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开设乡十诗歌校本课程探索

2020-11-09陈勇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传承高中

陈勇

【摘 要】本文以苍梧中学为例论述高中学校开设乡土诗歌校本课程的尝试,立足乡土资源,培养乡土情怀;学习英雄诗篇,弘扬爱国精神;学习诗歌创作,传承乡土文化。

【关键词】高中 乡土诗歌 校本课程 创作 传承 文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B-0127-03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建立新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要求,梧州市苍梧中学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开设了“乡土诗歌”校本课程。

苍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诗词文化源远流长,诗词创作经久不衰。中华诗词学会在 2009 年、2011 年分别授予苍梧县石桥镇、苍梧县“中华诗词之乡”称号。现在苍梧县内自发诗社有 10 多个,结集印行的诗集不少于 20 种,诗词几千多首。这些乡土诗歌为课程资源提供了质量保证。

为了开设好“乡土诗歌”校本课程,苍梧中学组织老师(主要是语文老师)从乡土诗歌中遴选那些高质量、适合语文教学的诗作,编写教学资料,最终形成校本课程教材;由高一年级在上学期每周安排一节课,作为乡土诗歌课,或分班教学,或以讲座形式开展教学。在具体的教学开展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立足乡土资源,培养乡土情怀;学习英雄诗篇,弘扬爱国精神;学习诗歌创作,传承乡土文化。

一、立足乡土资源,培养乡土情怀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乡土情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乡土文化源远流长,而广大农村则是滋生培育乡土文化的根源。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大量流动,由于长期在外,有些人对自己家乡的风俗文化不甚了解,乡情淡薄,这些现象令人担忧。钱理群先生在《贵州读本》一书中说过:当年轻的一代人,一无所知于生养、培育了自己的这块土地和土地上蕴含的文化、厮守的人民时,当他们在认识、情感,乃至心理上都对这块土地产生了疏离感、陌生感时,那么,在实际上他们失落的不仅是物质,更是精神的“家园”。一旦从养育自己的土地上脱离,他们就丢失了自我存在的依据,成了“无根”的人。可见,培养学生乡土情怀,留住他们的“根”,是非常必要的。

苍梧中学乡土诗歌校本课程立足乡土资源,旨在让学生熟知家乡情况,了解乡土文化,培养乡土情怀。为此,教师重点选讲描写家乡物产的咏物诗,以及介绍淳朴民风的田园诗。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诗歌创作方面,如引导学生欣赏《六堡茶》《古凤荔枝》等咏物诗之后,布置学生写一首咏家乡物产的咏物诗。因为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学生比诗人,比老师更熟悉,更有感情,让学生创作诗歌更能拉近学生与乡土的距离。这一做法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熟悉乡土,培养乡土情怀。而学生只要自觉投身乡土诗歌创作,就能加深对乡土的感情,也可以写出较好的习作。如下面两首咏物诗:

咏八角

一颗八角一颗星,偏远山区木上生。

香气馥郁市人爱,制成香料销美英。

咏山楂

五堡山楂六堡茶,开胃消食益千家。

六堡茗茶闻天下,山楂造福不需夸。

在讲解有关家风、家训等学生比较熟悉的诗歌之后,也布置学生写有关自己家风、家训的诗歌,目的是让学生互相交流、了解家乡纯朴的民风。

如果讲到一些题材是学生不太熟悉的诗歌时,教师则应布置一些学生相对熟悉的话题来写,如讲授黎全三的《岛朝行》(平平仄仄岛朝行,好客瑶胞笑脸迎。醉倒醇醪熏肉宴,瑶歌一韵到天明)后,考虑到学生作客他乡的经历较少,就布置学生以“回家”为题,按《岛朝行》的写法写一首诗,让学生重温回家的亲切感。由于诗中有真情实感的内容,学生往往写得不错,如下面两首《回家》诗:

(一)

放假回家过大年,爷爷奶奶候门前。

调皮弟弟最高兴,百米冲刺把手牵。

(二)

国庆长假又到来,欢呼雀跃乐开怀。

奔波一日双腿软。看到家人笑颜开。

有时教师也会布置作业,以完成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参加一些劳动、接触大自然,培养乡土感情。如在讲解陈冠一老师的《学采茶》(曾向春畦学采茶,奈何手拙慢抓拿。但见邻媛飞纤指,绿叶盈筐脸绽花)时,发现有部分学生不曾参加过生产劳动,于是教师就以“学种”为题布置学生写一首诗。布置这个题目实际上是让学生参加劳动,没有这个前提学生是写不好诗的。当然参加过生产劳动,也未必写得好,比如下面这一首《学种田》:

