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技能大赛背景下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2020-10-21胡飞霞樊东升陈洁忠刘光耀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胡飞霞 樊东升 陈洁忠 刘光耀

摘要:中药技能大赛对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简要介绍中药鉴定技术课程特点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深化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改革、探索新型的课程考核模式等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满足竞争日趋激烈的中药技能大赛,满足社会对中药学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中药技能大賽;中药鉴定技术;教学改革

由教育部、全国职业教育学会中医药专业协作委员会举办的中药技能大赛,不仅激励和引导在校学生立足本职、苦练技能、钻研技术、提升专业素质,而且也是展示中医药职业教育成果、交流中医药职业教育改革经验的重要平台。中药技能大赛从2012年开始,比赛为个人赛,2017年之后,比赛项目有中药性状与真伪鉴别、中药显微鉴别、中药调剂(含审方理论考试)和中药炮制4个项目。

近年来各职业院校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参赛学校在选手的选拔方面要求严格,选手既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参赛学校在最后的集中培训阶段要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合理安排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指导教师团队进行规范化培训。

职业技能大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大赛前集中训练2~3个月就可以在大赛中取得良好成绩的,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不断渗透大赛的知识,按照大赛的要求,不断深化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

一、中药鉴定技术课程简介

中药鉴定技术是高等职业院校中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从事中药品质真伪优劣鉴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中药鉴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熟练地鉴别常用中药,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中药调剂、中药购销等工作奠定基础。

中药技能大赛中药性状与真伪鉴别项目,要求参赛学生在13min内识别20种中药材及饮片,写出主要功效,并对10味中药进行真伪鉴别;中药显微鉴别项目,要求参赛选手在45min内取药材混合粉末(30味中药随机抽取的2味粉末1∶1混合)进行制片观察,绘出粉末主要显微特征图并描述,总结判断并陈述理由。可见,大赛4个赛项中的中药性状与真伪鉴别、中药显微鉴别这2个项目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均来自中药鉴定技术课程。在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教学的各环节融入技能大赛的相关知识技能,并结合中医医院、社会中药房、医药公司等社会需求,推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结合”的教学改革。

二、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中药性状鉴别的比赛考核范围为《中国药典》收载的临床常用的350种中药材及其饮片。中药真伪鉴别的比赛考核范围为130味中药,每组中药有正品、伪品或劣质品。中药显微鉴别项目的考核范围为30种中药材品种。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比赛范围内的每味药材的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能正确指导学生规范操作。要求老师具备谦虚谨慎不断学习的精神,中药知识博大精深,在有疑问时,多向老药工、行业专家学习,不断进步,做一个真正的“双师型”教师。要求老师具有认真负责的态度,认真研读大赛的标准,根据大赛的要求合理制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并能深入学生中进行有效的指导,发现对中药技能大赛有兴趣的学生要重点培养和关注,技能大赛“赛的是学生,考验的是老师”,对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都是一种极大的挑战。

(二)理论教学改革

1、突出重点、难点。鉴于中药鉴定技术课程学时有限,而中药品种繁多,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在教学时重点讲授常用中药、贵重中药、市场上伪品多的中药。每味药材都会有基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四个方面内容,教师要侧重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的教学。每章节课程讲完后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各类中药鉴别要点及特征规律。

2、教学手段多样化。在有限的课时要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要避免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及教学资源,生动清晰地展示药材,也要将药材实物带进课堂,让学生观察到实物,生动形象地讲授中药鉴定方法、药材产地加工、伪品等知识,这种理实一体化教学,可以让学生边实践边学习,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三)实训室建设

1、校内中药标本馆建设。中药标本馆是宣传中医药文化的窗口,也可为中药鉴定等课程的教学提供丰富的实物标本,是提升学生中药技能的重要基地。在中药标本馆建设时,要不断丰富中药标本,收藏不同规格等级的中药标本,便于学生掌握中药因受产地加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中药性状存在一定的差异,也可收藏常见中药的伪品,让学生了解中药的博大精深。在标本馆的建设时,也要安装虚拟仿真实验室等实训平台,加强中药材和饮片辨识技能的实践教学。中药标本馆要实行开放管理制度,使学生能够利用周末、晚自习等课余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2、校内中药显微鉴别实训室建设。在建立实训室时,配备足够的显微鉴别仪器及试剂,尽量做到1人1台显微镜,便于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在建立实训室时,采购互动式数码显微镜,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观察药材显微特征的情况,教师可以将观察到的典型的显微特征图切换到大屏幕,便于所有同学查找该特征,实现图像资源共享,有利于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在建立实训室时,尽量采购中药技能大赛所用的显微镜型号,目前拍照显微镜是趋势,采购的显微镜要具备拍照功能,逐步淘汰老旧显微鉴别设备,满足日常教学和大赛需求。中药显微鉴别实训室也要实行开放管理,让对中药显微鉴别有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练习和探究。

