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2016-11-10李明东邓利平肖何邹海洋

计算机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实践创新培养模式

李明东 邓利平 肖何 邹海洋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规模的逐步扩大,社会经济发展正从物力资源开发向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转变,研究生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章从专业培养特点出发,结合自身办学特色,提出一套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体系,并详细阐述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如何突出实践创新的驱动线索作用,优化实施细节,兼顾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统一,以有效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实践创新;培养模式;专业学位

1.背景

自1981年我国学位制度建立以来,30多年间共培养硕士研究生426万人,近20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始终处在爆发式增长的阶段。但是,从2014年开始,报名人数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64.9万人,较2014年减少6.5万人。这是继2014年考研报名人数下跌以来再次的明显下降,宣告持续20多年的考研热画上了句号。图1为历年全国研究生招生录取情况。

我国自1991年开展专业学位教育以来,主要以非全日制在职教育为主,仅有少数专业实施全日制培养。截止2008年上半年,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已累计招生86.5万人。其中,学历教育招生24.6万,占专业学位总体招生数的28.4%;在职攻读招生61.9万,占专业学位总体招生数的71.6%。从2009年起,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全日制培养,并发放“双证”,研究生招生计划逐渐向新增专业学位倾斜。2011年全国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4.8万人,比2010年增加3.7万人,增幅为33.3%,占全国硕士招生总规模的30%。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继续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继续推进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和优化。其中,各招生单位存量学术型计划招生按照不少于5%的比例调减,增至专业学位计划。截至2015年,我国的专业学位硕士与学术型硕士比例基本达到1:1。图2为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占研究生招生总人数的比例。

2.计算机专业硕士培养现状

在我国的专业学位中,专业硕士研究生是主体。与学术研究生相比,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规模和结构更要密切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高等教育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基本保证。

随着考研总人数的下降,专业硕士报考却相反地持续升温。2015考研,报考专业学位人数为72.6万,比去年增加5万人,占报名总人数的44%,相比2014考研增加了4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求学者认可、了解和接受。但是,由于人们长期以来重学轻术的思想观念及现阶段全日制专业硕士本身存在不足等原因,目前全日制专业硕士生培养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瓶颈,阻碍其良好快速发展,主要问题见表1。

3.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型

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为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动方式,它们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定的风格或特征,具有明显的系统性与规范性”,它既不同于宏观层面的办学模式,又不同于微观层面的教学模式,培养模式针对的是位于办学模式之下、教学模式之上这一区间的教育问题。

3.1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实践的地位

国家《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专业学位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因此,专业学位的根本目标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征,必然强调培养学员的动手操作和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计算机专业作为信息技术的关键一环,强调理论重视实践,工程应用性突出,学科体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传统的学术硕士在培养过程中更注重科研方法和论文撰写能力的培养,研究生的主要就业市场在高校等科研单位。随着高校招生扩大与社会经济发展,各科研院所人员需求趋近饱和,毕业生接收能力下降;相反,在国家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企业和工厂对高层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却十分旺盛,与学术型人才需求不同,这些工作岗位需要熟练的技术工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更受企业欢迎。正是在这种人才需求的大环境下,国家适时提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一举打破了原有的研究生培养单一结构,完善优化了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体系。把应用性实践技能作为核心培养目标,是专业硕士区别于学术硕士的根本特点。

3.2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实践与创新的关系

从概念上讲,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理论创新来源于实践,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检验标准,理论创新要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实践创新指实践领域新的突破、变革和飞跃,如制度和体制创新、技术革命技术革新等。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高层次体现在培养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这也是与普通技工人才培养的本质区别。信息技术革新快,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应作为核心能力加以培养。创新与实践,这一对孪生兄弟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信息时代的人才需要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突出的创新精神、卓越的实践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创新与实践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原动力,创新才能发展,实践才出真知。图3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实践与创新的关系。

3.3基于实践创新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体系

在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价值取向上,应坚持学术性和职业性的统一。首先是学术性,以计算机学科理论为基础是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作为研究生层次的人才培养,如果放弃知识性、学术性思维,就蜕变为初级职业教育。专业学位教育应该是职业教育的高级阶段,其知识体系蕴涵着深奥的学术性和实用复杂的技能性。仅仅需要复杂的操作技能却没有深厚知识基础作为支撑的职业不可能设置为专业学位,计算机相关专业则完美地集实用性、学术性和复杂的操作技能(如软件开发等)于一身,具备设置专业学位的客观必要性。坚持学术性是遵循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而鼓励创新是学术性教育的重要途径,当前的用人单位也特别看重研究生身上所体现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开拓意识。其次是职业性,全日制专业学位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培养的各个环节都应该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征,这是它与科学型研究生的本质区别。

