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据课标立足课堂 务实开发评价工具

2020-09-22郝明国

读天下 2020年22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

摘 要:初中化学的学科思想方法有哪些?在各课时的教学中是如何要求和体现的?用什么样的评价工具来检测学生的学科思想方法及其水平层次?文章以《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为例,从分解课标、研读教材、确定学业质量要求、撰写教学设计、开发课堂表现性评价工具、编写纸笔测试评价题、反思和调整等七个方面阐述了依据课标立足课堂,致力于化学学科思想方法评价工具的开发与应用的研究历程和初步成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科思想方法;评价工具;开发和运用

在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科思想方法的叙述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作为一线教师,摆在面前的主要问题有:每节课应该落实哪些学科思想方法,如何落实,怎样知道学生已经达成的水平和层次?因此,将课程标准中涉及学科思想方法的标准进行细化分解、准确定位到每一课时中,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我们知道了学生达成目标的程度,才能有效反思课堂教学的得失,从而进一步改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文章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第3课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为例来说明。

一、 分解《化学课程标准》

分解课程标准,是在解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以便提供程序、方法和工具。具体到某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其要求在课程标准中可能就是一句话,甚至一句话也没有。这就要求我们通读课程标准,从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等方面,甚至是从实施建议中去寻找与本课题相关的要求,通过内化,形成自己的理解。在分解时,建议从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维度去阐述。有的教学内容,五个维度都能找到相关要求,有的教学内容可能会缺少一两个维度。其基本句式是:通过什么方式,达到什么目的。下面,笔者以《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为例,从科学探究这一维度对课程标准的分解进行说明。

通过人教版教材实验11-3,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通过关于复分解反应条件的三个讨论,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逐步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复分解反应实质的探究,激励学生的探究欲望,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 研读教材,剖析学科思想方法

编写教材的依据是课程标准,一线教师在实施教学和评价活动时,应结合课标认真研读教材,找到课本在组材和编排时所蕴含的学科思想方法。一般包括下列三个步骤。

(一)教材包含了哪些具体知识

具体知识在教材中有直接呈现的,也有间接的,需要我们去挖掘,去发现。《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在课本中看起来只有一页书,但直接或间接的具体知识就有碱与盐、盐与盐之间的化学反应等7个方面。

(二)教材中的这些知识是如何组织和呈现的

以思维导图的方式,研读各知识线索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方法。

(三)教材中蕴含了什么思想和方法

通过对教材具体知识及其内在联系的分析,有利于剖析教材蕴含的学科思想和方法。《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一课蕴含了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学科思想和方法,基本理解如下:

1. 实验观

通过碱和盐、盐和盐反应的化学实验,运用观察和实验这种感性认识方法,学习复分解反应的共同现象之一是有沉淀生成,从而逐步形成通过实验观察获得各种化学事实的科学实验观。

2. 微粒观

从离子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进一步建立微粒观。

3. 一般和特殊的思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任何事物与同类事物之间有共性一面,同时又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4. 逻辑推理方法

通过讨论活动,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逻辑推理方法逐步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运用比较和分类的方法,通过对常见物质进行整理和分类。

三、 确定学业质量要求

学业质量要求必须通过教学活动来落实。根据对课标的分解和对教材的剖析,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标细化各评价内容及水平层次,再对评价内容进行解释和说明,形成学业质量要求。

(一)确定教学目标

学科知识、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是一门学科的三个要素。学科知识的获得,离不开学科思想观念的规范和学科方法的使用;学科思想观念的铸就和学科方法的掌握又是以具体的學科知识为载体和工具的。所以从知识目标、方法目标、思想目标三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一课的思想目标如下:

体验实验法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初步形成实验观;从离子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进一步建立微粒观;通过复分解反应条件的探究,逐步形成一般和特殊的思想。

(二)确定评价内容及水平层次

教学目标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予以落实,各个评价内容和要素需要达到什么水平层次,使用什么样的评价方法,仍需细化和说明。知识目标侧重于认知层面,用知道、认识、理解来描述,要求逐步提高。方法目标侧重于技能层面,用初步学习、初步学会来描述,要求逐步提高。思想目标侧重于体验层面,用经历、认同、内化来描述,要求逐步提高。评价方法有多种,最常用的是纸笔测试和表现性评价,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通常是纸笔测试和表现性评价相结合,课后巩固和提升往往以纸笔测试为主,此外,还有调研报告、科技小论文等。在编写时以表格的方式呈现,行标是三类目标和评价方法,三类目标下又细分成不同的层次;列标是各项具体评价内容。

