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为中心视野下例谈语文预习作业设计及反馈评价的策略

2020-10-21邓蕾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小组合作

邓蕾

摘 要:学为中心的视野下,如何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预习环节显得更为重要。本文从预习内容的制定、预习方法的指导、预习作业的设计和反馈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通过“优化内容,自主作业”完成预习和“小组合作、捆绑计分”反馈作业两大策略的应用,还语文课给学生,使其愿学、会学、乐学。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优化预习;小组合作;捆绑计分

在提倡发展语文核心素养,学为中心的当下,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预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第一步,融入摸索、动脑、理解过程。预习方法的掌握,预习内容的确立,预习目标的实现,预习效果的达成,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训练独立思维能力,顺利完成后续环节,增强学习效果有重要影响。

然而调查显示预习是最易被忽视的环节,只有不到20%的学生能自觉预习,问及原因:不知道怎样预习,没时间预习,不预习上课也听得懂,老师上课会讲等等,语文的预习放在课外几乎形同虚设。

笔者认为给学生提出预习要求,布置预习内容,还要教会预习方法,养成预习习惯,培养自学能力,并做出及时科学合理的反馈评价,来激发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愿学、会学、乐学,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一、概念及理论依据

预习,是学生按照教师提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看书、思考、讨论、练习。教师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课堂中引导学生讨论、订正、理解并掌握学习内容。

预习作业和评价策略,是在学为中心视域及先学后教思想指导下,关于预习作业设计和预习作业反馈时运用的技巧。

过去,老师提出问题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短,反应较快或乐于发言的学生成为课堂优势群体,反应较慢或内向的学生成为被动听众,久而久之就不再积极地去思考和回答问题了。 “学为中心”即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生先预习自学,教师了解学生已经学会的内容和没有学会但在教师的帮助下可以学会的内容,将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确定在最近发展区。会的不教就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二、实施策略

(一)操作流程

(二)教授预习方法:

1.读。读的方式很多,有速读、默读、朗读等,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种方式进行,或根据老师要求进行。朗读可以训练语感,还能帮助把握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诗歌、散文、文言文,要多提倡。

2.标记。“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时边读边用笔在文中做圈点批注,如:用横线“—”标出生字词;用着重号“·”标出关键词;用波浪线“~~~”标出重点语句或中心句;用“☆”标示重点语段……让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因此,教师可以和学生商量几种常用的记号,如直线(-)表示较重要的内容;曲线(~)表示特别重要的内容;重点号(¨)表示关键词;问号(?)表示对句子或观点的质疑等等。

3.查。查工具书,积累词汇;查作者、作品、写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能帮助理解课文。

4.质疑。古人云:“学者先要会疑。”预习时思考:文中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确定理解上的疑难点,就是课堂上讨论的重点。课上通过师生互动,就能解决问题,及时弥补不足。

(三)掌握预习步骤

1.总览单元。最新的部编版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人文主题”即按照内容进行单元组合课文,如四季美景、挚爱亲情、修身正己、人生之舟等,形成贯串教材的显在线索。“语文要素”即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要素,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对整个单元浏览一遍,预先形成一个知识系统,明确单元要点。

2.分析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充分利用就占据了“攻击”课文的有利地势。有的题目启人深思,文章的内容往往就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和解释。有的题目则直接告诉我们文章的中心,说明或记叙的对象,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特征和基本要素。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记叙文的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等。预习时紧紧围绕这些基本特征来思考。

3.熟悉作者。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和思想观念往往影响作品的风格。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故乡》等都是现代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作品,在选材立意和语言风格上呈现出一致性。文章是为时而作,有针对而写,有感而发的。对背景的了解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写作目的和中心内容。

