是时间节奏。文斌在造型过程追求点画的不同,追求结体的变化,追求形与形之间的空间效果。文斌把时间节奏的表现平台,放在对书法传统基因的继承和发展上。看他的“逆入”,他把上一点画的收笔当作下一点画的开始,把下一点画的开始当作上一点画的继续;看他的“回收”,可以借用古人的话来说,“无往不收,无垂不缩”,“飞鸟出林,惊蛇入草”。书法创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轻重快慢,提按顿挫等手段的对比,从而产生视觉上的节奏感。

文斌在造型中兼顾点画、结体和章法整体需要,把点画视为结体的局部,把结体视为章法的局部,既注重点画、结体的独立审美价值,又注重章法的视觉效果,这体现了他造型的能力。

文斌书法注重形势并重,为了形,他“计白当黑”,黑白兼顾;为了势,他来者不止,去者不遏,恣情任性,其出发点、落脚点皆在书法本体之中。文斌作为“兰亭七子”之一,希望能像王献之那样,不安于其父现状,劝父改体,大胆地深入形势,走出属于自己的形势之路,谱写中国书法的新篇章。

胡抗美  (第六届中国书协副主席、博士生导师)

梁文斌的草书效法二王、怀素等草书家,清瘦圆劲。以线行,简之又简。于迅疾简便中行,写得心手相应,愈往后愈放开,使人看到他书写时的忘情陶醉。首先是整幅作品的气息清新而不浮薄,点画细致,瘦石新花清笙幽磬。清简相尚故能笔墨不奢侈多费。从作品的点线可以推测书写速度很快,快而不浮躁、不散乱、不破坏,也就不能简单归功于手上技能,而是这个作者的审美向往、要求等内在体现——一个人的情性是需要滋养的、磨练的。闲中稽古静处观心,和技能共同发展。其次是其作品中的貫串之气,表现出开合擘划的力量,摇曳多姿其蔓不绝,往往一蘸笔就走龙蛇,多字一气写出。这当然和用笔熟练有关,手上功夫熟了,也就熟门熟路,不至于迟滞、错过,总是脉络清晰,有举首高歌之得意状。其三是章法之变。如前所说一行下来,大概字数相近,大抵五六字,易于雷同。但在梁文斌笔下却是波澜开合,每一行有不同姿态、意趣——断续有别、长短各异,时而贯穿头尾,时而大量留白,且让人感到自如,非刻意为之也。整体把握是十分重要的,不着眼于字群、字组的写好,而关照整体,这的确很重要。

朱以撒(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兰亭写意精神与梁文斌书法

梁文斌是绍兴人,长期生活于会稽,沉浸在二王的环境中,又当选“兰亭七子”,可以说梁文斌的骨子里渗透着兰亭书法精神,在当下众多的师王书法群体中,梁文斌对于二王的艺术精神的理解与书法创作的演绎是比较到位与成功的。纵观梁文斌的诸多作品,有一个核心特征值得注意,就是在精致的二王笔调之下,隐藏着可贵的写意精神。

中国书法作为以文字为载体的一种艺术形式,是融会了民族哲理和书法家观念情志的一种艺术,写意一直是中国书法的核心传统。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写意”之说,到六朝的“魏晋风骨”与“兰亭精神”,及至两宋文人书法的兴起,写意观念逐渐成为中国书法的主流理念与核心基因。基于这种书法理念的认识,梁文斌的“师王”之路,经历了先“技术”,后“艺术”;先“精致”,后“性情”;先“写实”,后“写意”的过程。经历了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硕士教育的文斌,深得高等书法教育的专业化系统化学习的理念,他对于二王书法的理解与学习,是用“穷源竞流”的方法,先追索二王书法的源,又访求学习二王一脉有成就的各家字迹,形成了二王学习的一个循环。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这种对取法对象“穷源”式的学习方法,有着极强的科学性与学术意识。然而,高等书法教育的系统化合优势之下,过度注重技巧训练,极易造成书法的模式化倾向,这就需要引入书法家的性情与写意元素,以个人化消除模式化。梁文斌近来的书法创作有意弱化一部分技巧性,而融入一些写意化的探索,是对近年来二王书法创作模式化的思辨与实践探索的结果。所以说,一个书法家如果不熟悉书法史的流变与当代书法形态的思辨,没有明确的书法理念,就极易造成“跟风式创作”,并深陷盲目创作的泥谭。

