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探讨

2020-08-06朱秀明

关键词:教学改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朱秀明

摘 要:语文作为我国的母语教学,由于其自身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一直都是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然而,由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一直未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成果。基于这样的现实发展需求,本文将针对如何开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初中语文教师更好地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的束缚,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探寻出更为有效的课堂教学举措。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一轮又一轮的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新的教育改革不但要求教师不断革新教学方法,更加要求教师做到彻底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造出更适合学生成长的高效课堂。以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为例,虽然已经有不少教师意识到创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但却只局限于借助多媒体技术等,课堂教学模式仍采用传统形式。这样不但无法令多媒体教学技术发挥最大的教学意义,还会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既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也无法有效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针对这样的问题,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创新改革、转变“高能耗,低效率”的教学现状也成为了专家学者们研究的重点课题,也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一、提高教师教案的科学性,以此来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改革

作为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教案是教学行为的执行纲要,决定着教师的课堂教学成果,对教学改革也具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要想促进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教师就必须在准备教案时花费大量的时间去不断“打磨”教学活动,争取写出更加详细、科学性更高、更满足学生成长需求、更为完整、实践性更强的教案。在设计教案时,初中语文教师要时刻把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摒弃以知识为本的教学策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力集中问题以及情感的共鸣,还要仔细揣摩语文知识点的顺畅过渡和延伸,不能够僵硬地根据课本或者教学大纲组织教学规划,失去了教案的灵动性。教案的设计要适合教师自身的性格特点以及语言、表情习惯,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课堂氛围的营造。适当的诙谐幽默是可取的,但是不要盲目穿插各种趣味小故事或者段子,避免影响到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秩序。

二、优化课堂导入环节——积极应用有效性更高的导入方法

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开展教学改革时,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课堂导入环节的不断优化。通过对当前教学实践的了解与调查可知,当前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往往采用直接引出的方法。这样虽然更为直接,但是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却并没有什么效果,导致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语文知识缺少充足的探索欲望。基于此,本文将介绍两种更为有效的导入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初中语文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导入环节的优化。

(一)“温故而知新”导入法

“温故而知新”取自“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主要指的就是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而课堂导入环节的“温故而知新”法指的就是在每节课的开始,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先带着学生对上节课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全面地复习,并在此基础上引出即将要学习的新的知识点,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串联起语文知识点,使他们可以形成较为系统的语文学习体系。“温故而知新”导入方法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情况,也可以是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等。

(二)“谈话交流”导入法

“谈话交流”导入法就是通过师生间的“谈话”来交流情感、发表见解。它的优点是能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进行学习,减轻学生新知学习之前的困惑。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联系教学内容进行导入。初中学生比较活泼,喜欢发言,也愿意把个人的见解随时表达出来。但是语文课有它的特点,让每一位学生进行发言是不现实的,所以在选择导入时教师可让学生先对与课文相关的课题进行讨论,小组合作或自由讨论都可以,然后引出相关的话题,这样便可以有效提高课程导入环节的教学效率。

三、基于學生兴趣教学,注重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在当前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要求下,教师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教育根本不再是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是要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更为有效、教学质量更高的教学活动。因此,为了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教师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基本的出发点,在此基础上不断开展教学方法的融合与创新研究,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探索欲望,才能使他们在掌握了教材中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与提升。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互动中,教师不应该只局限于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而是要在充分掌握了多种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课堂教学现状,积极将这些教学方法进行融合、创新,以此来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革新,使初中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举个例子,在讲解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观沧海》这篇课文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教师可以首先借助电视剧《三国演义》或音、视频资料为学生创设一个跨越时间、空间的,生动的教学情境;然后,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阅读,讨论“全文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从哪些语句可以体现出来?”等问题,结合课文内容将问题及个人看法进行汇总。最后,由教师针对每组的答案进行讲解、分析和指正,并在讲解过程中适当贯串一些相关的小故事。这样不但将情境教学与小组合作教学进行了有效的融合,还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有效实现了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更有利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四、注重学生思维形式的培养方法改革,实现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直以来,初中语文教学都更加偏重于人文性,忽略了工具性的教学特点,尤其是在思维方式的培养上更是鲜少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因此,在开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时,教师要对学生思维形式的培养给予充分的重视,强化学生思维形式的多元化发展。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应用更多的学习方法,还可以使他们在进行自主学习时做到从多个角度看问题。

举个例子,在讲解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唐雎不辱使命》这篇文章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只注重讲解唐雎的智慧与勇敢,而忽略了其他的人物,这样的教学实践实际上是单一的、不全面的,不利于学生语文思维形式的有效培养的。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既要关注唐雎的智慧与勇敢,又要关注秦王的骄横,并有意识地将二者进行有效地对比,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有效培养学生对课文整体的分析能力,从而促进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初中语文教师教案的制定、如何优化课堂导入环节、如何开展教学方法的创新、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形式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实际上,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持之以恒,时刻做到以学生为本。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水平,才能不断为我国素质教育助力。

参考文献:

[1]许芬.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 2017(70):58-58.

[2]董浩然. 初中语文想象力教学策略研究——以民间文学选文为对象[D]. 华中师范大学, 2017.

[3]马立松. 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探讨[J]. 教育科学:引文版, 2017(8):00100-00100.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