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料实证”视域下的历史

2020-09-10闻雨竹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6期
关键词:史料实证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闻雨竹

摘要:核心素养的研究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息息相关,教育部颁布的新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即以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理论依据。本文试图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理论中的“史料实证”为切入点,结合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材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部分内容对历史教学过程中史料的筛选、运用等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史料实证”;高中历史教学

教育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起点,核心素养引入学科领域亦近数年。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史料的搜集与整理为必要步骤,原始材料必不可少。近年来科技飞速发展,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料层出不穷,就高中历史教材而言,涵盖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地图史料、图表数据史料等,如何甄别多样化史料,深入挖掘史料下的历史,实现“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等问题层出不穷。本文以部编版历史教材《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一课为例,力求探寻侵华罪行史料下的历史实证。

一、实证下的史料搜集

“史料实证”指筛选辨析历史材料,力图最大限度的还原历史,引导学生建立历史认知,推理形成独立见解,故史料搜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史料搜集过程中应基于实证,遵循多多益善,一网打尽原则。历史学科并非一成不变,史料的甄别切勿墨守成规,适当掌握学术动态,注意主流观点和前沿性研究,将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引入课堂,实现历史教学的灵活性、多样性。构建历史课堂过程中,应以原始档案为主,期间辅以报刊、杂志、地方志等史料,适当引用他人著作未尝不可,但避免断章取义,应反复核对,考证材料的可靠性,去伪存真,使真实材料得以充分应用。注重史料整体质量,对于同一版本或同一翻译版本的资料,以名家为主,同时关注出版单位,中华书局为首选。

恰到好处的引文可使课堂更具代入感,但史料运用应以辅助教材为主,切勿喧宾夺主。收集与整理材料是历史学科的基础,课堂效果的好坏亦受史料的真假、多寡所制约,历史授课应具有真实性、权威性,正真做到论从史出。综上所述,史料的合理运用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

二、实证下的多样化史料

史料与历史授课相辅相成,学生接触范围内的史料大都局限于教师的结论设计,指向性明确、引导性极强,史料的来源、史料的真伪、史料的价值凡此种种均经教师筛选,服务于教材中的既定结论。拘泥于传统教学形式,学生搜集、辨析史料,形成独立历史结论的能力相对弱化,课堂教学中多侧重于单纯的结论输出,学生对史料的理解易被动而为之,缺乏整体概念,史料的运用或流于形式,或粗略解读,很难凸显其内在价值。史料类型的不同,决定其对研究主题的价值亦有所殊。培养学生辨析史料类型及价值的能力,是史料实证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核心素养目标的基奠,下就《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中部分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一: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叙述

材料一:1931年(民国二十年)9月18日。恰逢东北农历节日,我和于振海同学赶排话剧,庆祝东北农历节日。夜间十一时,正在讲去排练,忽听炮声!以军事常识判断,炮声自城西南日本站方向打来。当时,奉天日本站有驻华关东军的一部。炮声越来越紧,弹着点好像在北大菅一带。这时,东北讲武堂十一期军校学员在忙乱中集合……谁料想,这竟然是我们永别祖国大好河山的开始。[1]

材料二:

《申报》[2]

设计问题一:上述两则材料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设计问题二:两则材料分别属于什么类型?哪一种更具说服力?

教师抛出两种材料,循序渐进启发学生由简入繁的进行思考,提取有效信息得出结论:材料所述事件为九一八事变,进而引导学生区分史料类型,鉴别史料价值。报刊文献立足时代背景,报道国内外形势,更具真实性和客观性,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较于著作具有更高的史料价值。“史料类型的多样以及辨析史料价值的复杂性都要求学生以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史料的运用能够更加客观与公正,更有说服力,”[3]因此,历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拓宽历史研究视域,真正做到物尽其用。

案例二:关于七三一部队的记载

材料一:七三一旧址保护范围一览表(局部)[4]

材料二:

据田村良雄口供“我以第四部第一课课长铃木少佐助手的身份,在第一部特别班里,对被关押的五名抗口地下工作人员进行了活体实验……对被关押在特别班的五名抗口地下工作人员,各取5C.C的血液,测定免疫价。第二天对其中四人注射了四种疫苗(加温疫苗,混合疫苗,包装疫苗,生菌疫苗)。一星期后又注射一次。然后将他们的血液取出,测定免疫程度之后,又注射了估计含有零点零五瓦的鼠疫液1C.C。其中三名三天以后死亡,在第一部笠原班进行了解剖,以后就在特别班附设的火葬场烧了。”[5]

材料三:

(731部队遗址)

设计问题:日军对华的侵略行径有哪些?

设计问题:上述材料是否都具有实证性?

基于之前辨析史料类型和价值能力的引导,学生己认识到历史研究中,关于相同主题的记载,呈现内容亦千差万别,如若最大限度的还原历史真相,即需实现史料间的相互佐证。在初步掌握辨析史料价值方法的基础上,合理得出正確结论:日军对华侵略行径有细菌战、毒气战;上述材料中原始档案及图片遗址更具真实性。针对史料所设计的问题,应逻辑合理、难易适中,问题与问题之间体现层次性、渐进性,在逐步追问的过程中,发挥历史材料应有的价值。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史料挖掘愈发充分,关于何种史料方可客观、全面的还原历史,何种史料易于培养学生思考辨析的能力,或可在实证过程中秉承孤证不立的原则。

三、实证下的思考

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往往侧重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关内容的探讨,对于日军侵华的既定事实鲜有材料佐证。因此,在课堂实践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抗战背景下的日军侵略行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感受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过程中不畏强暴,英勇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引导学生感悟历史,塑造家国情怀。故恰到好处的史料运用和分析,可以“增强课堂代入感,这也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到的增强学生的实证能力,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6]

史料是联系教师、学生与历史教材的重要纽带,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更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并非一蹴而就,在引导学生进行史料甄别,提高实证能力的同时,亦应提高教师自身能力和素质,力求重塑“有血有肉”的历史课堂,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借用史料拨开历史的迷雾。

参考文献:

[1]方军:《亲历“九一八”》,九州出版社,2014

[2]《申报<日军蹂躏辽东情形>》

[3]丁洁:《史料实证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研究——以人民版教材为例》,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侵华日军第一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档案室藏档案(编号:A2-3)》

[5]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细菌战与毒气战》,中华书局,1989

[6]厉益:《尊疑与重据:聚焦史料实证的教学实践》,《中学历史教学》2010年第1期

(江山中学 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 324100)

猜你喜欢

史料实证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
以“史料实证”为中心的高三历史复习课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教材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