赤脚走在田塍上,东倒西歪不敢动。

但见叔叔挑着秧,似走钢丝往前冲。

这首诗明显是模仿《学采茶》写的,没有什么诗意,但是学生接触了自然,能培养乡土感情,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苍梧地处三江水口,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留下了大量优秀诗篇,古有孟浩然、元结、苏轼、解缙等一大批文人墨客,為苍梧的乡土诗歌锦上添花。今天交通发达,更多诗人来到苍梧,歌咏苍梧,也创作出大量佳作。如下面这些诗作。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宣奉华的《惜别苍梧》:

三江诗韵酬千侣,六堡茶香醉五洲。

回首苍梧还惜别,离歌唱彻舜天秋。

广东深圳诗人钟伟斌《苍梧游》:

为觅南巡舜帝踪,轻车一路驾长风。

山梁千道万回转,力尽依旧游兴浓。

广西百色陆大经的《瞻仰料神李济深故居》:

广院深庭壮料神,南轮北辂探纷纷。

此公已去高风在,泽被苍梧无限春。

这些外地诗人歌咏苍梧的诗篇是十分宝贵的佳作,教师也将它们选作校本课程教学资料。从另一个角度看,外地诗人来到苍梧都能览物生情,诗兴大发,亦从侧面说明乡土的魅力,这对培养学生乡土情怀、增强其文化自信是有作用的。

二、学习英雄诗篇,弘扬爱国精神

外地人来苍梧,去得比较多的地方是李济深故居。李济深是苍梧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他也是一位爱国诗人,15 岁时就写下“马叟知天命,谓吾贵可求。但令身许国,何必列王侯”的诗句,他在逝世的前四天,还写下“十年国庆万年红,衡麓光辉永照中;我与全民宏愿在,及身要见九州同!”的诗句,他的诗表露出他始终如一的忧国忧民情怀。为了让学生感受李济深强烈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热爱国家的积极情感,更好地传承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先组织学生学习李济深的爱国主义诗篇以及后人缅怀李济深的诗篇,然后让学生写一首缅怀李济深、抒发自己爱国情怀的小诗。结果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如下面两首《怀李济深》:

(一)

任公十五诗言志,以身许国不求名。

我辈更应记使命,努力学习为苍生。

(二)

投身革命建奇功,毕生只为九州同。

我愿此身长报国,每逢佳节倍思公。

苍梧籍的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曾任安徽省主席的李品仙也是抗日名将,但是与李济深不同,他逆历史潮流的作为为世人所不齿,但是他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行动,以及他慷慨激昂的抗日诗篇也是值得学习的。所以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学习他的诗歌,歌颂他抗日救国的事迹,并布置学生写一首评价他的诗。学生对李品仙的评价,也是见仁见智,一分为二,是非分明。如下面两首《怀李品仙》:

(一)

阵前七律动神州,安徽抗战毙敌酋。

明珠暗投诚可惜,半生功名付东流。

(二)

抗日救亡争上游,拥蒋反共逆潮流。

国共若能再合作,此公也会青史留。

因此,教师在乡土诗歌校本课程中,可以先让学生学习英雄人物的诗篇,了解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再学习后辈诗人缅怀英雄人物、歌颂英雄业绩的诗作,最后布置学生写缅怀英雄人物的诗歌,评价英雄人物,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学习诗歌创作,传承乡土文化

苍梧中学开设乡土诗歌校本课程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学习乡土诗歌创作,传承乡土诗词文化。虽然教师一开始就让学生写诗,但是那些诗作很简单,只是作为小练笔。苍梧当地的乡土诗歌主要是诗和词,即旧体格律诗(律诗、绝句)和词,所以要传承乡土诗歌,主要还是让学生学习旧体诗的格律,写作旧体诗歌。鉴于教学对象是中学生,而且校本课程的课时有限,教学中的乡土诗歌创作只限于绝句。

旧体诗的格律,包括近平仄、押韵和对仗等几个方面。其中平仄是重点,也是难点,是最能体现乡土文化特色的一点,所以教学的重点是讲平仄。所谓平仄是指声调的分类,古代诗人将古音的平、上、去、入四声分为平声、仄声(非平声)两大类。乡土诗歌是以古韵四声,而不是以普通话四声来划分平仄的,现代人写旧体诗也大都是以古韵划分平仄的,“搜韵网”也是以古韵划分平仄的。为了让学生弄清楚这一点,教师让学生用普通话来划分毛主席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本文只截前四句)的平仄,并与标准的平仄格式做比较。

