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传感器应用技术与德育教育融合方案

2020-06-06刘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19期
关键词:中职教学德育教育

摘  要 为进一步推进专业课堂德技并重,积极探索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中专业理论与德育教育相融合的教学方案,从教学方式、师德师风、评价体系等方面共同改进课程教学,进一步发挥专业课堂中的德育功能,实现技能知识与立德树人有机结合,为建设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提供良好的教学支撑。

关键词 传感器应用技术;德育教育;中职教学;联动育人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19-0094-03

1 前言

专业课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技术人员,肩负教书育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学或者教育,更应该是两者的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育高度融合[1]。因此,德育教育不仅要依靠德育课程,更要贯穿于每门专业课程的学习。

专业课程作为职业院校学生的主修课程,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载体,更需要开展课堂德育。因此,如何将立德树人融入专业课教学中,是专业课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目前专业课教学的局限性,从德育教育和专业技能联动育人的角度进行深入探究,依托多样化教学方式、全方位评价体系、实训实习指导以及师德师风建设四个方面,积极探索出有效的融合途径。并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例,探讨如何寻找德育教育的切入点,为实现职业教学全程、全方位育人提供方向。

2 中职传感器应用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从教学内容上分析,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作为机电专业、自动化专业、汽车专业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在电类课程中占据核心地位。由于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除电学知识外,学生还需掌握物理、机械、化学、材料、数学等多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再加上教学内容繁多琐碎,相互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造成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往往仅停留在单一的专业技能知识的教学层面,而忽略了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缺少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

从授课对象上分析,本课程的主要教授对象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中职二年级学生。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及自信心,尤其在面对初次接触、抽象复杂、枯燥难懂的专业内容时,学习兴趣明显下降。另一方面,该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思想易波动。加之自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视频信息万象丛生,在自制力和自控力明显不足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此时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很容易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值得一提的是,中职学生具有接受新鲜事物快、勇于尝试的优势,并且表现欲强[2]。因此,如果能在具体的专业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学生成长为高素质技能人才。由此可知,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双赢举措。

3 重塑课程德育目标

明确教学内容及要求,联动专业知识,重塑课程德育目标。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内容理论体系严密,涉及领域广泛且操作性强,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了解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动向,熟练掌握常见工业生产中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指标、外形结构及应用特点等内容,同时具备能够根据工程实际需要选用、安装、调试、维修传感器的职业能力。基于上述教学要求,设置如下德育目标:

1)培养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培养中职学生的创造思维与对实际问题的解读能力;

3)培养中职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安全防护意识;

4)培养中职学生不骄不躁的学习信仰与求实求真的工作态度,弘扬工匠精神;

5)培养中职学生树立爱国情操和民族自豪感,引导他们勇于担当;

6)培养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及良好的职业素养,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4 课程德育渗透途径分析

多样化教学方式推进德育渗透  借助多样化、信息化教学方式丰富传统理论课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带动学习积极性,促进专业課堂德技并重。

1)以科技时政新闻、科学创新小故事、科研人员奋斗事迹为切入点,融入德育教育及科学素养元素,不仅丰富了传感器课程的教学内容,而且进一步推进了课程的德育渗透。如增设课前五分钟“科技小课堂”,通过学生代表介绍传感器在工业生产、医学研究、智能交通、中国制造2025、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应用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科技的进步、祖国的强大。通过该方式不仅能最大限度唤醒中职学生的求知欲,扩充知识层面,还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操及责任意识,为其努力成长为大国工匠打下情感基础。

2)利用在线直播等形式连线企业导师,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创设工作场景,导入学习内容。将教学内容对接工作场景,如介绍温度传感器可以连线数控机床现场,企业导师利用直播向学生展示传感器的应用,并借以强调技术人员的工作作风。企业助学的方式在带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3)搭建信息化桥梁,依托Flash动画、微课等教学资源,将专业技能知识与德育素养要求充分融合,使理论知识更形象,德育素养更具体。如在讲解电感传感器时,可设计地铁安检门Flash动画,在帮助学生了解传感器工作原理的同时,明确安检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遵规守纪的意识。

4)创设工作团队,开展团队竞赛。团队意识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及工作中必备的素质之一。在教学中,合理规划团队成员,采用团队学习方式,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尤其是在实践项目教学中,采用团队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创造性地完成实践内容。通过开展超级电工团队等竞赛活动,代入工作场景,突出工作角色。团队间的PK赛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规则意识和团队意识,为今后的职场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师德师风建设助力德育渗透  教师的师德师风对德育渗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更是学生的德育标杆。教师的言行具有引导性,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作为教育者,教师应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感染带动学生。唯有坚守教育初心,勇担育人使命,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和培养学生形成优秀的德育素养。师德师风的建设需要科学的内部激励机制、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严格的惩戒机制、广泛参与的监督机制等,多方联动,协同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除了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中职专业课教师还应具有扎实的教学技巧、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认真的教学态度,能够针对授课内容特点,从思想品德、文明规范、核心价值观、安全意识、规则意识、环保意识、团队意识等方面因势利导进行德育渗透。