4.关注课前预习。教读课文前的“预习”或自读课文后的“阅读提示”,是帮助预习课文的“钥匙”。“提示”一般提供以下信息:写作背景,中心思想,结构安排,艺术特点及语言风格等。预习时若带着这些信息去了解课文,分析问题,就会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5.研读课文。阅读中遇到的难字生词应查工具书。生动而典型的句段要反复阅读。发现疑点,若思之不解,可在听课时解决;若课堂未涉及,则课后问老师。

6.思考与探究。对课后的思考与探究要重视,做到心中有数,老师讲授时,就会找到这些问题的思考角度或答案。这样既提高了作业的质量又节省了时间。

第一节课花半节课按上述预习,由学习共同体自主合作完成。剩下时間将重要内容整合成预习作业,一方面可对基础知识进行检测,一方面能了解学生对文章整体感知、重难点内容把握到何种程度。课后上交,教师进行整理反馈、备第二堂课,推进课堂向纵深发展,能使课堂节奏加快,课堂容量增大。

(四)制定预习作业

预习作业是根据每个同学自主预习后动态生成的,只做栏目或类型要求,不做内容上限制,由学生自主开放设计完成。但预习作业题型设计要有层次,明确分为A、B、C、D四个层次,并在每个题目后面注明,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预习作业的内容、数量不做硬性要求,一切根据预习效果确定,七个题型分成四个层次,题型1、2可二选一,题型4、5、6必做,题型7可选做。题量控制在20——25分钟内完成,基本在第一节课堂内完成,便于教师课后反馈、备课。

以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为例,这是一篇教读课文,由学生六人小组合作预习,预习作业中出现如下题目和题型。

1.“植树跟牧羊有联系吗?”课文为什么用《植树的牧羊人》做标题?这个问题能让人产生阅读期待,属于第一种题型“文题解说”。

2.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主要内容?给你什么启发?既涉及到“文脉梳理”,若能用较有哲理的话概括启发,亦可谓涉及到“难点突破”。

3.文章高原环境描写,前后怎样变化,有何作用?涉及到景物描写的写作技巧,可划分到“句子欣赏”,也可划分到“我的疑惑”。

4.找出描写牧羊人的地方,说说你眼中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可划分到“句子欣赏”或“我的疑惑”。

5.找出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说说作者眼中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是上面问题的进一步探究,能帮助理解文章主旨,可划分到“我的疑惑”。

6.文中牧羊人是一个充满上帝精神的代表,现实生活中你还能联想到谁?这是一个拓展性问题,对现实生活有很好的共鸣,可划分到“我的疑惑”中,当作开放性问题,由学生交流……

学生预习过程中通过合作学习生成的问题,经教师提炼、备课,第二堂课的流程基本成型。第一堂课解决了文题解说、作者信息、背景介绍、字词梳理、整体感知等基本问题,第二堂课对文章进行重难点突破,对关键性词句进行审美鉴赏,最终从整体上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有整有散,有全盘亦有细节,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又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过程,易将学习朝纵深推进。

(五)预习作业的反馈评价

在预习环节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预习方法、步骤,后续学习理应事半功倍,但如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长期保持,个体发展的同时带动整体前进,预习作业反馈和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长期以来师生双方都被困在作业的樊篱里无法脱身,学生抱怨作业繁多;教师埋怨作业质量太低,批改量大,所以对预习作业的反馈和评价有如下思考和设计。

1.构建“利益共同体”

合作学习能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作业反馈中合作学习,结成利益共同体,通过“先富带动后富,后富勤劳致富,逐步达到共富,最后共同繁荣”的致富途径,使语文作业的反馈能够高效低耗。

(1)“利益共同体”的形成基础

任何一个班级都有不同层次学生,合作学习中优等生通过对后进生帮助,產生爱的付出后受到同伴尊重的心理满足;后进生接受帮助,感受到进步的愉悦后,产生爱和价值感需要的满足。小组成员更多地为共同利益而努力,即小组成员形成“利益共同体”。因而每个人处于积极活动状态,更能有效激发其学习、作业的动机和彼此合作、帮助的热情。

