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德育德: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初心、路径与保障

2020-08-13王红张云婷

中小学德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师德师风建设师德师风新时代

王红 张云婷

摘要:师德师风作为最有力的教育资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保障,是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首要任务。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要避免“为建设而建设”的形式主义,回归朴素内涵,坚守建设初心,以教师之德,育学生之德,发挥师德师风的育人功能,培养更多的普通好老师。为此,要改进建设路径,以专业之德,育教师之德,明师理,树专业坐标,强师术,增专业师能,赋责权,立专业地位;以管理之德,成教師专业之德,通过建设关怀型师德文化,培养更多自觉的关怀型与专业型“普通好老师”,以德育德,服务育人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新时代;师德师风;师德师风建设;以德育德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0)01-000-06

2019年11月,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教师〔2019〕10号)(以下简称《意见》),旨在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师德师风作为宝贵的教育资源,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追本溯源,只有从师德师风建设的根本目标、实践路径、保障机制等层面回归并坚守初心,实现以德育德,才能真正达成育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回归师德的朴素内涵:区分教师“有德”与“无德”的标准

回归师德的朴素内涵是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要义,是区分教师“有德”与“无德”的完整意义的标准。追本溯源,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蕴含着教师职业的“道”与“德”两个最基本的要素,“道”即“应该做的事”;“德”即“做了该做的事”;“师德”即“做了教师应该做的事”。“良好的师德”一方面指一定不做不该做的事,守住师德红线,不逾矩;另一方面指坚持不懈地做该做的事。反之,“做了不该做的事”和“不做应该做的事”都属于违背教育规律的教师“失德”,是“无德”的表现,前者是显性易被察觉的,属于少数现象,后者隐形容易被忽视,却普遍存在且有更深远的教育影响。

再者,师德的朴素内涵强调只要坚持不懈地做应该做的事,每一位教师都是具有良好师德的好老师。高尚的师德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而是浸润在每一位普通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中。也只有这种具有朴素内涵的师德才能深入人心、更接地气,才能真正融入每一位教师的教育生活中,让教师愿意承认其存在、乐于践行其规范、善于传递其温暖、持于坚守其传承。当然,教师“无德”或“失德”同样与教师近在咫尺,因善小而不为,因恶小而为之,都是“无德”行为。所以,对师德内涵明确且朴实的解读与界定,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前提性基础。回归师德的朴素内涵,用最普适性的师德标准规范教师行为,让教师能够明确“有德”和“无德”的判断标准,准确理解和把握“做应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做的事”“做不该做的事”和“不做应该做的事”这四类不同道德行为表现的内涵和边界,把其中的联系和区别深谙于心,并能够对自己和其他教师行为的德性进行审视与判断,进而坚持不懈地做应该做的事,努力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普通好老师。

二、坚守师德师风建设初心:以教师之德,育学生之德

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如火如荼,然而在建设实施过程中,师德建设活动却常常悖离了最朴实的师德内涵要义,被贴上“假大空”“讲大道理”“形式主义”等具有符号意义的有色标签,致使教师产生了抵触情绪,谈“师德”色变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与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健全背道而驰。《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建设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为摆脱“为建设而建设”困境,师德师风建设需坚守初心,重视师德师风的育人功能,培养更多的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的普通好老师,以教师之德,育学生之德。

1. 师德师风建设的初心是紧紧围绕育人目标,以德育德

师德师风建设的初心是以教师之德,育学生之德,发挥师德师风的育人功能,服务于育人目标的达成,进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审视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其实建设并不是给教师下命令、压担子、加任务、捆束缚,更不是教师队伍的“整风运动”,走出“为建设而建设”“为师德而建设”的实践迷途,回归师德师风建设的初心——以德育德,才是必须坚守的实践本色。以德育德,就是以教师之德,育学生之德,为学生树立榜样,传递爱与温暖,通过对学生的爱让学生学会爱人,通过师生关系中的师德让学生学会施德,成为有德性的人,所以师德建设的逻辑起点和终极指向都是学生,只有为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明方向、启思维、搭平台,增强作为教育发展第一资源的教师的质量与效用,才能真正做到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提高育人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达成育人目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 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最有力的教育资源

