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理性起搏的探索

2020-06-10刘怡

甘肃科技纵横 2020年12期

刘怡

摘要:生理性起搏是起搏治疗的目标,左束支起博作为一项更为安全的生理性起搏技术,临床适应症广泛、应用前景广阔。但其临床应用远期安全性和患者实际獲益情况还需进一步探索。本论述将对左束支起博的研究进展做以综述,对临床临用提供思路探索。

关键词:生理性起搏;希氏束起搏;左束支起搏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志码:A

起搏治疗是缓慢性心律失常重要的治疗手段。右室起搏(Right ventricular pacing,RVP)引起的心功能恶化已被多项研究证实,希氏束起搏(His bundle pac-ing,HBP)是真正意义上的生理性起搏,但尚有操作难度大、起搏阈值高且远期不稳定、无法应对希氏束以下的阻滞等问题亟需解决。2017年,国内的Huang等报道了首例左束支起博(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LBBP)的病例,给起搏领域带来了巨大的突破。本论述就左束支起搏的临床应用优势、可能的应用范围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做以综述。

1左束支起搏的探索

左束支呈带状分布于心内膜下,而后分出前、后分支,左前、后分支延续产生更细的分支,左束支主干及各级分支在整个左心室腔心内膜下形成复杂的网络。2019年Huang等首次公开单中心左束支起搏的定义和操作要点,该团队总结左束支起搏植入经验后首次将左束支起搏定义为:一种通过夺获左束支(左束支主干或近端分支)恢复心脏传导功能的起搏方式,通常低电压(1.0V/0.4ms)输出并同时伴有心肌夺获。操作时先通过静脉途径将起搏电极置于室间隔右室面,在希氏束位置以下1-1.5cm处深拧人室间隔,到达左室内膜下的左束支区域并夺获。起搏时左室激动较早,起搏图形呈右束支传导阻滞。由于左束支区域在左室内膜下呈“扇形”铺布,所以左束支起搏定位难度不大。但术前应评估室间隔基底部的厚度和室间隔瘢痕程度,防止操作过程中电极旋入过深导致室间隔穿孔的发生。

2左束支起博的应用优势

2.1操作简单

左束支近端穿过左室间隔并呈扇形向外延展,与希氏束的点状分布相比,有更大的起搏面积,所以操作过程中定位难度小,成功率高。

2.2电学参数优势

左束支起搏时阈值低,R波振幅更大,感知良好,较于希氏束起搏起搏阈值高且远期不稳定,感知差,存在交叉感知,左束支起搏电学参数更具优势,失夺获可能性小。

2.3应用范围广

左束支起搏适用于希氏束以下的传导阻滞,左束支可在阻滞位点远端起搏,纠正阈值低且稳定,应用疗效好,对房室结消融的患者也能提供足够的消融靶点。同时因为起搏靶点在传导系统的远端,所以理论上传导阻滞病变进展可能性较小,可应用范围广。

2.4安全性高

由于左束支与周围心肌解剖上更为毗邻,通常低电压输出时即伴有间隔部心肌的夺获,可作为自身备用,安全性更高。

3左束支起搏的适应症

研究表明心脏激动传导过程中,左室内同步对心功能的维持最为重要。LBBP作为较为生理的起搏方式,可以保证良好的左室内同步,理论上来说,预计心室起搏负荷高的患者均可从左束支起搏中获益。

2018年Chen等的研究显示左束支起搏与右室起搏相比,左束支起搏能在起搏阈值不高于右室起搏的情况下,改善患者心功能。2019年Chan等的研究表明对1例房颤伴左束支传导阻滞分别行希氏束起搏和左束支起搏,均能保持良好的左室同步。证实与右室起搏和希氏束起搏相比,左束支起搏临床应用可行。在LBBB患者中,2019年Zhang等的研究表明,与常规右心室起搏(RVP)相比,左束支起搏可纠正LBBB,起搏QRS波明显变窄,证实左束支起搏是一项更符合生理性的安全有效的起搏方式。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的患者中,LBBP也显示出优势,2019年Huang等的研究纳入了94例多中心适应于CRT或起搏治疗的LBBB患者,所有患者均成功行左束支起搏,QRS波明显缩短、术后平均随访12月,起搏阈值低,电学参数稳定,术后除一位患者阈值升高外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Gu等报道了1例CRT术后左室导线断裂的患者,行左束支起搏后患者心衰明显改善。同年吴圣杰等的研究纳入11例符合CRT植入适应症的患者,11人均左束支起搏成功,术后心功能改善。

4左束支起搏目前存在的问题

4.1缺乏国际性的专家共识

目前虽然单中心的左束支起搏经验已有很多,但左束支起搏的定义、起搏的规范操作、夺获的电学标准、临床应用适应症等均尚未统一和规范。

4.2临床应用的潜在并发症

4.2.1室间隔穿孔

左束支起搏操作过程中需要将电极深拧人室间隔,直至到达左束支区域并夺获,如何判断植入的深度仍是个很大的问题,过浅无法夺获,过深可能造成室间隔穿孔,虽然目前尚没有相关病例报道,但术前应常规评估室间隔厚度。

4.2.2右束支损伤

左束支存在多级分支,右束支则是单个束支,左束支起搏时起搏电极从室间隔右室面深拧入室间隔,有可能损伤右束支,对LBBB患者,在左束支电极植入前推荐先做心室备份起搏,避免右束支在操作中损伤造成完全性的房室传导阻滞。

4.2.3电极磨损或脱落

左束支起搏时电极深植于室间隔,在长期心肌的不断收缩的情况下,导线能否固定稳定,电极是否会磨损或移位甚至脱落,远期是否能安全拔出电极均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4.3远期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左束支起搏自2017年国内首次提出后,国内研究者对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研究时间和样本量都还在积累,目前的报道也只能集中于左束支起搏短期临床应用可行性、有效性,导线稳定性、起搏参数等方面,其远期有效性和安全性还需长期观察。

5展望

左束支起搏创造性地结合了右室起搏和希氏束起搏的优点,是一项更为安全的生理性起搏方式,也是起搏领域的发展方向。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临床试验数据的积累,未来我们可以对左束支起搏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