(四)实训课培训

1、性状鉴别的培训。性状鉴定是借助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简便方法进行中药鉴别,具有简单、易行、便捷的特点,是中药学学生必须掌握的主要鉴定技能之一,也是中药专业毕业生在中药鉴定岗位上用得最多、最实用的鉴定方法。在实训课时,课前学生参与实验准备,课中教师讲解,指导学生对照教材观察样品,尤其是药材的显著特征,一定要认真观察对比。也可采用“角色互换法”“小组竞赛法”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对于有相似特点易混淆的中药,更加重点观察、总结、归纳,比较记忆其特征特性。

2、显微鉴别的培训。显微鉴定技能是目前中药相关生产检测机构质量控制检测岗位人员最欠缺的一项技能。在教学培训时,教师要高度负责,要关注学生显微鉴别操作的每个过程,关注学生透化片制作操作是否规范、显微镜的使用是否正确、粉末特征是否找到、粉末特征描述是否准确、粉末特征图绘画是否规范等各个环节,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显微鉴别技能得到提高。

在显微鉴别培训时,要指导学生善于对比,善于总结。比如,黄柏和厚朴都有分枝状石细胞,但黄柏为鲜黄色且角较尖,厚朴为非鲜黄色且角钝;人参草酸钙簇晶小且棱角锐尖,而大黄草酸钙簇晶较大且棱角钝。再如,汇总药材粉末的颜色、气味、味道,穿心莲粉末颜色为绿色,黄柏的颜色为鲜黄色,红花的颜色为橙黄色,丹皮、小茴香、肉桂、当归、丁香等都因具有挥发油而有特殊浓郁的香气,黄连、黄柏、穿心莲等味苦,甘草有味甜的特点。

3、真伪鉴别的培训。由于从业人员鉴定知识和技能有限,在采购和使用药材时不能识别其真伪,导致市场上存在着伪品药材,扰乱药材市场秩序。鉴于目前中药鉴定教材介绍伪品的鉴别内容较少,且伪品药材标本难以收集等原因,导致教师在实训教学中对市场常见伪劣品缺乏系统识别训练。

为了进一步提升中药专业人员辨别伪品的能力,也为了大赛的需要,教学训练时有必要委托专业的单位采购中药伪品。同时,教师参考相关的中药鉴定配套书籍,对照伪品实物,重点讲解,掌握正品与伪品的主要区别。

4、校企合作,共育人才。中药饮片受品种、产地、切制及炮制方法、质量等级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中药饮片性状差异较大。大多学生对自己实训室的中药饮片已经完全掌握,但换个其他企业或者在大赛时,有些中药不敢确定,鉴定时往往出错。这就需要使学生走进企业、走进医院、走进药材市场进行学习培训,见识不同规格等级的中药饮片。必要时,可聘请医院及企业的专家、资深老药工等对学生进行中药鉴别技能培训指导。

(五)课程考核

目前大多院校的中药鉴定课程考核以理论考核为主、以技能考核为辅,师生重理论轻技能。这与教育部提出的“我国目前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理论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度,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以具备较快适应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相符。因此,在课程的考核时,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实验操作成绩、实验报告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加大实验考核的比重,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中药鉴别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满足中药技能大赛的需求,满足社会对中药技能人才的需求。

总之,目前高职院校已充分认识到技能大赛的重要性,中药技能大赛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一个学校中药学專业的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教学与大赛成绩关系密切,课程教学要能够顺应大赛的需求,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进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樊兰兰,谭勇,蒋林,等.中药传统技能大赛背景下《中药鉴定学》课程培训教学改革心得[J].教育教学论坛,2019(20).

[2]顾明华,袁荣高.中药传统技能大赛培训体系构建的实践与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7).

[3]李红芳,许响.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中药技能大赛显微项目培训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6).

[4]吴青青,徐水洋,徐锦杭,等.以技能比赛促健康教育专业人员能力建设的探索[J].中国健康教育,2015,31(11).

基金项目:2016年河南省医学教育研究项目,项目编号:wjlx2016181。

作者简介:樊东升(1984-),男,河南济源人,硕士,主管中药师,研究方向:中药特色技术的传承与开发。

(责任编辑 曹雯梅)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