(三)确定学业质量要求

通过表格所列教学目标、评价内容及水平层次简洁明了,但不够具体。对于一线教师,特别是新参加工作的化学教师来说,在教学中仍然难以把握,不知道学生该学些什么,要学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水平层次。所以有必要对每项评价内容进行解释和说明,形成学业质量要求。现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一课的学业质量要求摘录如下:

1. 基本会写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能根据反应规则交换成分,会根据化合价写出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完成气体符号和沉淀符号的标注、方程式的配平。

2. 通过对课本上一组问题的讨论,比较、分析常见复分解反应的共同现象和特征,归纳、概括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一步学习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逻辑思维方法。

四、 撰写教学设计

評价工具是否可用,关键在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最好以表格的方式呈现,一目了然。包括教学环节(学习任务、学习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设计意图四个部分。特别是设计意图要详细,一是要说明通过此教学活动要达成什么教学目标,落实什么学业质量要求,二是对学习评价进行说明,使学习和评价深度融合,对于评价的说明也可以在评价工具的开发和应用中进行。

工具的一部分:

语言描述主要是描述学生在本节课的综合表现。从优点、问题和希望三个方面写;课堂中以自我评价为主,小组评价在课中和课后5分钟内进行。其目的在于培养同学们的自我约束能力,激发学习的内驱力,发挥学习小组的职能作用。老师主要进行综合性评价,在课后进行,主要目的是检查同学们课堂学习表现和效果。课堂表现分主要考查同学们在课堂学习中的具体表现。能否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和仔细记录,能否与同学们友好合作、交流和讨论,是否既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又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按优、良、中、差分别记10、8、6、4分。总评分是课堂练习得分与课堂表现的总分之和,满分100分。综合等次按照总评分评定,90分以上为优秀,80分以上为良好,60分以上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五、 编写纸笔测试评价题

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尚需要对课堂所学学科知识、学科方法和学科思想及时复习巩固和拓展提升,通常以纸笔测试的方式呈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可以利用教育云的在线检测功能进行评价,家庭小实验可以上传照片或视频到QQ群或教育云空间进行展示和交流。作为评价工具,不只是提供几个试题,还要对试题进行简要说明,以确保试题的针对性、有效性,且对各个评价内容基本做到全覆盖。有时一个题只对应一个评价要素,有时对应多个评价要素。题量一般不超过10个小题,让多数学生能在10分钟以内完成。试题最好坚持原创或改编,下面仍以《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为例,举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例:写出有硝酸钾生成的复分解反应方程式4个。

说明:对应测查要点(1)、(2),知识目标A2认识层次,方法目标B1初步学习层次。

六、 反思和调整

根据课堂教学实践的活动情况,召开课题组会议,对课堂表现性评价工具和纸笔测试题进行讨论、反思和调整。

课堂表现性评价工具是以综合性评价量表的方式呈现的,采用多元评价策略,对学科知识、学科方法和学科思想进行了综合评价。采用百分制记分方法,以分数、语言描述加等次的方式呈现评价结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依托于学案开发评价工具,以纸笔测试为主,辅之以活动表现性评价,使教学活动与评价活动深度融合,使基于学科思想方法的评价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在课前复习检测中,采用自我评价;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在组内进行互评,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教师评价分两个部分,一是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二是在课后进行综合性评价,较全面地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在后续课堂中以学定教。用于巩固提升的评价工具实际上是课堂表现性评价工具的延续。

一节化学课,往往具体知识比较多,所涉及的学科思想方法也比较多,目标的达成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学科思想方法需要逐步落实。实践证明,通过课堂教学和评价活动的实施,学生的各种化学方法的掌握和化学思想的形成与评价等级基本一致,说明了课堂表现性评价工具的正确性。但评价活动的实施,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或多或少有些干扰,所以,笔者认为,这种详细的评价活动最好1~2周进行一次,以促进和校正学生的学习,大多数课堂,还是以简洁的评价活动为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郝明国,湖北省宜昌市,湖北省秭归县茅坪镇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
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创新
基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初中化学教材分析
浅谈初中化学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策略
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渗透
浅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
常见初中化学“前概念”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试论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瓶颈及解决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