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在大学理科学生中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0-09-10杨淑英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6期
关键词:理科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

摘要:在大学理科学生中进行“纲要”课教学,一是要让他们从宏观上清楚“纲要”课的基本线索、框架结构、主题、主线,培育理科生历史线索感和整体感。二是围绕“主题”,以历史发展进程为脉络,讲清楚“四个选择”。三是教师讲解、引导与学生自学、讨论相结合,提高学生辨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纲要”;理科生;学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2005年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实施方案中新增设的一门课程,如何讲好“05方案”改革中新增设的这门作为高校本科生四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之一的“纲要”课程,成为高校每个思政课老师必须认真思考、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一、讲清楚“纲要”课程的基本线索和框架结构,突出“纲要”课的主题、主线,让理科学生在学习中有历史线索感和整体感

按照我国教育制度的安排,我国从初中开始就在学生中开设历史课,对初中学生进行历史教育,到了高中阶段也开设历史课,虽在初中、高中阶段开设了历史课,但实际上由于受到我国升学考试制度的影响,历史课并没有真正被重视,初中中考时历史成绩在学生中考总成绩中所占比例低(四川省内中考时历史成绩所占比例各地不一,乐山市占50分算高的),高中阶段为了应对高考,很多学校在高一就文、理分科,理科学生在高中阶段就不再学历史课了。这部分理科学生考进大学后,表面上看他们在中学学过历史,接触过历史,有一定的历史基础,但实际上他们的历史知识是很单薄的,历史知识在他们头脑中可以说是碎片化的,在“纲要”课教学中一提到某个重大事件(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辛亥革命)、某个历史人物(如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等他们都知道,但进一步问他们相关历史知识点时,他们往往就一脸茫然。不仅如此,他们对历史线索的认知也是断裂的、混乱不清,造成他们往往把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张冠李戴,错配历史时期,闹出笑话。对于这样基础的理科学生,我们该如何展开教学呢?

第一,讲清楚中国近现代史的断线和分期,明确告知学生1840年——1949年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至今是中国的现代史。

第二,讲清楚“纲要”课教材的整体框架结构。告知学生根据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纲要”课教材以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时间为顺序,按领导革命斗争的组织者和革命性质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是救亡图存的80年(1840--1919年),农民阶级、封建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方案,期望能挽救处于危亡之中的中国这个国家和民族,这个阶段的革命我们称之为旧民主主义革命。中编是走向解放的30年(1919--1949年),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肩负起历史重托,提出自己的救国主张,浴血奋战,终于在1949年赢得胜利,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这个阶段的革命我们称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下编是奔向富强或走向复兴的时期(1949年—至今),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经过社会主义革命(改造)、建设和改革,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正一步一步走向伟大的民族复兴、富强。

第三,突出讲清楚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主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应强调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主线,让学生清楚知道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主线是什么?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主权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帝国主义的入侵、掠夺、瓜分斩断了中国独立自主的正常发展轨道,封建统治者对外屈膝投降,对内镇压人民起义,不求社会改革进步,并和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势力勾结在一起残酷的统治中国人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成为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和贫穷、落后的根源,因此,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摆在近现代中国人民面前必须要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也成为近现代中国社会演进的主题。紧扣中国近现代社会演进的主题,围绕完成两大历史人物,不同的政黨、不同的社会团体先后登上历史舞台摇旗呐喊,不同的阶级、阶层为之奋斗、探索、抗争,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穷落后的中国逐步变为一个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中国。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抗争的历史、探索的历史、建设的历史、奋斗的历史,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这就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主线。

总之,通过从中国近现代史的断线、分期到“纲要”课的整体框架结构再到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主线的讲解,这样就可以从宏观上帮助理科学生在头脑里勾画出一个完整的历史线索感和整体感,为进一步学习“纲要”课做好了铺垫。

二、围绕“纲要”课的主题、主线组织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在我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人民做出的“四个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的必然性和正确性,充分体现“纲要”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

(一)围绕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对学生进行国史、国情教育。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主权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中国社会日益贫穷落后、独立自主向前发展受阻。从此近现代中国人民就肩负起完成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富裕的两大历史任务。为实现、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而奋斗就成为近现代中国社会史的主题。因此,在“纲要”课教学中,我们必须抓住这个主题,以主题为切入点来组织教学,讲清楚中国近现代史演进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一方面讲清楚中国一步一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过程,使学生认清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残暴和野蛮性,认清中国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反动和落后性。另一方面讲述中国人民在反帝、反封的斗争中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英勇抗争过程,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怀;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政党特别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强民富进行艰辛探索的探索史。把中国近现代历史过程的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讲清楚了,学生就基本上了解了近现代中国的国史、国情。

(二)对比分析近现代中国社会不同阶级、阶层、集团、政党为救亡图存、民族复兴而进行的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结果,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在我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人民做出的“四个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的必然性和正确性,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的观念、党的观念、社会主义的观念、改革开放的观念。

