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8-16刘治静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6期
关键词:慢性胃炎健康教育临床效果

刘治静

【摘 要】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临床中的应用意义。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和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程性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情况和满意度进行评价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满意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胃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提高患者对临床工作的理解和依从,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效益。

【关键词】健康教育;慢性胃炎;临床效果

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1]。在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慢性胃炎的困扰,根据调查统计,约40%-60%的年轻人伴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疾病,其中慢性胃炎占到很大比重[2]。慢性胃炎的治疗不仅仅局限于药物纠正炎症反应,还需要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从根源上消除慢性胃炎的发病因素,因此对慢性胃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帮助其规律饮食、规律作息较为重要。为探究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临床中实际应用效果,展开本组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中选取100例入组研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5-48岁,平均年龄33.4±4.2岁,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2-47岁,平均年龄32.8±4.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具有相似性,但无显著差异(P>0.05)。

1.2 纳入标准

1)入组患者均排除其他胃部疾病,胃镜检查下确诊为慢性胃炎。

2)排除胃癌、消化性溃疡、慢性胆道疾病患者。

3)排除凝血功能障碍、免疫抑制患者。

4)排除合并其他不适合纳入本组研究者。

5)排除精神障碍、无有效沟通患者。

6)入组患者知晓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程性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入院时健康教育:入院时热情接待患者,询问患者体感,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判断。在接待的同时对患者实施基本的健康教育,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首先,给患者讲解各类消化系统疾病特点,然后和患者一起对自身病情进行评价后和判断,帮助患者分析患者发病类型、发病原因,为后续健康教育做好铺垫。其次,确定患者为慢性胃炎后,询问患者是否有急性胃炎病史,告诉患者慢性胃炎的基本治疗思路和注意,让患者了解临床工作的各个细节,降低后续治疗和护理中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最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价,让患者能够安心治疗。

2)治疗期间健康教育:治疗期间健康教育主要围绕临床活动展开,大体上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首先,告知患者治疗期间注意以及用药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使患者能够平静地面对各类治疗期间意外情况或突发状况;其次,要妥善安抚症状激烈患者的情绪,有些慢性胃炎患者出现呕血、持续腹痛等症状后会陷入恐慌情绪,因此应当将可能发生的激烈反应告诉患者,让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当患者发生上述症状后应当注意做好患者情绪的安抚,必要时使用镇痛药物干预;此外,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注意做好医患沟通工作,可采取一边操作一边讲解的方式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方便患者理解和配合。

3)院外治疗期间健康教育:患者转入院外治疗后展开为期3-6个月的随访调查,主要采用电话巡查的方式实现。鼓励患者克服心理上的困难,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并指导患者进行健康饮食、合理用药等。

1.4 评价指标

1)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2)评价并对比两组患者满意率。应用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级,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n*100%。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率表示,检验值小于0.05提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50例患者,治疗期间6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12.00%,观察组50例患者,治疗期间2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4.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满意率对比

根据表1统计结果,观察组满意率88.00%,优于对照组7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胃炎的发生与不良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相关,尤其是不规律的饮食、长期酗酒等。慢性胃炎早期患者症状不明显,随着病程增加,患者才会逐渐出现不适感以及其他症状,如腹痛、呕血、胀气等[3-4]。

慢性胃炎的治疗周期极长,非常符合“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的特点,除常规的药物治疗外,引导患者克服不良习惯,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是从根源上消除慢性胃炎的关键,因此健康教育是慢性胃炎临床的重要内容。

在本组研究中,共选取100例慢性胃炎患者入组研究,随机平均分组,其中观察组实施全程性健康教育,结果显示观察组满意率以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效益。

参考文献

林明宇.健康教育干預应用于慢性胃炎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饮食保健,2019,6(45):231-232.

赵明云.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5):221.

覃艳芳.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护理的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21):3091-3092.

丁玲玲.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护理的临床效果[J].饮食保健,2019,6(12):260-261.

猜你喜欢

慢性胃炎健康教育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