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举国体制”转型下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培养模式

2020-09-10丁鹤

体育风尚 2020年3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

丁鹤

摘要:“举国体制”是我国改革开放计划经济时期40年以来的产物,培养竞技人才的培养模式;随社会市场经济不断深入,“举国体制”在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处于转型阶段;笔者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研究方法归纳分析体育系统、教育系统和社会系统培养模式,探讨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培养途径。

关键词:举国体制;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培养模式

传统的培养模式从各地方体校、省或市所属的体工队、国家队层层选拔优秀运动员,为了夺取金牌为目的;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获总奖牌数第一和金牌数第二优异成绩,成为了体育大国。随着在社会市场经济持续深化,运动员培养和选拔、训练和竞赛等问题日益暴露;但依然有很多存在价值、借鉴和作用。目前,我国青少年篮球培养模式呈现多元化,以“举国体制”为主,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为辅,共同促进篮球事业的发展。

一、举国体制培养模式

传统培养模式是政府统筹运动项目管理、运动训练和竞赛,从各地方体校、省或市所属的体工队、国家队层层选拔优秀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来夺取最好成绩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随社会市场经济调控,我国经济实力强,社会力量薄弱,决定了举国体制培养体制的不可替代性,从而体制创新与改革势在力行。1.构建多元化管理模式,注重人的全面发展,2.科学化训练模式,系统化竞赛组织,3.创建新型举国体制培养模式,与社会市场协调发展。

二、体教结合培养模式

体教结合培养模式中,学校具有雄厚学生资源,从学生中培养优秀的竞技篮球运动员一直是国际趋势,所以体教结合培养模式备受推崇。在构建完善培养体制过程中必然艰难:1.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属于不同部门,未能协同促进体育发展;2.由于学校资金、篮球教练员、器材相对匮乏,学校未能与社会协同办体育;3.学生学训矛盾尚未解决。因此,要普及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提高篮球技术、身体素质,符合人的全面发展;而且是培养篮球后备人才的必由之路。

体教结合中,建立良好校园体育氛围、科学化的训练模式、形成阶梯式储备后备人才。为了更好地实施青少年篮球训练,应当协调处理学习和训练矛盾,学习与训练的关系成正比,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学习文化课课程增多,篮球训练强度包括:学生的训练次数、训练时间和每年比赛次数也逐渐增加。

三、社会俱乐部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职业篮球俱乐部也成为重要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调控,不仅是引导和激励有志向、天赋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也通过高额薪资引进优秀的国外篮球教练员,提高青少年篮球理念、科学化训练模式。同时,弥补了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不足,满足青少年对篮球技术的需求。但是,篮球俱乐部在内部管理机制、市场运营机制尚未成熟;造成社会竞争力弱,从俱乐部走上职业篮球运动员数量少。因此,社会俱乐部是一个重要的培养途径,社会市场开发成商业化、社会化的体育环境,有助于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我国篮球运动员培养模式呈现多元化,“举国体制”培养模式占主导,体教结合、俱乐部培养为辅。培养体制存在培养理念不清,体育育人方向偏离,锦标功利主义盛行,训练科学化不足,竞赛组织管理粗放,人力资源匮乏,支撑保障乏力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整体水平不高,未能实现阶梯式培养模式;造成现有的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培养体系存在要素不完整、不平衡,重视训练竞赛要素,忽视文化教育、组织管理和人力资源要素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完善和创新“举国体制”为主的培养体制,平衡“体教结合”、社会系统为辅之间的互补关系。

(二)建议

1.普及提高全国青少年身体素质

我国为了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实施相应政策,青少年体育发展是我国篮球运动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仅需要完善培养体系、科学化训练模式;并且青少年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必不可少;因此,我国篮球事业发展指日可待。

2.构建创新型“举国体制”培养模式,创建多元互补的培养模式

构建“举国体制”与社会市场相协调发展的体制,1.政府应简政放权,促使社会市场化,形成体育产业链;2.大力发展以市场为中心的职业竞技和相关体育产业,职业联赛道路,与国际体育接轨;3.群众参与体育普及化,增加我国体育人口。同时,我国“体教结合”从学生走向职业篮球运员基数还是凤毛麟角,但随着人们的观念意识的转变,培养体制的逐渐完善,将越来越多的学生篮球运动员参加职业联赛,促进我国篮球运动发展。社会系统培养模式中,应建立完善的法制法规,科学化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鲍明晓.构建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新机制[J].体育科学,2018.

[2]吴劲松,韩会君.举国体制改革研究的理性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

[3]卞伟伟.我国“体教结合”相关研究进展述评[J].吉林体育学院,2018.

[4]陈宁,卢文云,王永安,魏晓燕,陈丛刊,邱赞.完善我国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教结合”模式的研究[J].成都體育学院,2014.

[5]段传虎.体育强国目标下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创新研究[D].吉林:吉林体育学院,2012.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融合APTECH体系的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探究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会计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重构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科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