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住院分娩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状况及护理干预探究

2020-08-17朱敏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护理方法新生儿临床效果

朱敏

【摘 要】目的:分析在住院分娩新生儿护理过程中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对于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状况所造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医院分娩的新生儿中随机选取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其中,对照组新生儿分娩后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研究组新生儿分娩后采用优质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于两组新生儿及产妇的相关护理效果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早接触早吸吮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在出生后30min、1h以及2h时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初乳分泌时间与乳房充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阶段,有效做好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工作的优化护理干预,对于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成功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价值。

【关键词】 新生儿;护理方法;早接触早吸吮;临床效果

相关研究表明,通过早接触早吸吮的开展与落实,有利于对产妇泌乳能力进行有效刺激,从而实现子宫的合理收缩,对于产妇子宫出血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1]。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分析,研究人员表示,在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工作中,常规新生儿护理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为了合理提升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的成功率,护理人员应积极做好相关护理模式的探索与优化[2]。本次研究分析了住院分娩新生儿护理过程中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对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状况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医院分娩的新生儿中随机选取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其中,对照组中男45例,女30例;研究组男50例,女25例;两组一般资料可比较,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新生儿分娩后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做好新生儿脐带的结扎,有效擦干新生儿血迹并进行体质量称量,处理完毕后,使用辐射台对新生儿进行预热,当新生儿体溫到达36℃后使用包布与小被子进行包裹,并抱到产妇身边与其进行皮肤接触,接触持续时间应不短于30min,在此过程中,引导新生儿对产妇乳房进行吸吮,吸吮持续时间为5min,接触完毕后,将新生儿抱至辐射台并嘱咐产妇进行休息。在产后30min、1h以及2h时对新生儿体温进行测量。

1.2.2 研究组 新生儿分娩后采用优质护理方式进行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在产妇入院时,护理人员应有效做好喂养知识的引导,以便帮助产妇实现喂养能力的提升与优化。在新生儿出生前使用辐射台对新生儿使用的包布与小被子进行预热,当新生儿出生后,快速对其进行脐带结扎并使用预热好的包布与小被子对新生儿进行包裹并将其放置于产妇胸前进行有效的皮肤接触,在此过程中,引导新生儿下颌与产妇乳房进行紧贴并慢慢移动,以便有效实现对于新生儿觅食反应的刺激。当新生儿张口时,将产妇乳头与大部分乳晕塞入新生儿口中引导其进行吸吮。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根据产妇乳房情况进行适度护理,对于乳头平坦或凹陷的产妇,护理人员应有效引导产妇进行乳头伸展护理,以便确保新生儿吸吮。

1.3 观察标准

本研究中,将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成功率、新生儿体温、并发症以及产妇泌乳情况作为主要观察指标,其中,新生儿体温主要选取新生儿在出生后30min、1h以及2h时的数据,并发症主要包括新生儿出现呼吸道感染、腹泻、黄疸以及湿疹等情况,产妇泌乳情况主要包括初乳分泌时间与乳房充盈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22.0统计软件计算数据,其中,计量资料(±s)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成功率对比

研究组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见表1。

2.2 新生儿体温对比

研究组新生儿体温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见表2。

2.3 新生儿并发症率对比

研究组新生儿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见表3。

2.4 产妇泌乳情况对比

研究组初乳分泌时间、乳房充盈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见表4。

3 讨论

在新生儿成长过程中,母体初乳对于其体质的优化与相关营养元素的合理补充具有积极价值[3]。因此,研究人员指出,在住院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积极做好新生儿与产妇的早接触早吸吮工作,从而在有效增进母婴感情的同时保障新生儿可以有效实现高免疫球蛋白含量初乳的获取,从而实现新生儿体质的有效增强[4]。现阶段,在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工作中,我国传统的护理模式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积极推动护理模式的优化,对于提升我国新生儿体质具有积极作用[5]。

本次研究表明,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早接触早吸吮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在出生后30min、1h以及2h时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初乳分泌时间与乳房充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以上均说明,有效推动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护理工作的优化,对于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成功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价值,有利于新生儿体质的保障,同时,对于产妇而言,通过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产妇泌乳效果得到了合理的增强与优化。

综上,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有效做好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工作的优化护理干预,对于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成功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兰,卢彩萍,卢晓云,等.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剖宫产术后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成功率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04(30):196-198.

[2] 吴波.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对初产妇母乳喂养依从性、泌乳量及新生儿胆红素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9,20(06):50-51,58.

[3] 陈秀英.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配合乳房穴位按摩护理对母乳喂养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8,31(14):182-183.

[4] 吴白玲.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正常顺产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成功率影响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8):76,80.

[5] 仲秀丽.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正常顺产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成功率的作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02(02):144-146.

猜你喜欢

护理方法新生儿临床效果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癌痛护理方法及效果探讨
肺挫伤并发急性肺损伤患者早期综合防治的护理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细辨新生儿的“异常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