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班级管理中习惯培养例谈

2020-07-04王彦军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习惯培养

王彦军

内容摘要: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进城务工随迁留守子女习惯的培养直接影响着这些学生能否快速、积极地融入到新的学习环境之中,是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管理中需要研究解决的首要问题。文章从管控时间、课堂笔记和应试技巧等九个方面提出了培养进城务工随迁留守子女学习习惯的对策。

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 习惯 培养

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随迁进入县城学校就读。这些学生来自全县各个乡镇,在他们中有一些学生在家乡或父母前期务工的地方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各方面素质都很优秀;更多的学生是来自经济相对贫穷的农村,由于本乡镇教育水平落后国,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子女也跟随父母或寄〈租〉居到务工所在地学校就近读书。这些学生随父母漂泊在城乡不同地方,因多次(流动)转学使得这部分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求知是人类的本性,学习是生存的必需。笔者根据自己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的实践,对进城务工随迁留守子女学习习惯的培养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一.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

在某种意义上讲,管理自己的时间对每个人来说,意味着管理自己的生命。引导学生从小学会管理时间的技巧,不仅有助于学业,更是终生受益的好习惯。首当其冲是应帮助学生统筹安排自己的时间。第一,合理地规划一天的学习时间,可以按照事件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来安排做事的顺序和时辰。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每个学段,按照学校的要求、班级的安排和学科老师的任务,“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第二,学生本人应结合自己的生物钟规律,高效利用效率最高的时间。每个人的生物钟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要帮助学生去了解自己的体力、情绪和智力变化的周期。例如:在智力的高潮期,脑子最清醒,逻辑思维能力最强,工作效率最高,适合做最重要、最紧张、精力需要最集中的学习活动。第三,要帮助学生灵活利用零散时间。有的灵活时间是低效的,可以用来处理与学习相关的一些杂事,例如:整理资料、准备学习用具等。还有的灵活时间可以用来进行分散的复习。例如:在排队的时候、乘车的时候、等人的时候,可以背一些名词概念,去背一些优美的短篇文章,等等。

二.课堂认真记笔记

要求学生对材料的中心思想进行心理加工,要自己决定记什么,怎样记。西方学者麦克沃特曾提出记笔记的三个步骤更值得老师向学生推荐运用:第一,留下笔记本每页左边(或右边)的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空白,可以随时记下老师讲的关键词、例子、证据、自己的疑问、感想等;第二,作笔记时保留这部分空白,记下听课内容,主要记重点、难点,特殊例题的关键步骤,课堂小结及思考题等;第三,做完笔记后再整理笔记时,在笔记的空白处(即留出部分)用词和句子对内容加以简要总结,(如果时间趋紧,这一步也可留在课后完成)。

三.课后及时复习

在课堂内容结束之后,尽早的对学习内容进行复习以加深印象。著名的艾賓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规律就是先快后慢,在学习结束后第1天遗忘的内容是最快的,所以对学习者来说,及时地复习不仅可以防止遗忘,加深理解,熟练技能,而且还可以诊断、弥补学习上的缺陷,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发展我们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

四.适当过度学习

也就是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仍继续识记的记忆策略。过度学习是有利于识记材料的保持的,但是也应该清楚,也有不及的道理,不能一味地重复、再重复。在实际学习中,有研究者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完全学会12个单音节后再进行50%至100%地过度学习,2天、4天、7天、14天、28天后,再进行学习中保持量的测算,结果显示过度的学习可以将保持量增加,过度学习不仅可以保持记忆的总量,而且后面的学习增大了正向的迁移。可以说,过度学习50%是效果最佳的。例如:学习10个英语单词,如果经过4次练习就会背会写了,如果再加几次练习,就是过度学习。这时如增加2次,也就是过度学习50%,学习效果是最佳的。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动物的主要类群》一章教材主要介绍了11类动物,每一类动物按照典型代表物种、形态结构特点、这一类群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对于某些动物类群,特别是无脊椎动物中的一些类群不太熟悉,相关的生活经验较少,加之内容琐碎,不易识记且易产生厌烦感,如不及时予以复习,等到11类动物全部介绍完后,再来识记,就有积重难返的困难。事实上,本章内容复习抓住这两点,学习效果更佳:第一,教材介绍的这些动物类群的先后顺序大致反映了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由低等到高等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这些动物的身体结构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精巧,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来越强的大体趋势,由结构入手,很容易把这11大类动物归纳为2大类(脊椎动物<前6大类>和无脊椎动物<后5大类>);第二,动物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所有的动物都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等特征。如鸟喙的形状是与其取食的食物类型相适应的,鸟足的特征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因此学习中,可结合动物的生活环境来认识动物,帮助自己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等观点。