可以说,当代二王脉系的青年书家正面临着“同质化”的突围,这是一直在追寻“二王”足迹的梁文斌思索的问题。从童蒙学书到书法专业博士,从英语方向到书法转行,在近二十年的书法求索中,二王技法,在他的笔下已经纯熟于心。从风靡一时的民间书风到现在二王书风的流行,从外部视觉转向内部技法,应该说是书坛进步的表现,但是过于注重二王书法的一些“小技巧”而形成习惯性动作,则损伤了二王书法的意态表现。梁文斌在对二王书法的打磨中,略化一些技巧,增加一些意态,是其高明之处,使其从庞大的当代师王群体中脱颖而出。

笔者认为,以写意性消解技巧性,是扭转当代二王创作同质化的不二法门。在发生学意义上,“师古”意味着传统的延续,而“摹古”则代表对传统的抄袭。书法是心灵的艺术,心画就是书家心里面流出来的线条,只有用心书写,他的作品才掺进了个人全部的喜怒哀乐,形成了个人魅力,写出的作品才有个性,才能打动人。梁文斌的书法作品不乏精致性,贵于写意性,他以自由独特的书法线条,以文人的情怀,寻求着无拘无束的写意境界,书写着生活与艺术的关系、造化与心源的关系。因而其作品,具有广阔的书法意象空间,从运笔结字的长短、曲直、精细、轻重、虚实、枯洇,字与字大小、浓淡、迎让、断连,行与行之间错落、疏密、关照,到谋篇布局、甚至有迹与无迹等等,都体现出书法家的写意情怀。在当今书坛高度同质化的情境之下,梁文斌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书法之路,他以心灵与精神上的艺术抒发为依据,以笔参造化、笔写心象为最高价值,因为“写意”,所以不同。

郑利权 (浙江美术馆研究员)

写意,书法的最佳状态——梁文斌书法之我见

前些时候,见了一些梁文斌的行草书大字,我很喜欢!他的大字写的线条很雄厚,用笔扎实有力,每个笔画都很简朴,没有那种刻意卖弄技术的痕迹,结体端庄稳重而不追求险绝的造型,这种写法似乎清末和民国的时候很多名家题写匾额的手法。古人写书法,一直到明代末期才有大字,明以前字都不大。相比较而言,我个人以为大字最难写,不仅仅是技术难度的问题,其实字写大了,工具的要求,尤其是用笔的技术完全和小字不一样,而且还需要用笔上删繁就简,否则过于繁复讲求细节的话,结构空间便会窘迫,大字无论是线条的形状还是结构的空间经营上,都要体现一种气魄,大字那种宏大的气场梁文斌做到了,同时他又表现出了一种朴实的气象,这尤其难得。创作,能够做到删繁就简和复归平正,不以险绝夺人眼目,追求耐人寻味的赏读这很重要。处于一个快餐时代的书法,能够让人慢下来品读、品玩,让书法的魅力由内及外的的渗透和发散,没有强大的内心和自信是不敢这么做的,梁文斌敢这么写,写得这么淡定和朴实无华,这也是他心态的淡定和与众不同,他的大字体现了一种正大气象。

从见到梁文斌的作品那一天起,我就一直在想,他为什么和很多人的作品不同?这并不是他宗法魏晋,又旁涉隋唐乃至宋代诸家的结果,如果单纯的以为他融合了历史上各个时代名家的技法那就陷入了俗套和技术的窠臼。我觉得,他的不与人同还是源自他的性情和理念。他的行草书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着一种“写意”性,当他超越了技术对他的束缚之后,他内心的性情就会通过笔端不可抑止的流淌和宣泄,我想这也是他“任其发展”的结果。书法,本身就是一门超越了实用性之后的抒情艺术,而写意就已经超越了“写实”的技术层面,“形”最终也是“意”的基础和外壳。当一个书法家,在某种真实的情绪支配下,拿起毛笔信手挥洒而不拘泥于任何羁绊的时候,那种写意的状态是多么的美妙,一件作品也是作者内心的真实写照。相比起那些为创作而创作的作品,这种“写意”的状态也弥足珍贵。

这几年,梁文斌在北京胡抗美先生身边读完了博士学位,不仅在学术上得到了升华,而且与名家朝夕相处所接收的大气息以及北方雄强的书风都会对他有很大的影响。当一个书法家摒弃了某些外界名利对他的制约之后,就会进入一个以我为中心的创作期,这样他就会完全进入一个自由创作的状态,也正是这样,他的笔底才会更自由、更自在、更精彩。寫到这里,我对梁文斌未来几年的创作不由期待起来了……

齐玉新   (著名书法媒体评论员)

猜你喜欢

结体二王书法家
书法家周如璧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拓二王帖》(下册)
书法家·谢 锐
规范化的清代刻本宋体字与楷书结体差异浅析
王献之完善了“二王”书法体系
小小书法家
书法家
揭秘共和国首张A级悬赏通缉令始末
篆书条幅《游金山寺》创作说明书
父子如“二王”——以《奉橘》《送梨》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