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学生已有经验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020-10-26陶迎赟

知识文库 2020年20期
关键词:钟面时针分针

陶迎赟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改变了以往太多依赖讲授的教学模式,代之以学生自主学习,所以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成为课堂上主要的教学策略之一。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参考,决定了一节课的教学是否具有确切性与实效性,是师生相互作用的基础,是教学信息输入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检查学习,启发学生思维,巩固所学知识,评价教学效果,增进情感交流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前提。经多次课堂实录整理发现,许多课堂并不太关注学生的起点,从而耗费大量的教学时间讲授学生已知的知识,严重影响课堂效率的提高,难以达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目标。

为有效立足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我们选择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P84-85《认识钟表》一课为例,主要研究模式为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我们分析教材教学目标及前后联系,在此基础上进行课例研究。

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

1 第一次实践:无视学生的学习起点,在“教”中认识钟表

1.1 课堂实践

我们的第一次教学直切主题,揭示课题后请学生观察钟面模型,强调对钟面的认识,然后出示时间读一读的方法进行教学。我们做了课堂实录,整理了教师的新课教学环节:

师:今天我们学习新的知识《认识钟表》。

师: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什么?

生:钟面上有12个数,1、2、3……这12个数字是按顺时针的方向排列的。

师:那你能比划一下顺时针的方向是怎样的吗?

生: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细细长长的是分针,粗粗短短的是时针。

生:钟面上还有一条条的线。

师:是的,这些线我们数学上叫做刻度线,看看这些刻度线把钟面分成了多少格?

生:12个大格,60个小格。

师:小朋友们对钟面已经有了清楚的认识,那么这些钟面分别表示的是什么时刻?(PPT出示6个整时的时刻)试着读一读吧。

生:2时6时11时4时8时12时。

师:你读对了吗,这些时刻我们称为整时的时刻,那么这些整时的时刻是怎么读出来的呢?

师:快选一个钟面和你的同桌小伙伴说一说你的方法吧!谁来说给我们大家听。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

师:剩下几个钟面你也能这样说一说吗?

师: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像这样的整时怎么读吗?

生:当分针指着12时,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师:那你觉得这几个钟面中,哪一个比较特别?特别在哪儿?

生:6时时针分针在一条直线上。

生:12时时针分针重叠了。

师:大家再来看一看,这些时刻丽丽都在干什么呢?

生:8时丽丽去上学了;11时丽丽在上课;2时丽丽在活动;4时丽丽放学了;6时丽丽吃晚饭了;12时丽丽睡得正香。

师:小朋友们,丽丽在不同的时刻做着不同的事情,那这些时刻你又在做什么呢?请你先读一读这些时刻,再和同伴说一说你在做什么吧。

师:为什么丽丽12时睡得正香,你12时在学校呢?

生:因为丽丽的12时是晚上,我们说的12时是中午。

生:一天中有两个时间是一样的。

1.2 课后反思

我们仔细分析这节课发现:过多强调教师的“教”,教得辛苦,教得面面俱到,教得一厢情愿。“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什么?”看似充满思维含量的提问,其实是对内容的重复认知,学生早在学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已经整体上认识了钟面的组成,真正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对钟面各个组成更深入的认识,也就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形成对钟面的进一步的认识。此外在认读写整时的教学中,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在较低的认知水平上,对于整时的时间,学生都已经认识,师问生答这样的热闹情境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没有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最后突破难点中,对于一天中有两个时间是一样的认知,没有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学生有思维上的冲突,才是真正深层次的资源,起到突破难点的作用,只有把“学”的主阵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充分,课堂才能充满兴趣和领悟。

1.3 改进措施

直奔主题展开教学的方式可以再丰富一些,而且教师提出的问题存在细、碎的现象,缺乏思考性和挑战性,学生不需要思考,直接凭借经验就能解决问题,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提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比如可以课前对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调查,以主题情境的形式出现,更大地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设计贴近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的问题,组织开展促进思维发展的活动,促进教学内容的落实,最终达成教学目标。要把这节课上成数学活动课,让教学情境化,学习活动化,学生能自主地参与其中,在动口、动手的过程中解放课堂,变教为学。

2 第二次实践:立足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学”中认识钟表

2.1 课堂实践

我们的第二次教学主要是凭借学生的已有经验,课前通过让学生制作钟面模型,达到使学生认识钟面的目的,通过创设情境,设疑激趣,使学生头脑中对钟面的认识更条理化,系统化。除了根据情境认识钟面以外,还通过拨一拨诱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巩固对整时的认识,同时突破一天中有两个时间是一样的这个难点。在以上反思与讨论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第二次教学:

师:老师一走进教室就看到了同学们做的漂亮的钟面模型,你们是怎么做的呀?