五.学会对自己提问

研究发现,学生在阅读时主动去提出一些“谁?(Who?)”、“什么?(What?)”、“哪儿?(Where?)”和“如何?(How?)”等这样的问题,能够有效帮助自己更好地领会阅读的内容。所以在学习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和自己谈话,自己问自己或者同桌之间相互提问老师要问的问题,这类似于自我谈话的方式,也可以提升学习效果。

六.掌握记忆技巧

科学实验表明,在记忆最佳时间的选择上,一般情况下早晨和晚上睡前的记忆效果是最好的(当然有的个体最佳记忆时间并不是这两个时间段)。

记忆方式的选择上,有的同学喜欢读写结合,有的同学喜欢在安静的地方读书,还有的同学喜欢边听音乐边去学习。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一单元内容大多属于微观内容,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学生在学习上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应当多给学生提供用显微镜观察的机会,增加学生对细胞、组织的感性认识。而显微镜的结构名称、部件功能、操作使用又比较琐细,需要掌握技巧识记巩固。例如,目镜接近观察者的眼睛,物镜靠近被观察的实验材料,二者均有放大倍数的数字标识,一台显微镜的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均可使镜筒上下移动达到调节焦距的目的,其中粗准焦螺旋位于镜臂上端,外形较大,转动时可使镜筒以较快的速度或较大的幅度升降;细准焦螺旋位于镜臂下方,外形较小,其移动范围较粗准焦螺旋小,只能使镜筒缓慢或较小幅度地升降。在指导学生记忆时,老师首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图片,认识各结构的名称,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其次,老师可利用各关键结构的分解图片,详细讲解显微镜各关键结构的功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同时为学生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奠定基础;第三,对照显微镜,学生两人一组,边指认结构边说明其功能,相互评价并纠正错误;第四,最后提炼出“显微镜巧记口诀”:显微镜结构要牢记,镜座镜柱和镜臂,载物台、遮光器,准焦螺旋分粗细,目镜镜头和镜筒,反光镜和转换器,目物相乘倍数见,倍高物大数少暗,目镜长低物长高,倍高物镜离标近。

七.运用多种感官通道

充分利用多种感官,通过看、听、读、写,并与记忆同时进行,可以增进学习效果。中学生物教材中图、表多、知识点琐细,在学习中老师更倡导结合教材中的“图”、“表”,读读、写写、画画,理解、识记、巩固记忆效果最好。

八.掌握应试策略

老师在学生考试的前后,对学生的应试策略进行指导,以缓解部分学生的考试焦虑。

首先,在考前准备的时候,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考试,应把考试看作是对自己学习水平的检验,在思想上既要重视又不能看得太重,以致成为一种包袱;要学会进行积极的暗示,调节焦虑;给自己设立恰当的预期目标,目标不能不切实际定得过高;劳逸结合,科学用脑,根据大脑活动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去安排复习时间。

其次,在考试的过程中,应指导学生沉着、灵活地去应试,学生在拿到试卷后,先浏览全卷,答题时做到“四先四后,一快一慢”,(即:先做容易的题目,后做难题;先做熟悉的题,后做生疏的题目;先做高分的题目,后做低分的题目;先做相同类型的题目,后做相异类型的题目。审题时要慢,做题时要快;对不会做的题目不要一味地去钻牛角尖,一方面要积极追忆涉及到的相关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在保证容易题万无一失的情况下,再去啃硬骨头,做到什么程度就算什么程度,不要对易题粗心大意,急于求成,对拿不准的题也不要犹豫不决,耽误时间。)

第三,在考试结束后,老师应指导学生进行认真总结,找出失误的原因,归纳教训,而不是在每一场考试之后去议论题目,避免和同学们去讨论发现大家的答案不一致而产生失败感、愧疚感和失望感。

九.寻找合适的求助对象

老师要引导学生在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找到合适的求助对象,例如:自己信任的同学、老师或者家長,现在还可以借助网络帮助自己解决学业上的问题和困难。

参考文献

[1]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辛晓莲.学生学习问题及方式.北京

注:本文系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班级管理工作的探索与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GS[2017]GHB2753)。

(作者单位:甘肃省静宁县阿阳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习惯培养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养成书写好习惯
好习惯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