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教学方式方法初探

2020-08-06赵崇

关键词:时代背景教学方式

赵崇

摘 要:文言文教学方式方法可以从必讲时代背景,细节处理解字词,设身处地体会作品意境,不断攻克重点难点等方面,逐渐积累文言文知识,达到学习文言知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方式;时代背景;理解字词

相比较现代文而言,文言文教学中存在难度大、方法少,受教育对象对文学创作背景不理解,在字、词、句、段、篇章、表达立意方式方面接受有困难等问题,有必要针对文言文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探究。

一、时代背景,应讲必讲

文言文文字简练,语句优美,和现代文在表情达意、习惯上有着很大的不同,许多文言文的作者写作时多为有感有情有境而发,和作者当时的主观心境也有很大关系。所以明确了解写作时代背景,对于理解文章的内涵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诗歌《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当时的写作时代背景是,文天祥义勇起兵抗元兵败被俘后,被押解路过零丁洋时写作此诗。这首正气凛然的诗歌正面回答当时做了元军之帅的汉奸张宏范,表达了忠心报国,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诗人自己承受着老母遭擒、妻妾被囚、儿子丧生的巨大悲痛,却毅然抛弃个人恩怨,面对残暴的敌人绝不屈服,抱定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定信念、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教学中交代这些写作时代背景,学生就能完全体会到作者心中所经历的苦难,以及他做出这种报效祖国的决心和崇高的令人敬仰的精神。

二、理解字词,必备必须

古代文言文言简意赅,内容博大精深,一个字、一个词往往表达着容量大且丰富的内涵,这就要注重加强对重点字、词的理解。《论语》十则,是理解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重要篇章,距今久远,难以理解的字词较多,学生拿到文章后往往不知所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前半句的意思按照现代含义理解学生大都明白,但是后半句就被“说”给难住了。“说”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借助于工具书或经过教师讲解:“说”同“悦”,就是愉快的意思。这句话就顺理成章,很好理解了。《卖油翁》中:“尝射于家圃”这句话中,“尝”如何理解呢?很容易让人理解为现代汉语中的“品尝、吃一点儿、辨别滋味的意思”。但是很明显种种含义在此句是不合适的。同樣借助工具书和教师的讲解,“尝”在古代文言文中多为“曾经”的意思,这句话就是曾经在自家的场地射箭的意思。所以,重点的字词一旦困境被突破,整句话的内容也就一目了然了。

三、体会意境,设身处地

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更重要的还在于对基本内容了解的基础上对作品意境的探寻和品味,而意境的探寻和品味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展开想象。

一方面大多数诗歌的意境虚无缥缈,似虚似实,有虚有实,可能是对真实环境的描写,也可能是作者主观情绪的表达。很多诗歌的意境营造的是一种迷离恍惚的境界。对于思维能力已经相当活跃,已经具备由现实引发相当的想象能力的学生而言,通过教师引导,进入作品意境,体味其中情境是可以做到的。而且往往会也会对学生产生内容上的吸引、结构及表达方式上的欣赏,情感上的共鸣,会唤起学生内心与作者与作品产生同样的心境,这就是优秀作品的力量。刘禹锡的《秋词》中,“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简短的两句可以通过艺术形象——仙鹤,想象那振翅高翔的仙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之上,凌厉矫健,奋战鸿途的情景,情、境融为一体,诗人豪迈情怀和激励人们为实现理想而立志奋斗的意境,对于学生而言具有的作用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名言佳句也会对学生产生极强的感染力,使之进入到诗歌的意境之中,从中感觉到美好的情感甚至上升为真善美境界熏陶之中。陶渊明的《饮酒》诗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每当念及此诗,思及此诗,或者遇到类似的事、类似的景、类似的情就会不由地吟诵出这句诗来,自然而然充满着悠然之乐,超然物外的哲学意味和生活情趣。

四、重点难点,持续积累

一是通过背诵和记忆来积累。这是积累文言文知识内容最基本、最简单、最有力的方法。从古到今,世代相隔久远,而语言本身在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要想具备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必须在掌握和积累基本文言词句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背诵和记忆有效巩固基础、突破重难点,积累深厚的文言文知识。

二是通过细水长流,持之以恒来积累。提高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不能企求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每天读一篇,一年就能掌握三百六十五篇,日积月累水平定会不断提高。

三是通过朗读来积累。朗读是一种能力,入情入境的艺术化的诵读,不仅能读解诗句,还能读出思想感情,感受领悟到写作技巧及特别的语言特色。朗读也能使读者在读中进入境界,从中得到激发,感情产生共鸣。特别是富于生情韵律的古诗文,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其中的文情之美、意境之妙。

文言文的学习还有很多很好的教学方式方法可以运用,让教育对象多阅读、多学习、多体会,多理解、多背诵、多记忆……在古典诗词这座园林的秀丽与芬芳中,汲取优秀文化精髓,必然会获得更大的收获。

猜你喜欢

时代背景教学方式
数字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新路径
通信电子电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及其教学方式探索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钢琴作品的思政融合
生态时代背景下我国绿色农产品转型升级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智能产品在居室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华丽追梦者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