在教育生活中,为达成育人目标,需要开发各类资源,其中良好的师德师风具有特殊意义,既是育德立德的关键资源,也是推进五育并举、育人树人的保障性资源,成为最有力的教育资源之一。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本质上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师德师风就如同树之根基,如同推云之风向,亦如同灵魂之力量,是最有力的教育资源,其好坏程度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高低和教育效果的优劣。之所以说师德师风是最有力的教育资源,是因为师德师风具有不同于其他职业道德的特殊性,班华先生提出“师德具有教育劳动主体与劳动工具一体化的特殊性”[1],“其特殊意义在于它是影响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要素,是教师的灵魂,这种特殊意义由教师在教育劳动中的角色所决定,由师生之间的道德关系所决定”[2]。究其原因,一方面,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的向师性心理特点能够强化其无意识模仿的频率,良好的师德行为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感染性,易成为学生模仿学习的客体,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道德的养成;另一方面,良好的师德师风又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向师性心理倾向,学生对教师更加尊重、崇拜、信任和依赖,师生关系和谐,学生从自觉的道德模仿,发展为在德智体美劳等领域进行全面模仿和主动学习,这为五育并举提供了可行性保障。但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师德师风,一来学生受不良师德影响,容易习得失德行为,二来师生关系堪忧,不利于学生的向师性倾向,影响德智体美劳五育发展,这些都将导致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无法落实。所以,师德师风是最有力的教育资源,优则助力教育发展,劣则阻碍教育前行。

3. 师德师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更多的“普通好老师”

为了最广范围、最强力度、最深层次地以德育德,发挥师德师风的育人价值,需要学校、教师、教师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通力合作,明确建设的根本在于把每个普通教师都培养成具有良好师德的“好老师”,让尊师重道成为社会普遍的文化认同。习近平总书记用“四有好老师”这样一个朴实的概念给师德建设指引了方向。为此,我们需要思考,究竟培養什么样的“好老师”才能以德育德?培养少数“好老师”典型代表,还是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好老师”呢?什么样的“好老师”才是人人或绝大多数人皆可达成的目标?现实教育生活中,少数“牺牲自己的舒适生活,甚至身体健康,奉献给学生和教育事业”或“舍小家,为大家,身体力行,书写感天动地的奉献故事”的“圣人好老师”固然值得学习,然而,这样的标准终究只是少数人才能够做到的,师德建设的目标并非只是树立少数的典型,而是要全面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营造普遍认同的师风文化。教书育人的使命重大,面对千千万万的学生,想要全面达成育人目标,并非只是靠少数“圣人好老师”就能实现的,而必须依靠更多普普通通的老师共同实现,教师队伍中不是每位老师都能达到“圣人好老师”标准,但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如果他们都达到普遍意义上良好的师德标准,成为“普通好老师”,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才能够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下最坚实的基础。[3]

三、改进师德师风建设路径:以专业之德,育教师之德

如何培养更多能够以德育德的“普通好老师”是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那么改进实践路径和手段方法就成为建设实施的重中之重。《意见》中多处明确了师德师风建设的具体改进路径和方法,结合多年“师德国培”实践经验,笔者认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应与教师专业发展密切结合,二者融合发展,不可割裂,通过明师理、强师术、赋权责等路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专业之德,育教师之德。

1. 明理:树立教师育德的专业化坐标

师德师风建设,必须坚持理念先行。师德的最基本含义是“敬畏”,是对教育规律的敬畏与遵循。教师应秉持正确的教育理念,明确正确的育人目标,坚持正确的价值追求,进一步明确“普通好老师”的标准,掌握并遵循教育规律,树立专业化坐标,为师德师风建设指明方向。

其一,遵循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教师职业特殊性的内核。《意见》中提到,“教育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师德师风建设规律”,四者相辅相成,环环相扣,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基本理念。教育规律,即教育之道,是客观存在的,认识、揭示和尊重教育过程中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规律性,坚持以人为本,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逻辑起点,向善、向上、向美是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只有符合教育规律的事,才是教师应该做的事,即教师“有德”行为;而违背教育规律的事,则是教师不该做的事,即教师“失德”行为。把遵循教育规律作为教师最基本的教育准则并在教育实践中持久践行,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方向和关键性前提。

其二,基于教育规律,明确师德的内容维度。遵循教育规律的师德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应该做和不该做哪些具体行为?从哪些方面对师德行为进行审视?目前教师职业道德相关政策文件对这一系列问题有所涉及,《意见》也从加强师德教育层面对师德内容进行了梳理,总体而言,首先要育教师在社会生活中的公民大德,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等,其中明确提出了规则立德,强化教师的法治和纪律意识;其次要育教师在教育生活中的职业公德,即培养职业道德素养水平,如爱岗敬业、敬业立学、尊重规律等;再次也要关注教师在个体生活中的私德,例如心理健康等。

