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优化集体备课的策略研究

2020-06-08熊啓江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2期
关键词:集体备课策略研究初中历史

熊啓江

摘  要:集体备课是新课程下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面对新课程,我们不是缺乏先进的理念,而是缺乏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与机智。集体备课能引发教师智慧的碰撞,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也是对教学工作的全程优化,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对文本再创造的过程。这一过程大大促进了学校的教科研氛围。解决的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实际的问题,从而完善了课堂教学,培养了教师间的合作精神,增强了凝聚力。

關键词:初中历史;优化;集体备课;策略研究

备好课是上好历史课的前提。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很多学校都积极倡导“功在课前”,严抓初中历史课集体备课,并把它作为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现在,这种日渐兴起的教研新模式,已成了初中历史教研活动的“重头戏”和“亮点”。但现实中由于诸多的原因,教学流程中最难保证质量的就是集体备课,很多的集体备课活动效率低,甚至流于形式。我们究竟该如何优化初中历史集体备课呢?对此,谈谈个人浅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备课行为的自觉性

集体备课是新课程下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认为,经验+反思=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是有反思性的思考者和实践者”。新课程的实验工作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而当新课程理念在遭遇实践挑战时,教育理论家们、政策制定者们也显得爱莫能助。即便可行,面对着繁重的实施工作,我们也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去“充电”,究竟谁能成为我们实践中的专业引领?是我们的同事、通行,乃至我们的学生。从新课程实践看,老教师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但容易被传统的框框束缚,且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面明显不如中青年教师;中年骨干教师年富力强,经验丰富,但他们是传统课程下的既得利益者,观念转变在某种程度上更难,以至于有人认为新课程最大的阻力主要来自于这一部分人;年轻教师精力充沛,易于接受新事物,但在教材的处理、知识体系的构建方面,明显不如老教师。因此,实施新课程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惟有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是我们的出路,这也是当前课程实施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富有成效的方式。

要想走出初中历史课集体备课的形式化误区,必须从初中历史教师观念抓起,让教师充分认识到集体备课的意义和作用,明白集体备课应是初中历史教师个体思维的相互碰撞,是教师情感与情感的沟通,是初中历史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初中历史课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我们初中历史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智慧,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因此,集体备课离不开教师的全员参与和共同研讨,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执教者还要进行归纳、提升和再创造,通过二次备课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这样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启发,使教学过程真正达到最优化,既发展了学生,又成长了教师。

二、发挥年级组头脑风暴作用,进行合作备课。

头脑风暴合作备课,首先要指定主备课人主讲,然后参与教师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谈个人见解,形成教学设计主体框架,以便共享。在这样的资源共享和思维碰撞中教师间会产生更多的智慧火花,从而帮助老师们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面对新课程,我们不是缺乏先进的理念,而是缺乏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与机智。集体备课能引发教师智慧的碰撞,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也是对教学工作的全程优化,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对文本再创造的过程。这一过程大大促进了学校的教科研氛围。解决的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实际的问题,从而完善了课堂教学,培养了教师间的合作精神,增强了凝聚力。

三、集体备课的基本步骤

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修正教案———课后反思。第一是个人备课:是由教师独立完成的备课,它是教师个体层面上的备课,是所有备课的基础;既要研究学生的智力因素(原有的知识基础、智力、能力水平等),又要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生兴趣、学生态度、学生习惯等)。在确定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提出具体教学目标后,写出详细教案。结合学情,另辟蹊径,提出独创性的设计方案。要求做到熟读教材,发现疑点,便于在集体讨论时解决。第二是集体备课:是备课组内集体层面上的备课,体现的是同伴互助、团队合作的精神,已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思路,分别陈述各自的备课方案,最好采用“说课”的形式进行比较,以便扬长避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第三是修正教案备课:是根据集体备课的成果,结合自己任教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再对教案进行个性修正,使之更适合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习风格,以便更好地授课和提高课堂效率。事实上,每一位初中历史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用统一的教案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每位教师应根据自身特点和本班具体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改和补充,甚至再创造,进一步改进教学实践,力求体现共性和个性的完美结合。在形成个案的过程中,要大力提倡创新、实用、个性。第四是课后反思:是教师授课后进行的交流,以随笔、课后记的形式不断反思,有利于课题研究和总结经验。总结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有效,突破教学难点的方法是否得当,是否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等。对一节课的总结,不必要求老师面面俱到,可以就上述内容中的一点进行深刻的思考,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从而自觉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总之,集体备课作为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科研活动,它是教师密切合作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教学信息和灵感的巨大源泉。只有扬长避短,集学科成员智慧解决课堂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它将倍受关注。

参考文献

[1]  张仁贤.信息技术实现备课新形式.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03)

[2]  曾庆春.好教师必学的5项教育新思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5)

猜你喜欢

集体备课策略研究初中历史
集体备课在病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提高集体备课有效性的途径初探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