生:我先找了一张硬一点的纸,剪好钟面的的形状。

生:我在鐘面上画出了12条短竖,每个小短竖对着1个数字,1、2、3……这12个数字我是按顺时针的方向写上去的。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比划一下顺时针的方向。这些小短竖在我们数学上叫做刻度线,看看这些刻度线把钟面分成了多少格?

生:12个大格,60个小格,我和妈妈一起都标出来了。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不完整的钟面,谁能帮我快速确定这12个数字的位置?

生:正上方写12,正下方写6,最左面是9,最右面是3,先找到这几个位置是关键。

生:其余位置只要再等分就可以了。

生:老师,你的钟面上还少了两根针,一根时针和一根分针,我发现分针要做得细细长长的,时针要做得粗粗短短的。

生:是的,我是用图钉把两根针固定在钟面的中心的,这样还可以转动。

师:真的啊,让我们一起来拨一拨吧。

生:我拨出了小明的一天。

生:我先拨了7时,然后分针时针继续转动,到了9时。

师:是的,我们一起来转动分针,时针来拨出这些时间吧。

生:老师,我拨的时候发现这些时刻分针都指着12。

生:是的,是几时时针就指着几。

师:这些时刻我们称为整时的时刻,那你们能来读一读这些时刻吗?

生:7时9时10时12时6时9时

生:7时小明起床在刷牙,9时小明在看书,10时小明在做运动,12时小明吃午饭了,6时小明在看动画片,9时小明睡觉了。

师:你这样说更完整了,给你点赞!你觉得哪个时间在拨的时候有点特殊。

生:12时的时候两根针叠在一起了,看上去像一根针。

生:还有6时时针分针在一条直线上。

生:老师,我还发现了这里有两个9时。

生:一个是早上9时,另一个是晚上9时。

师:是的,像这样的两个时间的读法是一样的,但是却在不同的时间,你能找出来吗?

生:早上8时,晚上8时。

生:中午11时,晚上11时。

生:我觉得每个时间都有两个。

师:是这样的。和同桌一起再拨一拨时间,说一说你在不同的时间都在干什么。

师:最后请同学们把收集的不同的钟表和时间的不同表示法,展示给大家看。

2.2 課后反思

我们在这一次实践中,尽早暴露学生的经验,让学生回家动手制作一个钟面模型,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教学展开时,设计关注学生学习起点的情境,利用任务驱动,让学生动手拨一拨,理解整时的本质,把学生的已有经验呈现出来,争取做到情境创设围绕教学目标,从而激活思维,深刻理解。从实践的结果来看,沟通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是落实本节课教学目标的重要路径,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认识整时时间的同时,又关注了这些时间的共同之处,没有重复学生已经认识的时间的学习,而是在拨一拨中感悟整时,同时通过比一比中突破难点,变教为学,立足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在这样的磨课和思辨中,感触深,收获大。认识钟表这一知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头脑中并不是一片空白,学生早在家庭教育及幼儿园的学习中,或多或少积累了相关的经验,很多学生已经戴上了电话手表。而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的认知停留在零碎的,不系统的学习层面。因此,我们在尊重教材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对学情的分析,在教与学中更应该注重学的发生和发展,这才是教师设计教学路径的起点所在。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要达成的目标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学生的已有经验,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的课堂,才是以学定教的课堂,才能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星桥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钟面时针分针
怎样借助学生作品更好地认识钟面
怎么做能更好地认识分针和时针运动的联动关系
钟面上的数学问题解法
时针和分针的争吵
钟表上的数学问题
画出的“认识”
一年级单元同步自测题
幸福在葱茏里,在弯腰的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