尊重教育规律、明确师德的内涵、标准和内容维度,树立专业化坐标,师德师风建设需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师范教育课程、教师培训活动让教师学习师德相关理论,更重要的是引导每位老师在师德标准内容基础上,结合专业实践,以思想凝练的方式,形成教师个体的师德理念,实现教书育人与教师专业德性发展的良性循环。

2. 强术:增强教师育人的专业学术能力

理念先行,实践为基。很多教师不是不想践行良好的师德,而是不知道如何践行师德,以及如何通过具体的教育实践落实以德育德。教师仅仅明确教育规律和师德师风的内涵标准,形成自己关于师德师风的教育理念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理念所解决的是“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和“愿不愿意这么做”的问题,这只是意识形态层面的师德建设,所以还必须以师能的锻炼和提升为抓手,增强教师的专业学术能力,解决教师“能不能这么做”和“会不会这么做”的问题。

教师专业发展本身就是师能的锻炼与提升,“师能”和“师德”相辅相成,教师没有“师能”,也就没有“师德”。“师能”指的是教师具有践行教育理念,把先进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能力,包括学科学术能力、教学学术能力和育人学术能力三方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也是教师立德树人的载体。在师德建设过程中,不能空洞地谈师德,引导老师学习如何践行师德,如何以德育德才是关键路径和核心环节。一方面,培养教师的学科学术能力和教学学术能力,“突出课堂育德,在教育教学中提升师德素养。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引导广大教师守好讲台主阵地,将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4]通过遵循教育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掌握教育方法,增强教师的育德能力,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

另一方面,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素养,并养成育人学术能力,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强教师的育德效果,在教书育人方面形成良性循环,有助于达成育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3. 赋权责:坚持教师育人的专业地位

在现实教育场域中,教师专业权责不明晰往往会导致其育人能力的消解,而赋予教师明确的专业权利和责任、宽松的专业空间与自由,则有助于教师加强与学生及外界的沟通交流,积极参与教学及课外活动,激发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能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其中教师的专业(职业)权利包括依法执教权、教育惩戒权、专业自主权等。教师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较高的专业地位能够让学生产生尊敬和向往,师道尊严的文化氛围易于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感受到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产生幸福感和职业认同,激发其内生动力,发挥主体性角色,“教师能够安心、热心、舒心、静心从教和进行专业发展提升”[5]。

同时,在师德师风建设中,还应该明确教师的具体责任和任务,一来由教师的专业身份和专业地位所决定,二来由师德师风的初心“以德育德”所决定,育德不是随意发挥、任意安排的过程,而是需要专业指导和严格要求的学术活动。

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以管理之德,成教师专业之德

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能否长期发挥以德育德的育人功能是判断机制能否长效的首要标准。这就要求师德师风建设必须兼顾所有老师,“高位引领与底线要求结合”,“严管与厚爱并重”,培养更多普通“好教师”。机制何以长效?需以管理之德,成教师专业之德,培养更多关怀型、专业型的普通好老师。

1. 以师德建设的关怀型文化,育关怀型教师

推行师德建设过程中,应坚持以关怀理论为指导构建关怀型师德文化,贯彻关怀型师德理念,培养关怀型教师。关怀型师德理念基于内尔·诺丁斯关怀理论,强调通过对教师的关怀来激发教师的师德体验并转化为师德行为。所以强调通过对教师的关怀来激发教师的道德体验和行为,是基于对师德建设的终极目标的理解。师德建设不是为师德而师德,而是为育人而强调师德。为此,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我们以良好师德去培育人,并非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师德的温暖,而是让学生在师德的浸润中学会传递温暖,让学生未来走向社会后能成为一个可以传递温暖的人。由此可说,师德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传递温暖,而具有传递温暖能力的人必定是体验过被关怀的温暖与美好的人,为此,若要让教师成为具有传递温暖的人,首先要让他们能够在被关怀的氛围中感受温暖与美好。唯有如此,才能让更多的老师成为“普通好老师”,内心有方向、有温暖、有坚守。

