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

2020-07-04王旭张秀梅赵婉秋

介入医学杂志(英文) 2020年2期
关键词:脑卒中

王旭 张秀梅 赵婉秋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本院为单位,在2019年1-12月间,选取脑卒中后SHS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均给予常规脑卒中治疗,对照组基于此,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综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00%)与对照组(68.00%)相比,显著偏高(P<0.05)。结论 针对脑卒中后SHS患者,通过实施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明显。

【关键词】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综合康复治疗

肩手综合征(SHS)是脑卒中发病后所出现的一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实际即为脑卒中后患侧手指、肩部、腕关节出现疼痛情况,其关节活动受限、血流受阻,且引起皮肤发红、发绀及温度升高等,甚至还会引发肌肉萎缩、关节僵直等症状;受疼痛影响,患者不敢或尽量不去活动患侧上肢,且又因固定肩关节的肌肉出现松弛情况,导致肩关节呈半脱位状态,因而会对患者瘫痪上肢的功能恢复会造成严重影响。本文针对所收治的脑卒中后SHS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治疗,现就其效果作一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9年1-12月这一期间内,选取60例脑卒中患者,均与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995年)所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相符[1],且都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均为首次发病;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都与肩手综合征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2],且均为I期。排除由心肌梗死、颈椎病、肩周炎等并所致疼痛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在对照组25例中,男性14例,女11例,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年龄(53.4±2.7)岁;观察组中,男15例,女10例,最小年龄35岁,最大69岁,平均(53.7±2.5)岁;两组年龄等资料经综合比对,所存在差异均不突出(P>0.05)。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脑卒中治疗,比如神经营养、对血液循环予以改善、给予活血化瘀治疗等;另外,依据患者病情,实施控血脂、血糖、血压等干预,并辅以常规康复治疗(如针灸、物理因子治疗及语言、运动训练等)。观察组基于此,开展综合康复治疗:(1)体位摆放。当处于坐位时,需把上肢放在桌子上,或者膝盖上,且可将一桌板放在轮椅上,预防手悬垂,且防止手臂机械性悬吊而损伤肩胛骨。(2)冰療。医师把患者的手置入装有水与碎冰的桶中,控制比例,即1:2(水:冰),侵入时间控制在1~2分钟;后间隔30秒~1分钟后,再次进行浸泡,持续3次。(3)电针治疗。选肩髃、天宗、内关、外关、阿是穴等穴位,用不锈钢针(规格为0.3×40.0mm),以平补平泻法进行针刺,当得气后,与电针治疗仪(KWD-800H型)相连接,实施连续波刺激,调节频率(即200Hz),且以患者能耐受为佳,时间控制在20分钟,1次/d。(4)超短波治疗。波长选择7.7m,频率调节为38.96MHz,另外,电极呈方形(尺寸20×15cm),在患侧肩部对置,选微热量,时间15~20分钟,1次/d,连续14d。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3]:如果患者关节疼痛、水肿均已消失,活动功能不受限,且手部小肌肉萎缩情况已消失,即显效;如果患者关节疼痛得到一定缓解,水肿基本消失,活动轻微受限,但手部小肌肉的萎缩情况没有缓解,即有效;如果患者体征、症状仍存在,且没有改善,关节活动存在显著受限,肌肉萎缩情况未改善,即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4统计学处理

SPSS19.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相比对照组,显著偏高(P<0.05),见表1。

3.讨论

SHS又在临床中被称作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RSD),以脑卒中后1~3个月内最为多发,有报道[4]指出,此病的综合发病率为13.0~71.6%。现阶段,通常认为此病的发生与脑卒中患者早期未进行正确的运动干预,使得腕关节、肩关节出现损伤,以及发生中枢神经受损、上肢体液回流受阻等因素相关。在SHS早期阶段,如果患者手部发生肿胀情况,那么此时便非常容易引发运动功能障碍,且手背部的水肿情况更为突出。在预防此病时,重点在于将各种能够诱发水肿的因素给消除掉,比如在行坐位或者卧位时,需正确摆放体位,预防手部长时间处于受压、屈曲状态;而在进行运动训练过程中,需做好患肢保护工作,不能将患手侧作为静滴部位。另外,还需要避免免腕屈曲,预防血运受阻而引发不良事件。另外,本文还对患者实施了冰疗、电针治疗、超短波治疗等,通过这些手段的充分联合,可使患者患侧内、外部位均受到有益性刺激,尤其是神经刺激与血液循环刺激,可加速患侧功能恢复,临床应用效能突出。从本文结果可知,综合康复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传统治疗手段。提示此方法在该病治疗中有效且适用。

综上所述,将综合康复治疗方案应用于脑卒中后SHS患者中,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董福生, 丁玉庆, 张文慧, 等.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手法康复研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8, 8(3):162-163.

[2]谢芹, 庄礼兴, 贺君, 等. 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研究[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7, 26(8):720-723.

[3]杨来福, 郭学军. 电针与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54例[J].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9, 22(10):2088-2090.

[4]陈晓君, 吴美芳, 李倩云. 量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 19(5):562-564.

猜你喜欢

脑卒中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脑卒中类型及预后关系探讨
“三位一体”急救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救治和预后的影响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