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及对策

2020-10-21陈美琳

求知导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亲社会行为幼儿

摘 要:幼儿分享行为是具有利他性质和目的的一种亲社会行为,有助于幼儿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其社会性发展。现今幼儿分享行为主要有表面型分享、以交换为目的的分享、完全拒绝分享、完全分享四种类型,造成幼儿分享行为缺乏主要有幼儿缺乏分享技能、错误的榜样示范、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三个原因,要培养幼儿分享行为可以进行树立分享观念、提供分享机会、传授分享技能、强化分享行为等策略。文章对此进行了具体探究。

关键词:幼儿;分享行为;亲社会行为

一、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

所谓分享行为,是指将自己喜爱的物品,美好的情感体验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共享,它是幼儿个体亲近群体,克服以自我为中心,以关爱同伴获取快乐的一种较高层次的行为。20世纪50年代Ugurel-Semin研究了4~16岁儿童分享观念和分享行为的发展状况,发现291名被试儿童在与对方分享5~15颗坚果时,“吝啬”倾向在4~6岁达到高峰。这与在土耳其开展的一项早期研究的结果比较吻合。这项研究要求每一个被试者都要与其不认识的一个同龄儿童分享奇数个好东西,结果67%的4~6岁儿童选择了自私性的分配方式,即把多出的那个留给自己。可见,幼儿的分享行为还是很缺失的。

二、幼儿分享行为的主要类型

1.表面型分享

表面型分享是指在分享行为中,幼儿的分享倾向于只给别人看、听、嗅等口头上,没有实质的分享行为。如晨间活动中,球球和阿轩为一辆玩具摩托车发生争执。“这是我带来的,你坐下来我就给你看。”过了一会儿,球球上前转动摩托车的轮子。“不要碰,看看就好了。” 阿轩不满意地说。这就是典型的表面型分享。这类幼儿认为分享只是给别人看、听、嗅自己的玩具,而不是想与同伴真正分享自己的玩具。

2.以交换为目的的分享

以交换为目的的分享是指分享行为的发生,必须有平等的利益为前提。如欣欣正吃着爆米花,玩小飞机的韩韩看到后跑到欣欣面前,央求说:“欣欣,给我吃点吧!”欣欣看看他又看看他手里的小飞机,点点头说:“你的小飞机给我玩,我就给你吃。”这就是常见的以交换为目的的分享。这类幼儿与同伴进行分享多是为了交换,他们会觉得分享是双方互相交换物品的行为,幼儿可以接受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但前提是要有交换。

3.完全拒绝分享

完全拒绝分享即对同伴提出分享的要求完全拒绝,既不给予感觉分享,又没有实质性分享。一次,紫萱带来很多卡通小贴纸,这使很多幼儿围了过去。一幼儿说:“给我一张,好不好?”紫萱噘起了嘴:“不行。”同时她将所有贴纸都放到口袋里。另一幼儿表示:“我就摸一下。”“不行。”她把有贴纸的口袋捂得更紧了,“你们都走,我不会给你们看的。”这就是典型的完全拒绝分享。这类幼儿认为分享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把东西分给别人后自己就没有了。

4.完全分享

完全分享是指与他人进行情感和物质上的分享时,具有利他的性质和目的,以关爱同伴获取快乐的一种较高层次的行为。例如,早上来园时,笙笙带了五包吸吸果冻,很多孩子都想吃。笙笙大方地把果冻全分给想吃的小朋友了(她自己也很喜欢吃),还对那些想吃没分到的孩子说:“我家还有很多,明天带过来给你们。”第二天她真的带了很多果冻与小伙伴分享。这种就是完全分享类型。这类幼儿喜歡分享,觉得分享让自己快乐,也让别人快乐。但在幼儿园中,这类幼儿明显偏少。

三、原因探析

许多学者研究发现现今幼儿的分享行为缺乏,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错误的榜样示范

幼儿期主要的学习方式是模仿,通过模仿可激励和导向幼儿学习分享行为。3~6岁幼儿不完全具备判断对错的能力,也不知道哪句话对哪句话不对。

在幼儿园,教师经常教育幼儿有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而有些家长却对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和培养持无所谓态度。一位家长是这样教育孩子的:“妈妈给你买的恐龙很贵,要小心玩,千万别给其他小朋友玩,会弄坏的。”于是,此幼儿为了不让小朋友弄坏玩具,便不愿把自己的东西和其他小朋友分享。幼儿耳濡目染成人平时的待人接物,受到这种不良的影响,就会缺少分享的意识和行为。

2.缺乏分享技能

许多幼儿心里产生分享意愿后不知如何与他人分享,就没有出现实际的分享行为。比如,一幼儿带了一个恐龙玩具到幼儿园,教师问:“可以把你的恐龙给小朋友玩吗?”他回答:“可以。”“现在给行不行?”“不行。”“为什么?”“很多小朋友都想玩,我不知道该给谁玩。”还有幼儿对该类问题的回答是:“我只有一包奥利奥,这么多小朋友想吃,我分不了。”

造成缺乏分享技能缺失的原因是:现在家庭生活水平提高,家长多数忙于工作,陪伴幼儿的时间相对减少,且居住环境受限,幼儿很难与同龄儿童长时间玩耍,家长也不会想到要求孩子学习分享、合作、互助等亲社会行为,所以孩子也很难在家中学习有效的分享技能。