鉴于大多数理科生储备的历史知识碎片化,历史线条模糊不清,在教学中我们就应以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为线索,讲清楚近现代中国社会舞台上不同阶级、阶层、集团、政党为救亡图存、民族复兴而进行的探索及其结果,使他们在学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领会到中国人民做出的“四个选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内忧外患,贫弱落后的社会状况,不同的阶级、集团、政党登上历史舞台,不懈追寻,上下求索,寻求救国强国的理论与方略。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平等平均思想,封建士大夫阶层“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到“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新办,民族资产阶级康、梁的变法维新思想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辛亥革命的发生,中华民国的建立等。但所有这些努力,终没能达到国家独立富强的目的,各种救国理论与方略都先后破产了。农民阶级、封建士大夫阶层、民族资产阶级都没能担负起完成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的重任。中国该向何处去?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发展迫切需要新的思想来指导中国革命、新的救国方案来指导改造中国、新的阶级(政党)来领导中国革命。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正在苦闷探索中的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经过反复的比较、推求、争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将它作为指导中国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器的指导下,近现代中国革命才取得了胜利,因此,选择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民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作出的正确选择。

随着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发展壮大、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在共产国际的帮组指导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顺应社会历史发展潮流,紧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主题,提出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和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并把它付诸于实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及其救国纲领的指导下,经过28年艰苦的斗争,才使中国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华民族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实现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巨变。因此选择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总之,以历史发展进程为线,通过对比分析讲解,把学生头脑里那些碎片化的历史知识串连起来,学生才会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从而才会树立起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的观念、党的观念、社会主义道路的观念、改革开放的观念。

三、专题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重点讲解与讨论相结合,突破教学难点,解答学生困惑,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结合史事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

介于“纲要”课教学内容多、课时不足,教学活动中一般都会采取专题式教学。专题式教学会围绕“两大历史任务”和“四个选择”来组织教学活动,突出教学重点,对于“纲要”课中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许多学生很感兴趣,但他们往往又模糊不清,常常又不能得出正确的认识和评判,这时如果教学中教师不给予引导、解答,就达不到以史育人的目的。因此,配合专题式教学,教学过程中我会给学生罗列一些自主学习题目,让学生分组选择题目,课后查阅资料,写成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文字稿,并制作成PPT,上课时给学生几分钟时间分享小组成果。比如:根据教材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我们设置的专题是:侵略与反侵略。在这个专题教学中,受目前殖民侵略“有功”论、“有理”论观点的影响,一些大学生认为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推进了中国走向近代化,“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不同意西方入侵带来了东方的落后。为了讲好这个专题,课前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自主学习的题目:如何看待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入侵,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思考这个问题,当我讲到这个专题时,我会给几分钟的时间,让选择了这个题目的学习小组成员作主题分享,其他小组成员参与讨论交流,学生交流后我再去引导,把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思路、看法告诉学生,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做了什么?第二,西方資本帝国主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都会说烧、杀、抢、略等。对于第二个问题,它们一方面带来了灾难、毁灭:使中国政治上不独立、经济上成为附;另一方面又带来了近代文明:比如中国出现近代工业、近代文化等,到此还得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思考:它们为什么会带来这些近代文明?谁享受到了这些近代文明成果?人民群众得没得到解放?人民群众所处的社会状况得没得到根本改善?是否改变了中国的封建生产关系,使中国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其实西方列强它们带来的这些近代文明是为了自己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维护侵略权益以及满足自己生活上的需要服务的,绝大多数中国人民是享受不到的,中国人民群众并没得到解放,他们所处的社会状况也没得到根本改善?实际上西方资本——帝国主义为了其自身利益的需要,在把西方资本主义近代文明带入中国的同时,在生产关系上,又有意保留中国的封建生产关系,扶持中国封建势力,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中国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畸形发展道路,并长期停留在这个状态,阻碍了近代中国的向前发展,这才是它们来华的动机和目的。通过这样的专题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他们才能更深刻认识到殖民侵略“有功”论、“有理”论的观点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也才能帮助大学生克服片面化、简单化、程式化看待历史问题的观点,培养起他们特别是理科学生逻辑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再如:讲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我会给学生布置一个自主学习题目:农民战争为什么总是不成功?从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到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再到义和团,都以失败告终,为什么?让学生在探讨中,认识到农民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但在缺乏先进阶级领导、缺乏先进思想指导下的农民阶级是不能实现自己解放自己的,也担当不起近代反帝反封的历史重任,这也为后面讲解选择马克思主义指导、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做好了铺垫。这样既破解了学生头脑中的困惑,又达到了“纲要”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的目的。同样对于“纲要”课中学生非常关注和感兴趣的一些的重要历史人物,比如:李鸿章、康有为、慈禧、袁世凯、孙中山、毛泽东、瞿秋白、王明、蒋介石等人的解读、评价问题,坚持老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结合,应引导学生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这些重要历史人物进行客观的、公正的分析、评判。

总之,在大学“纲要”课教学活动中,针对理科学生历史知识基础薄弱、逻辑思维不强的情况,为了帮助他们克服片面化、简单化、程式化看待历史问题的观点,解决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困扰大学生、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些重大是非问题,老师要通过讲与导结合,引导学生学会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去学习、思考问题,正确地认知历史,才能培养、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参考文献:

[1]沙健孙: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若干问题.《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增刊,第18-19页。

[2]顾海良,余双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139~141.

作者简介:杨淑英(1964—),女,四川仁寿人,乐山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乐山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乐山 614000)

猜你喜欢

理科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解读近日出版
服了
理科生的避暑方式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一句话证明你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一步一个脚印 迈向网络强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为啥理科生和艺术生无法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