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应用

2020-08-09孙胜娜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应用方法高中历史

孙胜娜

[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历史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想办法将史料教学法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在课前、课中及课后等环节中融入史料,让学生课后收集、学习史料,以便史料教学法能发挥最大作用。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法;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2-0077-02

史料是指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主要有文字类、图像类、文化类、物品类等资料。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史料丰富,在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是常用方法,其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历史知识面。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仅让学生自行品鉴史料,学生缺乏必要的方法引导则容易丧失学习历史的兴趣。为了充分发挥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必须将丰富的史料引入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处理,从而使学生从史料中提取到相关的历史信息,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课前导入环节融入史料,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历史知识是需要记忆、背诵的,若是学生对其完全没有兴趣,是很难将其记忆下来的,因此,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首要条件是激发学生的读史兴趣,如此才能让学生对历史知识“刻骨铭心”。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可以精选史料,并将其运用到课堂导入环节中,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铺垫。以《抗日战争》为例,教师在教学正式开始前,可以让学生观看电影《东京审判》的部分片段,里面包括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口述,同时展示日本731部队用中国人做活体实验的照片。学生通过视频、图片直观地感受到日本的惨无人道以及抗日战争的惨烈,能从中深刻理解抗战精神,并带着激愤的情绪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向学生展示以上史料后,可以引导学生对历史图片中的信息进行挖掘,同时对教材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了解到抗日战争的必要性,感受到战争的残酷,理解当代中国人所背负的复兴中华的伟大使命。总之,在课堂的导入环节使用史料,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主动观察、分析、解读历史信息,在浓厚的历史氛围里开始学习,为教师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

二、课堂游戏环节使用史料,让学生抓住历史知识重点

在运用史料进行历史教学时,部分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喜欢引用“野史”,但是这容易让学生忽略真正的教学重难点内容,难以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对可用的史料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抓住重难点内容,在这过程中,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任务可交由游戏完成。比如,在教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时,教师可以对秦朝的有关史料进行整合,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如向学生展示张分田的《秦始皇傳》、吕思勉的《先秦史》选段以及《谷园讲通鉴》中关于秦朝覆灭的内容。学生观看过史料后,教师可通过猜谜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与解释。如教师可先在黑板上写下谜面:(1)该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13年,宫廷辩论后,秦始皇取消了殿前议事的制度;(2)该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13年和212年,秦始皇焚毁了大量的书籍,坑杀了“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教师将学生分成6组进行比赛,谜面写完,教师称可以抢答后,看哪一组学生回答得又快又准确,优胜的小组可以获得奖励。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抓住不同史料之间的联系,通过整理史料、分析史料、理解史料,迅速抓住历史知识的重点,从而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三、借助史料进行课堂提问,促进学生进行积极思考

教师一味讲解历史知识,学生会感到枯燥,学习兴趣不大,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不要一味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让其主动探索知识。提问是历史教学的常用方法之一,在提问环节有效融史料教学法,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促使其深入了解、思考历史事件。如在《鸦片战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关于鸦片战争的视频资料,比如《国宝档案》节目中的《诗意图说——鸦片战争》,视频中含有3幅关于鸦片战争的图画,分别为《天魔种子夜叉相》《芙蓉江天开绣衾》《上挹仙掌浆》,以上作品均未呈现激烈的战争场面,却通过隐喻的表现形式传达出当事人对鸦片战争的看法、态度。学生观看视频后,教师结合视频资料向学生依次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从图画中看出作者对鸦片战争的看法了吗?图画中哪些地方显现了鸦片战争的残酷?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我们从中能吸取到什么教训?”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想法后,再回答问题。教师在设置问题时,通过由简入繁的阶梯式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探索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可以逐步深入地进行思考。

四、课后延伸史料影响,带领学生主动学习史料

教师要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可带领其主动学习史料。比如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空城计”“桃园三结义”等历史故事,都有与其相对应的史料。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分析这些史料,在语言、历史的融合训练中,实现思维锻炼。教师还可以根据史料的重要性及特征,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史料,并设置不同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在《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以下作业:让学生课后采用图书馆查阅资料、网络收集资料等方式,对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外交事件进行收集,并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成果。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课后积极收集史料,寻找相关的事件,比如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梦”的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等等。若是学生完成情况优秀,教师要给予表扬;若是学生不配合,完成情况不佳,教师要与学生交谈,耐心了解其想法,带领其主动接触、学习并整理史料,扩大史料的影响。学生通过搜集、阅读、分析、理解史料,可以开阔思维,不容易犯张冠李戴的错误,还可以借助史料准确判断历史事件的年代、背景、意义等,达到锻炼思维、提升应试能力的双重效果。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法,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课前导入、课堂游戏、课堂提问、课后复习等环节中运用史料,有利于学生梳理历史知识,提高历史学习水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应用方法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关于新课标理念在小学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刍议
愉快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