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胆排石汤辅助治疗胆囊结石性重症胆管炎(AOSC)腔镜术后的临床观察

2020-06-10陈龙

甘肃科技纵横 2020年12期
关键词:胆囊结石

陈龙

摘要:目的:探讨利胆排石汤辅助治疗胆囊结石伴急性化膿性胆管炎(AOSC)腔镜术后的疗效及对纤维连结蛋白(FN)、血栓素A2(TXA2)、前列腺环素(PG12)水平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我院接诊的60例胆囊结石伴AOSC患者,均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结石取石术,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利胆排石汤,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FN、TXA2、PG12的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术后住院时间,随访3个月,记录结石复发、结石残留、胆管狭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FN、TXA2、PG12较治疗前均得到显著改善;观察组FN明显比对照组高,TXA2、PG12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随访过程中,观察组结石复发、残留、胆管狭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胆囊结石伴AOSC患者腔镜术后应用利胆排石汤辅助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其内在机制可能和调节FN、TXA2、PG12的表达相关。

关键词:胆囊结石;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利胆排石汤;纤维连结蛋白;血栓素A2

中图分类号:R657.42 文献标志码:A

胆囊结石发病率大约在25%左右,临床症状多以右上腹疼痛为主,若疾病严重则极易诱发高热、黄疸等症状,急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是胆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其起病急、发展迅速,病死率高,相关数据显示其病死率在5%-38%左右,在老年人群中尤甚。随着饮食水平、日常生活的不断改变,胆囊结石伴AOsc的发病率也日趋增加。腹腔镜下胆囊结石取石术是该病中常见的治疗方式,但由于胆囊结石难以取尽,易增加术后复发率,且手术带来的创伤也对术后恢复造成一定影响,术后单独给予抗生素、抗感染等药物效果不尽人意。中国医学在排石、溶石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结合相关临床经验,利胆排石汤可产生疏肝理气、利胆排石之效,适用于此类患者。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利胆排石汤用于胆囊结石伴AOSC患者腔镜术后的治疗优势,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我院接诊的60例胆囊结石伴AOsc患者,均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结石取石术。(1)纳入标准:①西医诊断符合《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②中医诊断符合《中医肝胆病学》中胆石症诊断标准,AOsc属肝胆气滞证,主症:右肋隐痛、胀痛,疼痛感因情志变化而减轻、加重;次症:恶心呕吐、厌食、频作嗳气,舌色淡红、舌苔白,脉象弦;③结石直径<0.5cm;④胆囊壁增厚;⑤知情同意此次研究,完成随访。(2)排除标准:①伴有急性重症胰腺炎、急性重度胆道感染;②胆囊、肝内、外胆管存在多发结石;③胆囊管、总胆管下段狭窄;④近期接受过其余治疗。以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7-65岁,平均(51.63±3.38)岁;胆囊结石病程5个月-3年,平均(1.95±0.21)年。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5-66岁,平均(51.78±3.26)岁;胆囊结石病程3个月-3年,平均(1.89±0.24)年。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术后给予抗生素、改善循环类、止痛、抗感染等常规药物。

观察组联合利胆排石汤,药方包括,金钱草30g,金银花15g;蒲公英15g;白芍15g;珍珠草15g;黄芩10g;茵陈10g;珍珠母10g;地耳草10g;夏枯草9g;枳实9g;柴胡9g。水煎剂300mL,1剂/d,早晚两次服用。

均连续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

(1)在空腹时使用B超检测胆囊壁厚度;并测定胆囊横径、最大长径以及前后径,计算餐前胆囊容积;(2)血清纤维连结蛋白(FN)、血栓素A2(TXA2)、前列腺环素(PGl2):于治疗前后抽取3mL空腹静脉血,使用单项扩散法检测FN,试剂盒购于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TXA2、PG12的检测使用放免法,试剂盒购于解放军总医院兴华生物技术开发中心;(3)术后住院时间;(4)随访3个月,记录结石复发、结石残留、胆管狭窄发生率。

1.4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胆管壁毛糙、壁厚、透声影像学检查结果得到正常恢复,出院时无结石残留,胆管无扩张情况;(2)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缓解,胆管壁毛糙、壁厚、透声影像学结果其中2项得到正常恢复,出院时超声检查结石有少量残余;(3)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缓解,胆管壁毛糙、壁厚、透声影像学结果其中1项得到正常恢复,出院时超声检查结石较治疗前有所缩小;(4)无效:上述情况较治疗前均无显著改善,结石无变化,甚至变大。以治愈+显效+有效为总有效率。

