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中职学校水产养殖专业“五个对接”现状研究

2020-11-09覃栋明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现状

【摘 要】本文阐述广西中职学校水产养殖专业“五个对接”现状,针对校企融合深度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设置和产业需求相脱节、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融合存在一定落差等问题,提出水产养殖专业教学改进措施: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对接产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服务产业发展;进一步推进水产养殖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相衔接。

【关键词】广西中职学校 水产养殖专业 “五个对接”  现状 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B-0014-03

职业教育是立足职业、面向就业的教育,学生毕业后应能够达到胜任企业工作岗位的专业技能要求。2011 年教育部提出“五个对接”的要求,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五个对接”是指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这是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目标。为贯彻落实“五个对接”,本文研究广西中职学校水产养殖专业“五个对接”现状,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广西中职学校水产养殖专业“五个对接”现状

广西开设水产养殖专业的中职学校有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和广西钦州农业学校。2018 年这两所学校水产养殖专业在校生数分别为 195 人和 73 人,毕业生人数分别为 107 人和 29 人。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广东和广西的水产养殖企业,从事海水或淡水鱼类池塘养殖及网箱养殖、各种虾类养殖、各种蟹类养殖、龟鳖蛙养殖、牡蛎(大蚝)养殖、水质监测、饲料生产与营销和养殖技术指导等工作。其中,广西水产畜牧学校有校内实训基地、普通生物实验室、水生生物實验室、鱼类学实验室、水生动物病害与防治实验室、水质监测实验室、生物饵料实验室、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室、养殖实验室、观赏鱼养殖室、鱼类标本室和生物标本室。两所学校均分别与广西及广东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广西中职学校水产养殖专业“五个对接”现状如下。

(一)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长期以来,广西中职学校在水产养殖人才培养方面,设置了淡水养殖专业和海水养殖专业两个专业,每年为广西和周边省市输送水产养殖专业人才。水产养殖产业传统职业岗位群有池塘养鱼(或养虾、养蟹)、网箱养鱼、龟鳖蛙养殖、牡蛎(大蚝)养殖、水生动物病害防治、饲料和渔药的生产与销售等。目前设置的两个专业与过去的水产职业岗位群相协调。随着科技的发展,水产养殖业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养殖品种多样化,养殖模式和养殖技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逐步被取代,职业岗位群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养鱼种类由原来的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变成了几十个养殖种类。除此之外,还有养殖藻类、浮游动物、螺、贝、虾、蟹、龟、鳖、蛙等。很多养殖种类形成了产业,如罗非鱼产业、南美白对虾产业、金鲳鱼产业、大蚝(牡蛎)产业等。同时造就了相应的产业链,如螺蛳粉产业链等。网箱养殖不适合环境保护要求,逐步减少,稻田养殖、集装箱养殖、跑道养鱼等养殖模式发展迅速。因此,水产养殖的 2 个专业明显与行业、产业发展相脱节,很难做到服务产业及产业链发展,专业发展受到影响,招生数逐年下降。

(二)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水产养殖专业大多数课程的教学内容融入了生产实践和自然科学,特别是专业课,如水产动物疾病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有水产动物常见疾病的类型、病原体特征、病症、流行情况和防治方法等,与生产过程中常见的水产动物疾病种类、防治方法基本一致,实用,可操作性强。但是,大部分文化基础课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不够紧密,如数学课程,教学内容按参照初高中内容进行教学,侧重于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基本上与水产养殖岗位无关,学生没有融合生产中应会的计算,如药物使用量的计算、养殖密度的计算、生产过程中统计数据的处理等进行学习,造成学生将来走到生产岗位后应知应会的能力不强。

(三)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中职学校水产养殖专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1)教学中参观见习。经常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让学生了解生产过程,接受专业的熏陶。(2)学生参与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和生产。中职学校水产养殖专业的实训基地有池塘和养殖设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生产和管理。如广西水产畜牧学校水产养殖专业实训基有池塘、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观赏鱼养殖馆、龟鳖养殖池和鱼类标本馆等,主要养殖常规品种(如池塘主养罗非鱼、淡水鲈鱼、罗氏沼虾等),由一名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和管理。部分教学内容在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如鱼类的繁育和养殖、龟鳖养殖、饲料投喂、养殖水质的测定和调节、病害防治、鱼类捕捞等。学生在参与实训基地的生产和管理中,通晓水产养殖的生产流程,学到实用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3)顶岗实习。学生在第三个学年到生产企业顶岗实习。在生产企业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在生产单位的技术人员或师傅的带领和指导下,学生以学徒身份,直接进行生产和管理,学到生产过程的知识和技能。

(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水产养殖专业注重学生的考证工作,实行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度。该专业主要考核的职业资格证有水生动物病害防治员、水生动物饲养工等。在教学中,教师把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融入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证书考核中需要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实操内容。组织学生参加考证培训班的学习,让学生接受专门的职业资格考证训练。学生取得“双证”率达 80% 以上。

