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要素指引下的小学低年级识字写字“童化”教学策略探寻

2020-10-21侯靓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识字写字语文要素

侯靓

【摘要】统编版语文教材非常重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无论哪一个学段,都通过隐性的语文要素力求扎实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并形成了一个统整的言语训练系统。小学低年段是识字写字最为关键的时期,教师要用儿童感兴趣的语言有效落实识字写字教学目标,提升语文学习能力。本文以统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乌鸦喝水》一课为例,探寻在语文要素指引下的小学低年段识字写字“童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语文要素  低年段教学  识字写字  童化

何为语文要素?要弄清这个概念,首先要弄清什么是“要素”,《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对“要素”的解释是: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因此,顾名思义,“语文要素”就是“构成语文的必要因素”。这里的“语文”不应该只是指“语文”这一学科,而是指“语文学习”活动。因此,“语文要素”应该理解为“语文学习要素”,既包括语文知识,也包括语文能力和语文学习的方法与习惯等。这样看来,“语文要素”是一个集知识、方法、能力与习惯等为一体的一个统整的语文学习体系,它必须和学段学习内容与目标相对应,并更加具体和具有可操作性。这也是统编版教材的最大特点:目标清晰,层层递进。语文要素是隐含在文本中的,它需要教师和學生在教育教学的互动中共同落实。教师如何通过儿童能够听得懂且更加感兴趣的言语表达来更好地指导他们学习语文,从中获得语文知识、方法、能力与习惯等的提升?这是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以统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乌鸦喝水》一课为例,探寻在语文要素指引下的小学低年段识字写字“童化”教学策略,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导语文教学工作。

一、“童化”,童言趣语激发识字兴趣

中国汉字中有很多都是象形字、形声字和会意字,它们的字形和所代表的事物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联系,让我们充分体会到了汉字的形体美和意蕴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而更好地掌握汉字。

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这一课时,导入环节需要先认识“乌鸦”这两个生字。教师问学生有没有见过乌鸦,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乌鸦的样子,并说一说如何记住这个“乌”字。学生会回答出“乌”就是“鸟”字去掉一点,这时教师相机点评,小结识字方法——通过“比一比”“加一加”的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快地识记新字。接下来,教师再进一步启发、引导:如果把这一点看作是鸟的眼睛的话,那乌鸦就是黑的——黑得连眼睛都看不见了呢!(相机出示乌鸦的图片)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提炼环节,但是教师用儿童化的语言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识字字形,进而理解字义。通过这种巧妙的方式,将汉字的音形义相结合,达到了巧记生字的目的,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生字的印象,又能习得掌握生字的方法。在认识“鸦”这个字时,教师提问学生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学生会说“鸦”就是“牙”加“鸟”。这是一种迁移学习,此时教师相机小结:是的,你已经学会了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真棒!“鸦”是一个形声字,“牙”指示读音,“鸟”代表意思,说明它是一种鸟。在这一导入环节,教师将原本可能枯燥无味的教学术语转化为了学生感兴趣的语言,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乌”和“鸦”这两个字,学生学得轻松,记得更牢固。在此过程中,教师还穿插了识字方法的引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提升了语文学习能力。

二、“童化”,巧妙设计增强识字效果

统编版语文教材对学生的识字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几乎每一篇课文都有近十个生字,这对刚刚步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低年段识字写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真正将知识内化于心。在教学“乌鸦找水喝”这一段时,遇到了“到处”一词,教师先让学生试着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有学生用“处处”一词加以替换,教师及时予以表扬鼓励,指出用替换词语来理解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到处”一词肯定还是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教师提问:“请你想象小乌鸦都飞过哪些地方找水喝呢?”学生自由发挥想象,争先恐后地回答。接下来课件出示乌鸦飞过树林、田野、村庄等画面,引导学生边看边说,他们已经对“到处”一词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再将这一词语带入句中朗读,学生便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大大提高了识字效率和效果。

三、“童化”,多感官参与提升识字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理解“乌鸦是如何喝着水的”是重点也是难点,而“渐渐”一词的体会又是关键。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师:乌鸦喝着水了吗?它是怎样喝着水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学生自由组织语言,教师鼓励学生描述乌鸦喝水的过程)

师:(出示“放进”一词)谁来读一读这个词?

(指名读,相机讲授“放”旁边的新偏旁是反文旁,就好像是人的一只手,与“处”字的折文旁进行对比)

师:想象乌鸦是怎么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的?(板贴:放进)

生:一粒一粒地放。

师:乌鸦为什么不一下子全部放进去呢?

生:乌鸦没有手,只能用嘴巴衔。

师:乌鸦一粒一粒地将小石子放进去之后水面怎么样了?

生:水面升高了。

师:水面很快升高吗?

生:是慢慢升高,是一点一点地升高。

接下来,教师拿出预先准备的装有半瓶多水的窄口瓶和一包石子,滴了几滴蓝墨水在瓶子里,让大家看清水位的高度,并请学生上台把小石子一粒一粒地放到瓶子里并观察水面的变化。

师:水面是很快就升高的吗?为什么?

生:是一点点升高,放进一粒石子,水面就升高一点点,再放进一粒石子,水面又升高一点点。

师:书上用哪个词来形容水面升高的样子?

(渐渐,让生比画一下动作,理解“渐渐”就是“慢慢”的意思,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一点点地发生了变化。最后出示练说环节:用“渐渐”说一句话)

师:大家的表现真棒!小乌鸦通过努力终于喝到了水。(板贴:喝着水)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吗?

(生答,鼓励学生说具体)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没有让学生枯燥地理解“渐渐”的意思,而是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扮演乌鸦放石子,从而体会水面一点点升高的过程。多感官参与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了“渐渐”一词的含义,提升了识字能力,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小乌鸦的不易和爱动脑筋、善于思考,让学生获得了更加直观的情感体验,巧妙地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升华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四、“童化”,精准细节强化写字规范

中国的语言文字有很多相似之处,同音字、形近字屡见不鲜。对于初学汉字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实在难以区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抓住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精准细节,强化写字规范。在提问“小乌鸦找到水了吗?”引出“看见”一词的教学时,教师出示词卡“看见”,反面竖弯钩红色显示,指名学生朗读,相机教授生字“见”,于是设计了这样一段对话:

师:“见”是我们本课的一个生字,古时候人们是这样写的(出示古文字),你们看像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人的头上加个眼睛”)那你知道它的意思了吗?

生:就是人睁大眼睛看。

师:你真会观察!后来眼睛演变为“目”,下面的“人”演变为“兒”,现在写作“见”,表示外面的事物进入人的眼中被我们看到了。

接下来,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书空,通过课件将“见”这个字的竖弯钩标红,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冲击,加深了对这个字重点笔画的识记,减少了错别字出现的概率。在本节课最后的写字环节,教师还教学另外两个生字“出”和“多”,师先引导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尤其注意红线标注的地方,为了向学生强调“出”中间一竖相通,不是两个山,而“多”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教师编了两句顺口溜“火车呜呜开过山,沿着隧道找出口”和“两块肉竖着垛,上面小下面大”,带领学生齐读顺口溜,进一步强化了识字写字的规范,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综上所述,在低年段语文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努力发掘文本中隐含的语文学习要素,并用儿童更易接受的方式促进其识字写字能力的提高。让我们在这条通往学生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去探寻低年段识字写字的“童化”教学的策略和价值,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识字写字语文要素
立足语文要素唤醒美妙体验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落实语文要素,教好单元习作
把握部编教材特点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理论研究
《给刘洋阿姨的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识字7》(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