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2016-10-17刘含凤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4期
关键词:脑卒中

刘含凤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方法 6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用早期护理介入, 比较两组的构音改善程度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构音改善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为(92.14±2.33)分、(95.27±1.06)分均优于对照组的(71.32±2.08)、(74.18±1.41)分(P<0.05)。结论 在实施早期护理介入后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构音障碍, 促进患者的康复,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早期护理介入;脑卒中;构音障碍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4.186

构音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是指由于发音器官神经肌肉的病变或构造的异常使得发声、发音、共鸣、韵律异常[1]。构音障碍主要表现为发声困难、构音不清、发音不准、音调及语速异常等, 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社会交往带来严重的影响[2]。而采用不同的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故此, 本院探讨了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6月期间, 本院收治脑卒中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3例。观察组中, 男20例、女13例, 患者的平均年龄(55.48±3.29)岁, 初中以下(包括初中)学历15例, 初中以上学历18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21例、女12例, 患者的平均年龄(56.26±3.19)岁, 初中以下(包括初中)学历16例, 初中以上学历17例。两组脑卒中患者年龄、性别、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常规的发音训练和发音器官的训练。

1. 2. 2 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护理介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呼吸训练:让患者尽量延长呼气时间, 并发“s”“f”音调, 在呼气时间达到10 s的基础上, 对呼出气流进行由强到弱或由弱到强的变化训练, 以及做一长一短的节奏控制训练。②发音器官的训练:通过感觉冲动的传入, 增加患者神经元的兴奋性, 进行下颌运动, 唇闭合及唇角外展训练, 让患者做舌伸出、舌抬高及交替运动, 指导患者进行软腭抬高训练。③发音及音辨训练:先训练患者发元音, 然后发辅音, 患者熟练掌握之后就采取元音加辅音再加元音的形式训练, 最后过渡到简单的词组和句子。给患者放录音, 让患者分辨错音, 组织小组训练的形式, 由患者说一段话, 其他患者分辨音调。④纠正错误发音训练:采用吹蜡烛、哨子、喇叭等方式让患者引导气流通过口腔, 用打哈欠的方式诱导发音和进行咀嚼训练, 并且让患者把手放在桌面上向上或向下推, 在用力的同时发“啊”音, 促进声门的闭合。⑤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时常的给予患者鼓励和安慰, 多跟患者交流。采用优美的语言能刺激能对患者的大脑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护理人员要疏导患者的心理问题, 消除患者的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 让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康复工作。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构音改善程度和生活质量评分, 总分均为100分, 且得分越高患者构音改善程度好或生活质量越高。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构音改善程度为(92.14±2.33)分、生活质量评分为(95.27±1.06)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后:构音改善程度为(71.32±2.08)分、生活质量评分为(74.18±1.41)分。观察组患者的构音改善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因神经-肌肉系统器质性损害导致说话动作控制失常而产生的语言障碍, 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交往[3]。该类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 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构音障碍训练是指恢复语言障碍患者的发音水平, 改善患者的交流能力[4]。故此, 本院探讨了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效果较为可观。

常规护理是护理人员给患者进行常规的发音训练和发音器官的训练, 由于没有系统性和规划性训练, 没有考虑患者的特殊性和接受能力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 导致护理效果不理想。

早期护理介入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给患者进行系统的语言训练, 采用运动康复和心理康复并举的护理方式, 逐渐改善患者的发音[5]。通过呼吸训练, 让患者加强对呼出气流的控制, 有助于发音的控制。通过发音器官的训练, 用感觉冲动的刺激、下颌运动及交替运动, 增加患者发音器官的灵活性。通过训练患者交替正确发出元音和辅音, 让患者形成一个正确发音的概念, 让患者分辨错音, 有利于患者把握发音的准确性[6-8]。同时, 采用吹哨子、吹蜡烛、打哈欠等方式, 诱导患者发音, 促进了患者的声门闭合。此外, 给患者积极地鼓励和安慰, 时常与患者进行交流, 消除了患者的不良情绪, 帮助患者建立了康复的信心。通过早期护理介入, 对患者的构音障碍训练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 护理效果较为理想。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构音改善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为(92.14±2.33)分、(95.27±1.06)分均优于对照组(71.32±2.08)分、(74.18±1.41)分。由此可见, 两组在护理方面, 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介入的患者情况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P<0.05)。

综上所述, 在实施早期护理介入后, 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构音障碍, 促进患者的康复,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玉娟. 连续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中的应用. 天津护理, 2015, 23(6):499-500.

[2] 王丽娜, 古长维, 景晓娜, 等. 远程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出院病人中的应用.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5, 29(12):4509-4512.

[3] 侯红, 伊文超, 吴玉霞. 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在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上肢训练中的应用. 中国康复, 2015, 30(6):418-419.

[4] 刘华, 李茜茜. 电子宣教工具结合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中国医药导报, 2015, 12(36):156-159.

[5] 谢丽梅, 张小英, 曹惠清. 社区家庭式护理在脑卒中抑郁症61例中的应用.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15, 24(24):139.

[6] 金秀芬, 齐常萍.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01, 5(9):140.

[7] 王静. 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早期康复训练的疗效观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4(23):63.

[8] 段晓红. 早期中医介入及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 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3(11):1918-1919.

[收稿日期:2016-04-20]

猜你喜欢

脑卒中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脑卒中类型及预后关系探讨
“三位一体”急救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救治和预后的影响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