(2)后进生的关照与激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人本主义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需求和动机,用以促进自己的成长和提高,而且每个人都有一种解决自身问题的潜能。”所以在作业批改反馈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制定容易达到的基础性目标,调动后进生的积极性,产生“我也行”的自我认同感,树立学习自信心;进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用捆绑式方法,突出后进生在团队中参与力度,强化“我很棒”的价值感;无形之中对自己产生更高的心理期待,逐渐改变以往学习状态,主动获得自我提升,由学困生转变为普通生,进一步向优秀生发展。

2.作业反馈及评价的操作流程

(1)分组情况。将学生分成A、B、C、D等小组,每组6人。分组尽量遵循强弱互助、男女搭配、动静搭配原则,以过往的语文学习成绩为基准,做到好、中、差学生合理搭配。各组组长由组内成员轮流担任,便于培养了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和统筹规划能力。

(2)作业反馈。预习作业上交后,教师对学生作业中第4、5、6、7几类题进行了解,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围绕重难点易错点做出统计,精选具有思维价值、创造价值和发散价值的问题做记号并备好下节课,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对学生无法解决或仍存偏差的问题做记号,反馈时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梳理形成知识网络,深化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批阅后将作业返还组长。

(3)作业评价。由各组长组织以自批自改、互批互改、讨论批改的形式进行,组长主要从态度认真、字迹工整、格式规范、按时完成、及时订正、帮助他人、主动质疑、保持完整、独立自主、超额完成等十个方面对组员的预习作业进行评价,结合老师所做的标记打分。打分时既评价个体,又评价小组,个人分值大,小组随之水涨船高;小组分值高,个人相应又有加分。

(4)组长填表汇总。由组长填写当日“作业评改反馈表”,包括日期、组别、组员﹑典型题目的做

法、改正意见等,打分并签名,反馈表上交。

(5)教师审查评价。教师必须对学生作业情况﹑错误分析、订正情况等认真审查。尤其是在前期实

施阶段,易出现“完成任务”的情况。按时评价,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及个人给予表扬与奖励。

三、研究的反思

(一)预习目标、方法的明确是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

教会学生预习,要养成预习的习惯,掌握预习的方法,制定预习达成的目标,需要较长时间教师反复强调,在开始阶段往往需要大半节课、甚至一节课时间教学生预习。但一段时间坚持下来,学生将预习的种种规范、要求内化后,自学效果就体现出来了,教师有针对性地备好第二节课,教学是比较轻松的。

(二)教师有效的引导是预习成功的保证。

有效的活动离不开教有效的指导。教师在预习中是一个引导者、促进者。预习中要积极关注学生的预习内容、方法、步骤等,适时地为其提建议;当学生在预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施以援手,给予有效的帮助,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最佳契机,激发保持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要让每一个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去。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是成功的关键。

著名心理学家韦尔伯认为,真正的学习是获得或通过切身体验、研究而掌握和创造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如何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成为预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们强化小组合作的必要性,突出中下层次学生的重要性,目的就是为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尊重每一个孩子学习的权利,从而发挥出他们的主体性。

综上所述,此研究还刚刚起步,它的完善与成功,有待于继续深入探索。延长改革有效期,让学生在度过开头的新鲜感后还能一如既往坚持;强化管理机制,公平公正的反馈,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在语文作业的设计上继续改革,让语文作业的作用更明显;评价方式上关注正向激励的同时,也要关注负激励的评价,积极研究批评的激励艺术,使学生在拥有自信与客观认识上保持平衡。这些都是我们在未来要仔细思索的问题,毕竟改革只有计划的细致与全面,才能向纵深进行。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1年5月

[2]《合作学习的原理与技巧》  大卫·约翰逊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年4月

[3]《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  钟志农     宁波出版社           2007年7月

[4]《优化作业批改的几种方法》  周珽[J]    现代教学             2008年6月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教学小组合作
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用好“留白”,扎实语言实践
“基础+自助”的“自助餐”
如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