2. 以师德建设之多元化,育专业型教师

专业型教师的成长需要多元化,在师德建设中,必须坚持在多层面、多维度、多主体实现多元化,才会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首先,师德建设路径与手段多元化。其一,树榜样,见贤思齐。榜样层次类型应具有多元性,既有新时代普适性教师新形象,身边的优秀教师典型,也有“时代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国家教学名师、最美教师等“高标”榜样,还有一对一老带新师徒结对式榜样老师;既“形成校校有典型、榜样在身边、人人可学可做的局面”[6],也让全国榜样深入基层,使一线教师感受到榜样的普通与可模仿性。其二,明底线,通过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为教师敲响警钟,引以为戒。其三,树标准,高标与底线相结合,好坏标准明晰,赏罚分明,对教师进行方向引领与行为规训。

其次,师德建设形式多样性。理论学习、事迹报告、媒体宣传、创作文艺作品、优秀教师选树宣传活动等方式灵活多样,能够激发教师师德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普及各层次各类教师,人人有所学,学有所思,思有所得,促进最广泛的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德性发展。

再次,师德建设评价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意见》明确要“坚持多主体多元评价,评价监督多元化、完善多方广泛参与、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评价内容与数据多元,“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全面客观评价教师的师德表现”;评价功能多元,考核结果能够发挥一定的约束和提醒作用。

3. 以师德建设之朴素性,实现师德建设之长效性

所谓长效,包含三个含义,分别是关注程度普适且持续、实施措施长期有效、发挥作用长久高效。对于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而言,如果无法让每位“普通老师”都成为“好老师”,无法推动育人目标的达成,建设机制就无法长效。为实现机制的长效性,需要确保建设目标、师德标准、建设举措等方面具有朴素性。

其一,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要有朴素性。把培养更多“普通好老师”作为建设目标,走出“形式主义”的建设困境,持续性关注每一位普通教师师德养成和专业发展的需求,并实现建设的一体化和持续性,这一朴素性目标遵循了教育规律和教师专业发展规律,适用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校的教师师德养成,为各级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的落地指明方向,能够保障建设长效性。

其二,师德师风建设的标准要有朴素性。将“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不懈地做应该做的事”作为师德基本标准,这是最能“普及”、最应该“倡导”、最具“可行性”、最接地气的高标与底线并行的师德规范,是每一位普通老师努努力都能达成的。而且这一标准易于深入教师内心,增强教师专业自信和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提高教师践行师德的自觉性。

其三,师德师风建设的举措要有朴素性。首先最朴素的建设举措才能够普及全体教师,保障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参与建设,其次朴素性举措更贴近教师真实生活,能够让每一位普通老师都愿意参与,且有能力参与,最后朴素性举措能够让每一项活动都真正落地,切实为教师日常困难解惑答疑,有效促进师能提升和师德发展。

4. 以师德建设之规范性,促教师践行师德的自觉性

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还依赖于教师的自觉,除了通过内修理念、外塑师能提升教师自觉性以外,还需要利用规范性的制度体系、质量保障等举措促进教师践行师德师风的自觉性提升。

其一,建立完善的师德制度体系。《意见》从教师准入到教师发展到教师退休等方面,对教师门槛、權益进行了全方位、全过程的切实保障,制度包括教师入职查询制度和有关违法犯罪人员从教限制制度、完善教师招聘和引进制度(将心理健康测评作为聘用的重要参考)、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教师理论学习制度、教师志愿服务制度、教师法治教育大纲、师德失范曝光平台,健全师德违规通报制度、表彰奖励及管理办法、教师惩戒权办法、奖惩机制等内容,为教师制度体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任务,进一步保障教师权益,明确教师职责,规约教师行为。

其二,推进标准化教师师德水平测评应用。在遵循教师专业发展规律性基础上,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智能时代的优势,开发和研制具有普适价值的师德测评工具,对教师师德进行长期跟踪监测,强化师德考核测评结果的运用。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必须回归并坚守“育人为本,以德育德”的初心,遵循教育规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健全长效机制,培养更多自觉的关怀型、专业型“普通好老师”,以德育德,传递温暖。这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唯有坚守师德建设初心,方能达成育人目标;唯有坚守师德,方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还需要社会各界通力合作,达成共识,坚守尊师重教,全面提振师道尊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支持教师优先,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发展更有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

参考文献:

[1]班华.师德:宝贵的教育资源[J].中国德育,2017(17):1.

[2]班华.师德的特殊意义[J].中小学德育,2014(01):1.

[3]王红.唯有坚守师德,方得教育质量[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04):28-29.

[4][5][6]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的通知[EB/OL].(2019-11-15)[2020-01-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02/201912/t20191213_411946.html.

责任编辑   徐向阳

猜你喜欢

师德师风建设师德师风新时代
建立健全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加强卫生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
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
二级工会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浅谈小学管理中师德师风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