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2020-08-27谭德甫

文理导航 2020年27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教学实践小学数学

谭德甫

【摘 要】人成熟的标志是具备一定学习、创新、约束、更新和控制力,这是当今社会所必须的素质。同时,拥有超强的自控力是人类向智力发展的标志,能够独立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实现自己的愿望,满足自我发展,是当今小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所以培养小学数学实践能力非常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加强师生交流,促进彼此进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数学教学要与实际生活相符,更加注重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让学生在实际中理解知识,对知识有一个深入了解,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不在巩固于书本上的知识,从数学知识的角度探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范围,让其成为一种习惯,让学生终身受益。那么如何让数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掌握到数学的真正价值,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针对此,本文采取了以下几种策略,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能力。

1.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来自于实际生活,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挖掘生活中的知识,利于学生理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将自己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融合。例如,在讲解《认识正方形》这一课,教师可以这样导入,让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是正方形,主要的作用,学生们举了很多例子:粉笔盒是正方形的,房屋中的灯按钮座是正方形,魔方的正面等等,教师再次询问学生为什么魔方的各个面要做成正方形呢,为什么他不做成别的形状?偏偏要做成正方形呢?教师接着提出疑问,教师的再次追问使得学生很难做出科学合理的回答。对此,教师就可以引出今天课程的主题,吸引学生注意听讲,让学生对正方形有一个新的认识。学生寻求答案的心理被点燃,并随着进入新的学习。比方说,在讲解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自己家里是圆形的物体,让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的共同点,找出圆形与正方形,三角形的不同,发现圆的特性,再让学生动手画出生活中其它的圆形物体,谁画的多,谁得到的奖励就越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鼓励学生动手制作,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数学中的抽象问题,将其变成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让学生在生活中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学会用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数学有新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实践中掌握真功夫,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

教师不仅要把握住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融合,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生活,将数学简单化,使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难题,让学生进行理解、。例如,在《认识三角形》中,教师可以使用课件给学生展示一个带有数学知识的生活情节:几个人修凳子的场景,将对话展现给学生:“木条怎样钉,凳子才牢靠?”教师询问学生应该怎样钉,学生会回答钉成三角形,教师继续询问,为什么,学生使用刚才所学的三角形性质,三角形有稳定性来回答。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更加能够体现数学的博大精深,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头脑在高速运转,手指更加灵活,更容易接受新鲜知识,更加能够掌握知识。另外,数学教学要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教学的目的,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入生活,进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避免死记硬背,合理解释。通常来说,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不只在于掌握多少的数学知识,也不在于解决多少的数学难题,重要的是他们是否将所学的知识用到实际的问题当中,形成学习新知识的力量,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有这么一句话,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发挥巨大的作用,这样才是一个真正的数学,才会发挥出数学的真正价值,让学生主动掌握,为学生学习数学增添途径。

3.创设数学情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更好地培养学生实际能力。数学是一个抽象,思维灵活的科目,是对客观数量的阐述。因此,就需要教师在生活中根据教材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为学生提供一个可接受的数学素材,让学生在情景中实践。例如,在讲解加减法时,教师可以设计:端午节快到了,学校组织教师给山区的小朋友捐赠物品,《寓言故事》13元一本,学习机868一台,桌椅130一套,录音机258一台,让你在其中选择两样,你会选择哪两种,共花费多少元,并列出算式。教师要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变成学生所熟悉的日常问题,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出发,让学生发现平常所学的知识就在身边,自己身边的生活都有数学,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数学产生情愫,热爱数学,提高自身学习质量。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春游,让学生在其中学会数学知识,教师可以询问学生:班级有30个人,要租车去目的地,现有两种选择,一种面包车可以乘坐5人,往返路费是50元,另一种面包车可以乘坐3人,往返路费是45元,让学生思考应该坐哪辆车,为什么要坐这辆车,说出你的理由。让学生互动交流,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让学生能够使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4.重视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要想学好数学,最主要的一点还是自身的参与,只有自己喜欢数学,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方法,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活动当中。对此,就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只有实践,才能够真正消化所学知识,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更加理解与掌握知识,才能够让学生自觉的学习,将抽象的知识变成能力。例如,在讲解长方形周长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长方形,问学生怎样才能够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呢,接着教师再指导学生进行测量。根据教师所提供的长方形、尺、线和剪刀等,让学生自己动手,找到方法,计算数据,让学生对长方形有一个初步认识,这时教师再继续引导,让学生得出长方形周长=(长+宽)×2,让学生知道长方形的特性,再从练习题中找到方法,让学生知道长方形的奥妙,教师再引导学生动手画,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又比方说,《观察物体》这课,在研究物体的对称性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一天,让学生带小鏡子,仔细观察身边物体,第二天在课堂上用镜子照自己,细心的同学会发现镜子与实际是相反的,教师又让学生观察镜子里的数字,询问学生镜子里的数字是怎样倒的,一步步引导学生发现特点。并且,学生还会找到解决办法,这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数学有了新的认识,让学生感知新鲜事物,学会新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保证了课堂效率。让学生不再单一的接受课堂知识,学会创新,主动探索。

5.结束语

总体来说,小学数学是学生开始的起点,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实践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始终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放在首位,采取有效的措施和途径,激发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生信心,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密切关注学生的实践过程,不断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让学生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与规范中快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也会增强,数学的教学质量也会因此得到提高,教学的效率也会得到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李敬燕.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培育路径[J].学周刊,2019(18):42

(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清太坪镇民族中心小学 湖北 恩施 444327)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教学实践小学数学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