平仄格式如下:

饮茶粤海未能忘,平平仄仄仄平平

索句渝州叶正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十一年还旧国,仄仄平平平仄仄

落花时节读华章。平平仄仄仄平平

一比较,学生很快便发现,诗的首句是“忘”是去声,与格式要求的平声不符,(其实“忘”古韵为平声,是符合平仄的,下文再说),而第二联的平仄则变成了“三十一年还旧国(平平平平平仄平),落花时节读华章(仄平平平平平平)”,与格式几乎完全不同,完全不合格律诗的要求。为什么会这样?那是因为毛主席是用古韵写的,该联中在仄声处的“十”“国”“节”“读”是入声字,而在普通话中都是阳平,所按普通话读不合格律,只有按古韵划为仄声才合格律。学生分析宣奉华 2010 年写的《别苍梧》(见上文)时也能发现,该诗第三句的“惜别”两字也不合平仄,因为这两个字也是入声字。普通话与古音的差别主要是没有入声,只要找出普通话平声字中的古入声字,并把它判为仄声就基本上行了。

入声是初学者的拦路虎,但是对苍梧人来说不成问题,因为当地粤方言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入声,用粤语识别入声是苍梧乡土诗歌创作的特色。因此,教师也把用粤语识别入声的土办法教给学生,即像辨别普通话四声一样,把粤语的平上去入四声排在一起用粤语读,如“冬懂冻督”“同动洞读”“刚港钢国”“衣椅意咽”“夫府富阔”,这样就可以推知最后那个字(“督”“读”“国”“咽”“阔”)即是入声,其他依此类推。刚开始学生不习惯,经过反复推读,学生还是能够形成语感,推出入声字的。要想知道某个字古韵的声调,也可以用粤语四声来判断。如想知道“忘”的声调,按粤语四声“忘网望莫”推读一下,便知道它是平声字,由此可知前文毛主席的“饮茶粤海未能忘”是合平仄的。如果我们用粤语写诗,会更符合格律、更好。所以教师积极鼓励学生用粤语写诗,苍梧有些上了年纪的乡土诗人,他们不会说普通话,完全是用粤语作诗。用粤语识别入声是苍梧乡土诗人的捷径,也适合所有说粤方言的人。苍梧中学有些老师和学生是讲桂柳话、壮语,他们的方言没有入声,又不会讲粤语,他们就采用“新韵”(中华诗词学会于 2005 年 5 月颁布,没有入声的诗韵)作诗。而本地讲粤语的学生,则要求他们用古韵,用古韵写出的诗更能保留旧体诗的特色,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苍梧的乡土诗歌文化。

解决了平仄这个难题,其他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教师开始让学生写格律诗,虽然学习的时间比较短,但是由于学生刻苦创作,反复修改,有的还上搜韵网校验格律,直到合格为止,所以他们写的诗基本上合乎格律诗。如下面两首《咏苍中》:

(一)

大王山顶木葱茏,龙卧凤栖在此中。

三载闭关无动静,一朝飞舞到蟾宫。

(二)

苍梧中学我们家,四季春风遍地花。

桃李芬芳沾雨露,累累秋果映朝霞。

这两首绝句虽然有点华而不实,但是格律卻没有什么问题。从这两首习作中,可以看到小诗人们的功力,只要他们不断地进步,最终可能会成为传承乡土诗歌的乡土诗人。

苍梧乡土诗歌凭借自身独特魅力,传承千年,历久弥新。苍梧中学的乡土诗歌课程只是一次尝试,由于笔者的水平有限,经验不足,在取得些许成效的同时也遇到很多问题。比如有部分学生由于功利心太强,对这种与高考关系不大的校本课程兴趣不浓,上课不认真,作业应付了事,个别老师也持此种态度;校本教材是老师们共同编选的,众口难调,导致教材编写不尽如人意。苍梧中学的乡土诗歌课程才开始,还要一路走下去,相信在各位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在学校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能够开发出更好的优秀校本课程,培养出更多的乡土诗歌爱好者以及乡土诗歌传唱人,为传承优秀乡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C类课题“利用苍梧乡土诗歌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研究”(2019C298)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 勇,男,广西梧州人,梧州市苍梧中学校长,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教学与管理。

(责编 李 言)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传承高中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