1.5统计学分析

SPSS18.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E+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FN、TXA2、PGl2比较

治疗前,两组FN、TXA2、PGl2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FN、TXA2、PGl2较治疗前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FN明显比对照组高,TXA2、PGl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所列。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比对照组的70.00%高(P<0.05),见表2所列。

2.3两组术后住院时间、随访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结石复发、残留、胆管狭窄发生率均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见表3所列。

3讨论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进步,该方式也逐渐应用到胆囊结石取石中,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的特点,但胆管狭窄仍是导致手术失败、结石复发的重要原因;且在伴有AOSC的患者中,存在特殊的病理改变,术后进行单纯的抗感染治疗效果不尽人意。

胆囊结石伴AOSC在中医中属“肋痛”、“胆涨”等范畴,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或由于饮食不结,脾胃虚寒,致使血瘀肝郁,胆汁淤积,积成石;或由于情志郁闷,中焦湿热,致肝失条达,胆失疏泄,肝气瘀滞,气体不痛;此外,日久肝气郁,则化热,湿热储于肝胆,久之,凝结成砂石,引发该病。

利胆排石汤作为传统名方,其可有效扩张肝内胆管,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胆汁排泄,达到消溶排石的目的。方中金钱草可利湿退黄,利尿通淋,消肿解毒,现代药理学发现,金钱草可使胆汁分泌得以促进,帮助胆管排出残余结石,有助于消退黄疸,此外,其还可改善调节机体免疫力。金钱草和方中珍珠草、茵陈、地耳草、夏枯草联用,可共奏清热利湿通淋,适用于湿热之热淋涩痛、砂淋、石淋等症。金银花可疏散风热、解毒清热,且具有广谱抗菌效果,抗炎、解热效果明显。蒲公英可利湿通淋、散结消肿、解毒清热,Ovadje P等报道指出,蒲公英对于湿热所致的淋证、黄疸效果显著,尚有利胆、利尿、保肝、抗内毒素等效果。黄芩解毒泻火、清热燥湿,适用于湿热黄疸。白芍、珍珠母均可养血敛阴、平抑肝阳。枳实具有化痰消积、破气除痞,并有研究证实,其可促进胃肠收缩,令胆囊收缩,增加奥狄括约肌力。柴胡可升举阳气、解郁疏肝,现代药理指出,其还可促进肝细胞增生,促使肝细胞增生及胆固醇的溶解,溶石功效明显。诸药联合,标本兼治。

本研究显示,采用利胆排石汤辅助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7%,明显比常规治疗的70%更具有优势,和张洁靖等研究具有相似性。且明显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结石复发、残留、胆管狭窄发生率;显示出相对常规术后护理,采用利胆排石汤辅助治疗有助于促进胆汁的合成、排泄,利于胆石溶解,令术后胆石残留、胆管狭窄的可能性降低。

FN可在细胞粘附中参与,具有调节细胞功能的作用,且可作为非特异性血浆调理素,在维持机体完整及防御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Zhang MJ等研究显示,在胆囊结石并伴有AOSC患者中,FN表达呈明显下降趋势,且和疾病严重程度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认为对FN的动态观察,可判断疾病预后。TXA2、PGl2是目前国内外学者重点关注的炎症介质,相关报道称,当发生急性胆管炎时,胆汁中的TXA2、PG12表达明显升高。梁超等报道也证实,血清中TXA2、PG12的表达和胆汁中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减少TXA2、PG12的表达,有利于缓解机体病理生理损伤,延缓病情恶化。本研究显示,患者采用利胆排石汤辅助治疗后,FN明显升高,TXA2、PG12明显降低,均优于常规治疗患者,分析是由于在利胆排石汤中各药物发挥功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升高FN的表达,且金银花、蒲公英、黄芩等药物均具有抑菌、抗炎等效果,降低TXA2、PG12的表达。这也可能是采用利胆排石汤辅助治疗的患者临床疗效更令人满意的内在机制之一。

在胆囊结石伴AOSC患者腔镜术后应用利胆排石汤辅助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其內在机制可能和调节FN、TXA2、PG12的表达相关。

猜你喜欢

胆囊结石
改进法二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
浅析腹腔镜治疗用于小儿胆囊结石治疗的临床效果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胆囊与胆总管结石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临床研究
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的手术室护理方法
腹腔镜联合经皮肾镜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体会
对比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
腹腔镜微创疗法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螺旋CT平扫在胆囊结石成分判断中的应用价值评析
腹腔镜微创疗法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