3.习惯“以自我为中心”

现代家庭多为小型化家庭,家里有好东西并且只有一件时,家长往往倾向于给孩子。久而久之习惯养成,幼儿会觉得不管是谁,有好东西一定都要给自己,逐渐将“以自我为中心”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并最终形成习惯难以改变。生活中我们常能看到这一幕:幼儿在吃东西,旁边的成人会说:“给我吃点。”当幼儿把东西拿出来递给他时,他又会连连摆手甚至大笑说:“我逗你玩的,我是大人,不吃小孩子的东西。”长此以往,幼儿渐渐形成了错误的分享观念“我是小孩子,我的东西就是我一个人吃的”“别人不会吃我的”。一旦某天真的要分吃幼儿食物时,他们则会哇哇大哭。

四、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措施

1.树立分享观念

在许政援、吴念阳的研究中发现,幼儿的分享观念深刻地影响着幼儿的分享行为。在幼儿教育中,成人要注意培养和训练幼儿的分享观念并注意其与分享行为的一致性发展。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故事里隐性教育。幼儿期的孩子最喜欢听故事,选择讲有关分享的故事可帮助幼儿建立分享观念,如孔融让梨。在中国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中孔融让梨可谓是经典,其寓意在于从小培养幼儿尊老爱幼、长幼有序、谦和谦让的良好品德。这对于树立孩子的分享行为观念同样有重要的作用。

(2)游戏时真实体验。即通过角色游戲来体验分享行为带来的快乐,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效果会比单纯的教育好得多。让孩子体验被拒绝分享后的感受以及分享后带来的快乐等,在说说、玩玩、做做的过程中树立分享行为的观念。

(3)生活中随机教育。生活与幼儿紧密联系,树立分享观念可从点滴做起。例如,分点心时可以请几名幼儿来分,像西瓜等水果,教师也可以将其切开后平均分给每个幼儿。抑或有幼儿带食物(如蛋糕)与班里其他幼儿分享的话,可以让幼儿自己来分食物等。久而久之,幼儿自然会形成一种分享的意识。

2.提供分享机会

(1)设立分享日。在幼儿园生活中,教师可将每周的某天作为分享日。这一天,幼儿来幼儿园时,可以带一些自己平时非常喜欢的玩具、食物或图书,在空闲时间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分享。

(2)开展分享活动。Rushton研究发现:两三岁大的儿童若在自己没有玩具时接受过同伴分享的玩具,当他们有好几个玩具而同伴一个也没有时,他们就能以相同的友好行为回报同伴。而同伴在以前曾拒绝分享玩具,轮到这些儿童控制玩具的时候,他们也都拒绝让出。

从研究中可以发现:同伴之间的交流往往会影响个体的行为。由于教师提供的物品是让所有幼儿共享的,所以幼儿较容易产生认同感和体验分享的快乐。

3.传授分享技能

许多幼儿已建立分享的意愿,但害怕物品分享后会弄坏;想和别人一起分享时不知道怎样表达。我们可以传授幼儿如下分享技能。

(1)责任分享。被分享者对分享者的玩具和其他物品要爱护,不能随意毁坏或丢失。若是发生毁坏或丢失的情况,被分享者应该承担责任。

(2)礼貌分享。幼儿想和别人一起分享某物时,应用礼貌性的话语向拥有者表示请求。比如,“我能和你一起玩这个吗?”用完之后,应该说:“谢谢。”

(3)平等分享。对于那些只愿意与要好的同伴分享的幼儿来说,应该做到对其他的同伴也要做到共同分享。

(4)轮流分享。当好几位幼儿同时对一件物品发生兴趣时,要学会一个一个轮流玩,不出现争抢现象。

4.强化分享行为

幼儿学会分享的最好办法是成人在幼儿面前展示出相应的行为,也就是榜样示范。当幼儿表现出这种行为时,对其进行强化,这对孩子的分享行为有极好的示范作用。榜样示范可以是成人与幼儿之间,也可以是幼儿与幼儿之间。

在研究中发现,当幼儿因分享而受到教师或他人的表扬和鼓励之后,会逐渐发展起一种相应的内在自我奖励倾向,如“给他玩我的小熊,我是个乖孩子”。安鲁弗德在1968年的研究中指出,儿童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得到表扬后,这种奖励的机制就内化了。当他们再与人分享的时候,自己会认为这样做是好的,这会使他们持久地表现出类似的行为。

当然,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还有很多的教育策略,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现。帮助幼儿培养分享行为不是朝夕之事,需要我们长期不懈地努力。分享行为能带动幼儿其他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为将来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晓颖.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J].上海教育科研,2006(10).

[2]曾英.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策略[J].教育探索2007(12).

[3]陶亚萍.关于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和培养的一些思考[J].山东教育,2009(Z3).

[4]何婧.浅谈幼儿的分享意识[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

作者简介:陈美琳(1990—),女,浙江东阳人,幼儿园二级教师,本科,班主任,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亲社会行为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高职生学校社会行为的调查研究
个体道德发展的有效途径:从社会角色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入手
亲社会行为研究综述
幼儿园环境中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及亲社会行为干预研究
角色游戏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