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探析

2020-10-21崔万辉

求知导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数学教学策略

摘 要: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教学制度逐渐完善,当前在小学教学工作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其中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讲解,还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数学问题,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但是不可否認,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依然存在各种问题。因此,文章将以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为主题来展开分析,再提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思维;策略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义

创新是时代和国家进步的核心动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当下教育的重点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打破常规、存同求异,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素质,丰富自身内涵。对于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该时期正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创新思维的黄金时期[1],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与时俱进革新教学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学手段,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列入当下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现自我和表现自我的空间和机会,尊重学生的建议和想法,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敢于质疑,善于思考。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现状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当下部分教师依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手段来开展教学,在课堂上经常是教师一个人在说,学生安静地在下面听讲,教师讲解几乎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虽然也设计了很多问题,但多是一问一答,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起不到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2]。此外,教师在教学时常常忽视了兴趣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很少主动提出问题,多数情况下都是跟随着教师的思维去获取知识,机械式地照抄书本知识,使得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久而久之,使得学生思维过于固化,同时学生渐渐地失去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严重影响数学成绩。而且长时间的机械式学习会使学生逐渐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学生在这种传统的学习状态中,缺少对旧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深入理解,每天只会机械式地进行练习和提升自身的数学成绩。这种方式不仅使得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而且还更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3]。长此以往,还会使得学生解题思维僵化,不懂变通,缺乏创新意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三、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对策

1.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元素

教师要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元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和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从而完成对重点知识的学习,而不是一味地采用灌输型的手段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只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固化,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4]。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数学概念以及公式等相关内容时,可以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元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地融入学习氛围中,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因为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促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再例如,当教师为学生讲解“小数乘以整数”这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适当地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元素,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对习题的再加工。像“有一天,小羊在森林里散步,但是却被大灰狼抓住,带回狼窝,但是小羊却趁大灰狼不注意的时候逃了出去,他用了十分钟到达自己的家中,已知小羊奔跑的速度为0.5千米每分钟,那么请问老狼的家和小羊的家相聚多少千米?”通过这种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并且说出自身的想法,提升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5]。

2.注重培养学生问题分析能力

教师应当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问题分析能力,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目标。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并且通过自身的理解和认识,深入地分析和探究思维过程,加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原则,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处理问题,掌握知识规律[6],进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教师还应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帮助学生掌握类比以及分析等数学手段之后,再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或者小组探究,完成自主学习,在提升学生问题分析能力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例如,当教师让学生解答“班里图书角有54本故事书、38本科普读物。要放在一个4层的书架上,平均每层要放多少本书?”这一练习题时,要为学生提供自主以及小组探讨的时间,教师也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并为学生准备教学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中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

3.以“学习指导”为主

(1)引导和帮助学生大胆思考。良好的学习氛围对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也应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来开展教学工作,从而落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针对传统教育学工作的分析,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着教师开展,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中,甚至当学生存在疑问时都会被教师忽略掉,以致学生的思维发展受限,出现思维固化的不良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教师应当转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体系,为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和谐以及轻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积极思考,敢于提出自身的建议,而教师也要和学生进行探究分析,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地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大胆思考,实现自身创新思维的发展[7]。需要注意的是,所谓让学生大胆思考并不是毫无目的性的乱猜乱想,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正确地思考问题,并且大胆思考是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开展的,要提升学生思维的正确性。

(2)注重总结和反思教学。教师要注重总结和反思教学。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其学习能力较强,教師可以为学生讲解相对深奥的小学数学知识。但是也不可否认,有部分学生存在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的问题,以致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忘掉重点知识。那么教师应当注重总结教学经验,帮助学生巩固重点知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工作中为学生建立错题集,将学生出现的错误都记录在错题集当中,方便在以后巩固学习时让学生来复习,而且在错题集上还应当将错题的正确解题思路以及手段详细地记录下来,这才是应用错题集的关键。数学题目本身就具有抽象化的特点,只有帮助学生来掌握正确的数学思想以及解决方法,才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加强学生对数学思维的理解,从而掌握题目的精髓,这也是创新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8][9]。

结语

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充分意识到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地采用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而小学正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黄金时期,教师要注重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工作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元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引导和帮助学生大胆思考以及注重总结和反思教学,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促使其思维得到有效的锻炼,为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总体质量以及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建军.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探析[J].学周刊,2018(27).

[2]杨科.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2).

[3]蒲煜炬.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实现途径管窥[J].当代教研论丛,2019(3).

[4]杨凌.构建生活化课堂 培养创造性思维——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路径的思考与探索[J].小学教学研究,2018(36):54-56.

[5]吴玉亚.构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探讨[J].小学教学参考,2012(11):79.

[6]卞晓晖.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5).

[7]陈丽旭.浅谈创新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J].  电脑迷,2018(7).

[8]张敏,毕惠琴.试论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2).

[9]方聚荣.思考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6).

作者简介:崔万辉(1973—),男,壮族,广西东兴人,中小学一级教师,专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数学教学策略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