实训实习夯实德育渗透  实训过程是检验理论学习效果的最好方式,也是体现学生德育素养的一面镜子。在实训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强调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另一方面要在学生操作设备、完成实验的过程中融入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爱护设备、节约资源、遵规守纪、团队合作、劳动光荣等意识。在学生按照任务书、工作页进行实验操作时,尤其是进行数据测量时,更要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细致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顶岗实习、跟岗实习作为职业教育的特色组成部分,是实现学生向职业人角色转换的重要过渡期,更是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时机。实习能让学生真正接触专业岗位,学习岗位职责,切实感受企业的文化、管理制度、人文环境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专业课教师也应利用好这个契机,密切关注学生状态,对学生再次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进一步夯实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成长为爱岗位、讲安全、守纪律、重质量、求效率的好员工。

全方位评价体系保障德育渗透  传统的评价体系一般仅针对课程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而忽略了对课程德育目标的评价。学生的德育素养不能仅通过能否完成项目来判断,更要重视完成过程的综合评价。因此,需要建立面向学习全过程的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体系[3],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目标完成情况,实验操作的规范程度、熟练程度,各教学环节参与率,团队合作表现等方面,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以评促改,在培养技能规范的同时提高德育素养。图1为“认识温度及温标的表示方法”一节中的个人评价表。

5 课程德育渗透应用实例

传感器应用技术主要介绍了工业生产生活现场常用的传感器。本文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及实践项目特点,找准结合点,深入挖掘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德育功能,现举例说明。

培养细心观察好习惯  科学来源于生活,又实践于生活。传感器这一专业名词对学生既陌生又抽象。因此,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常见设备,如声控灯、感应水龙头、自动扶梯、烟雾报警器等,从生活入手,观察生活现象,了解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分析传感器的原理,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传感器的作用。借此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成为一名善观察、勤思考、勇实践的用心人。

树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学习专业技能知识,务必有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差之毫厘,则谬以千里。无论是测量数据,还是制作简易传感器设备,都需要有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如在傳感器静态性能指标以及测量误差教学过程中,可引入“两丝钳工”顾秋亮、液位传感器研发者李刚等大国工匠的事迹,以技能前辈的事迹强调严谨、认真的重要性,为学生树立信心践行踏实认真、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打下基础。

提高环保意识,加强安全防护  环境检测是传感器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主要对湿度、温度及气体成分或含量进行检测。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及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对温度、湿度以及各类有害气体的检测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上述教学背景,结合授课内容,找准切入点融入德育教育。温度传感器是应用最广泛的传感器,在介绍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及作用时,可以引入温度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事例。以《饥饿的北极熊》视频为例,向学生展示全球变暖对北极熊造成的影响,呼吁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为积极创建美丽校园、建设美丽家园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气体传感器在环境保护和安全监督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较广泛地应用于防火报警领域中。在开展烟雾报警器设计实训课程时,展示消防安全教育宣传片,结合视频向学生介绍烟雾报警器的工作场合,增加学生实践兴趣,融入消防安全教育,强化德育渗透功效,提高学生安全防范觉悟。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内容有机结合  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使枯燥的理论知识更具传统文化特色。如电阻应变片是常用的力测量敏感元件,应变式传感器是利用应变片将弹性元件的形变转换成电阻值的变化。在讲解时可引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隐忍之王司马懿等历史人物典故,将能屈能伸、小不忍则乱大谋的人生哲理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掌握金属的伸缩特性的同时,收获为人处世的大智慧,并以此勉励学生刻苦自励、奋发图强[4]。

6 结语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在每门课程中坚定不移地融入德育教育,才能达到智育和德育的双赢。以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为例,通过深入挖掘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德育要点,以实现立德树人为目标,抓住切入点,依托多样化教学方式、全方位评价体系、实训实习指导以及师德师风建设,有效发挥专业课传道、授业、解惑的关键作用,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做到传授技能知识与立德树人有机结合,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杜德昌.教材改革:新时代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9):11-14.

[2]李艳.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学生学习现状及对策分析[J].职业,2019(26):79-80.

[3]张华,董骁.传感器原理课程中思政教学的路径初探[J].福建电脑,2019(9):50-52.

[4]老盛林,何式健.传感器技术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探索[J].轻工科技,2020(2):147-148.

作者:刘璐,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传感器技术(300162)。

猜你喜欢

中职教学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构建中职德育课多元评价体系
提高中职舞蹈课教学效果之我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以德立身 以德施教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小步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