坚持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统一,就是坚持创新与实践的统一。计算机专业蕴含着丰富的实践创新等待专业人员去发掘,为本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目前计算机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改进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体系流程,如图4所示。在研究生培养活动过程中,采用分段培养模式,主要分为基础理论阶段、工程实践阶段、毕业论文阶段、就业阶段;实践创新贯穿在每个阶段中,起核心驱动作用。在课程学习、专业实习和论文写作中都应该体现工程实践性,各阶段的成果应体现一定的创新性,尤其是这些培养活动中应该体现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质量保障是提高培养质量的必要手段,各种资源是实现实践创新驱动的前提条件。

4.改进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途径

结合培养模式的体系流程,从培养目标、师资建设、课程设置、实践基地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几个层面,改进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途径。

首先,培养目标是培养方案的核心,应根据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结合专业培养方案,细化培养目标为市场岗位需求,如系统分析师、高级软件开发工程师、高级软件测试工程师、软件项目经理等,使学生人学之后就能够明确自己的职业培养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采用通行的“双导师制”联合培养模式,校内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包括论文写作)、思想起主要指导作用,校外导师侧重于指导学生提高实务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双导师制”可以使研究生将高校的理论成果有效地应用于企业的产品开发,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已经得到学生和社会的基本认可,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地方二本院校计算机专业,校外导师选择面较窄,与业内顶级企业合作困难。在这种条件下,一方面要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引进有实力的企业进入学校,合理使用企业人力资源;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师资建设,增强导师实践技能的指导能力。加强师资建设的根本途径是提高教师影响力,德高望重的教师就是学生的偶像,也是学生将来发展的目标,导师应该在科研、教学、实践以及学生交流中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如果一个校内导师发表过多篇顶级论文、申请过多个重大项目;如果一个校外导师就职于业内大型企业或公司业务骨干,参与过大型项目的设计开发,且这些项目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经济效益,这样的导师必然受学生欢迎。但是,这两类教师是高校的稀缺资源,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创新能力强,所以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就是要加强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

第三,专业相关课程设置可以分为3大类:基础理论课程、基本技能课程和基本能力课程。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培养数学功底,为学生继续深造和工程项目实践提供必要基础。基本技能课程相对更注重课程的延伸。以Java Web方向为例,本科阶段已开设HTML、CSS、JavaScript、Ajax、Java、XML、JavaWeb、J2EE之SSH、软件测试、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等技能课程。有了这些基础知识,学生可以开发一些中小型信息管理系统。这类系统一般都是现成的结构体系,学生学习这些课程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模仿,还不能单独进行系统级的设计和创新。研究生阶段就是要提升学生应对实际项目开发中复杂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视野两个方面加以培养,把学生的专业知识从薄变厚,所以有必要开设计算机理论、计算机系统分析、高级软件工程、网络体系结构、软件智能化、设计模式、最优化技术等计算机深入课程。基本能力课程主要包括科技文献检索、专题讲座、论文写作等必修学分,科技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工程人员在一个应用项目中总会遇到多种问题,要求能快速地查阅文献资料,找到解决办法,降低应用成本。如果事事都要从头开始,必然造成项目成本增加,开发时间旷日持久。而且,经常查阅最新的技术资料也可以给工程人员带来灵感,激发创新。

第四,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以西华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为例,已建成多个研究生实验室,且与校内其他专业研究生实验室频繁交流,鼓励学科之间交叉创新。此外,本院校企合作开展时间较长,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已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见表2。让学员进入实践基地,采用公司化管理方法,以实践项目为依托,注重校外导师与学员的师徒传承,在实践中寻找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来,本院要继续深化合作,建设质量更高、规模更大的实践基地。

第五,对于专业学位硕士生,论文写作能表明作者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毕业论文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或实践创新,就应承认达到硕士学位论文要求。

第六,建立科学严格的质量保障体系,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在政策、规章、制度上加强建设。引入社会中介评估机构,客观、公正、公开地评价研究生培养质量;建立质量反馈体系,不断改进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法,提高其以实践创新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强国际、校际交流,采他山之石,琢本山之玉,努力提高自身的研究生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实践创新培养模式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困境和思考
新课程高考对学科思维素养的创新考查
引机械创新设计项目入机械原理教学
面向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嵌入式系统教学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目标与质量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