(五)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学习过程。中职学校在进行职业教育的同时,应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一是开设文化课,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文化基础。中职学校水产养殖专业开设语文、数学、英语、法律等文化基础课,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二是与高校合作办学,提高学生的学历层次,为终身教育打下学历基础。广西水产畜牧学校与上海海洋大学合作举办水产养殖专业函授专科和本科班,中职学校在校生和毕业生可以进一步参加高校相关专业的学习,提高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提升学历层次。三是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能力基础。水产养殖专业在专业知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引导学生热爱本专业,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刻苦钻研、吃苦耐劳和不断创新的习惯,让学生掌握水产养殖专业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以便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中能自主地学习新的养殖技术、病害防治方法和营销方法等。

二、中职学校水产养殖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校企融合深度需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是一种由企业和职业学校合作进行职业教育的模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校也一直在寻求产教融合的路子,促进校企合作。但是,企业和学校的目的不同,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以盈利为主要目的,通过生产、销售或服务,赚取利润,其参与校企合作目的是利用学校的人力资源。而学校的目的是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有利于学生就业。因此,中职学校的水产养殖专业还没探索出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和适合的模式,仅限于派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实习,或者带学生到企业参观,没有真正做到“校中企,企中校”,沒有实现校企人才互育、产教互研、资源互享的校企深层次、多元化合作的理想状态。

(二)专业设置和产业需求相脱节。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很快,新的养殖品种和养殖技术越来越多,但中职学校的水产养殖专业仍然是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两个专业,专业设置滞后于产业和市场需求。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中职学校在专业设置上缺乏自主权。目前,中职学校从人才培养到专业设置,基本上由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管理设定,各学校只能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设定的专业进行选择,不能自主设置专业,而教育主管部门根据科技发展和各地经济发展状况对专业作出调整往往是滞后的。二是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学校没有主动适应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专业设置进行探讨,也没有尝试从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方面考虑专业设置。因此,出现专业与产业发展相脱节的现象。

(三)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融合存在一定落差。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标准的要求不同,专业课程学科体系占主导地位,且理论化严重,内容比较陈旧。国家职业标准主要包括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三个部分。其中,工作要求为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主体部分,它是在对职业活动内容进行分解和细化的基础上,从技能和知识两个方面对完成各项具体工作所需职业能力的描述。包括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相关知识。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各自侧重的内容不一样,两者的融合存在一定落差。在考生考职业资格证时,还需要针对职业标准的内容进行专门的培训。

三、广西中职学校水产养殖专业教学改进措施

(一)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学校积极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课程、师资等资源,企业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促进人力资源开发”。这为水产养殖专业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水产养殖专业应该“内引外联”,引进校内企业,同时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1.引进养殖企业,与企业共同建立校内实训基地,让学生在校园内能接触企业。学校利用现有条件,制定互利互惠制度,把企业引入校园内,建立“校中企”。学校改变教学模式,实行工学交替,学生在校园内接触到企业,了解企业制度和文化,按企业岗位要求,参与生产实践。学校和企业按岗位需要共编教材;校内企业的技术人员承担一定的教学和实训任务,学校给予报酬,学校的老师参与生产和管理。

2.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企业是生产技术活动的主体,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生产季节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和顶岗实习,接触生产现场,可以延伸学生的学习场所,强化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同时,由企业师傅和导师指导学生学习、实践,使学生逐步适应岗位要求。此外,校外实训基地也要成为教师技能培训基地,培养“双师型”教师。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生产一线,把自己摆进去,作为企业人员参与整个生产过程,在生产实践中锤炼工匠技艺,在钻研中碰撞创新火花,使自己成为专家和(下转第32页)(上接第15页)能工巧匠,成为“双师型”教师。

(二)对接产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服务产业发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健全专业设置定期评估机制,强化地方引导本区域职业院校优化专业设置的职责,原则上每 5 年修订 1 次职业院校专业目录,学校依据目录灵活自主设置专业,每年调整 1 次专业”。因此,有关部门应聘请专家,及时评估本区域的产业发展与产业升级,优化专业设置。学校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做特做精水产养殖专业。如根据小龙虾各类产业非常火爆,但是专业的运营人才比较欠缺的状况,湖北江汉艺术职业学院设置了小龙虾专业,针对性地培养适合小龙虾产业链的各类人才,实现了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无缝对接。因此,中职学校水产养殖专业应该对接产业发展,根据企业的需要,设置小龙虾、海水鱼、淡水鱼、对虾、螺、贝、龟、鳖等相关专业,服务“三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支持。

(三)进一步推进水产养殖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组织制定职业标准,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依照职业标准牵头组织开发教学等相关标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因此,水产养殖专业课程应根据国家职业标准改革教学内容,将国家职业标准整合到教学内容中,开发核心课程。专业教师要熟悉国家职业标准中企业岗位的工作任务需求,对其进行梳理、整合和对接,形成职业能力标准,并邀请行业专家和教学专家进行论证,把国家职业标准中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整合到鱼类学、水生生物学等专业基础课中,修改教材。从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提高素质出发,完善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把岗位需要和生产相关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中,既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又为专业的学习打下基础,从而构建以职业能力发展为主导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

水产养殖专业是农业类专业,专业的发展应始终围绕着产业发展服务“三农”,这样才有生命力,才能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坚持“五个对接”,改革水产养殖专业,培养适合农业经济发展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基金项目】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立项项目“中等职业学校构建‘五个对接的研究与实践——以广西水产畜牧学校水产养殖专业为例”。

【作者简介】覃栋明(1965— ),男,汉族,广西苍梧人,农学学士,广西水产畜牧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水产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责编 李 言)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现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