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段数学思维可视化的实践研究

2020-05-20朱乃娟

小学时代·中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思维导图实践

朱乃娟

【摘  要】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良好的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思维可视化教学的运用,将数学学科一些抽象的、不容易直观领悟的思维过程以清晰的图文方式进行呈现,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在更少的时间内领悟数学知识,并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立足小学高段数学,从三个方面对数学思维可视化的有效途径进行了研究,还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关键词】  小学数学;思维可视化;实践;研究;思维导图;微课

小学高段数学思维可视化的实践研究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知识并不十分深奥,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课本中也蕴含着不少的知识重难点,需要学生用心去学习和掌握。针对这些内容,教师的教学语言有时会显得苍白无力,无法带领学生真正地领悟与掌握。而通过创设可视化学习情境,能够促进学生进行问题的发展、分析,以及最终的解决,全方面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笔者教小学数学多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思维可视化进行过深入的研究,现将自己的所得归纳如下。

一、学科导图,提高思维力

古人有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的意思想必大家都非常了解,其主要就是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算是真正学会了学习,才能真正事半功倍,开拓创新。我们知道,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都是不同的,学科思维导图以图文的方式对知识结构进行系统化的建构,通过这种图像式的记忆方法,能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所接受,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朝着既定的目标稳步迈进。

比如,“分数乘法”的知识内容,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更深层地领悟分数相乘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所用到的方法,加强对已知知识的运用,并能够利用已有经验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索,实现问题意识的强化。在教学中,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将分数乘法进行清晰的分类,并对计算方法进行分述。通过让学生观察这一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更轻松地掌握思维方法。

二、微课制作,突破重难点

“微课”是一种新兴的信息化教学的手段,视频是微课的主要载体。微课的时长一般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是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当数学中的难点、重点知识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知识点的学习也会相对轻松。所以,可视化思维教学实际上为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开拓了一条新的路径,更加宽阔、更加平坦、更加笔直的路径,学生沿着这条路径,能够更快速、更轻松地到达目的地,即已经设定好的教学目标。

比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与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导为本课的重点与难点。因此,我们的微课也集中于这两个问题上。在制作中通过圆柱的体积计算为过渡点,和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容器装满水后的体积计算过程实验,点明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观看微课后会恍然大悟。

再比如,为使学生直观感知圆面积的推导过程,笔者先是运用微课演示了将一个圆平均分成16份,再将各个部分拼成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动态过程。之后,笔者向学生问道:“如果将一个圆平均分成32份,那么又会拼成一个什么图形呢?”随后,笔者边运用多媒体进行了演示,并继续引导:“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圆可以被无限等分,那么拼成的图形就会越近似于什么图形?”学生答道:“长方形。”如此,笔者通过借助微课将圆面积的推导过程进行直观呈现,不仅增强了数学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而且还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认识,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内容。

三、生活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学习需要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都比较强的学科,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学科的真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巧妙搭建起生活与数学之间的桥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对生活中的数学进行思考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诱发学生的学习需要,逐步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内容时,笔者先是拿出了一个橙子,并对学生说道:“同学们,老师现在想把这个橙子分给4位同学,大家觉得怎么分才公平?”之后,笔者为学生演示了不平均的分法,询问学生可不可以,以引导其认识到要平均分。接着,笔者继续引導:“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每个同学都能分到多少呢?”接下来,笔者让学生打开课本看插图,其介绍了古时候人们在分物、测量和计算时遇到了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情形。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入了新课:“在生活中,我们也时常会遇到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情况,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通过之前的学习,大家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探究分数的意义。”这样,通过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既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又使学生体会了数学学习的意义,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四、让学引思,提高学习主动性

让学引思就是提倡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事实上,最困难的部分是教师如何理解和接受它。每个人都有惰性,在习惯了一种教学模式后,所有的教师资料,备课等都围绕原始模式旋转。当前,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做出改变。因此,在小学高段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让学引思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对数学思维可视化在课堂上的应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大大提高了数学的教学水平。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取合作学习模式,小组分组探讨数学知识内容。例如,在教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这部分知识时,在本节课程学习前学生已经对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有了一定的认知,本节课程的内容便是将前面所学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加、减、乘、除之间的关系。另外,为了让学生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笔者组织了合作学习活动。在上课前,笔者早早来到教室,利用课下时间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分配完毕后,笔者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学任务给各小组下发了一些计算任务,如下:在一家农场中,农夫卖出去了98只公鸡,还剩87只公鸡,母鸡的数量是原来公鸡数量的5倍,那么这家农场一共有母鸡多少只?计算:(800+200÷50)×3,720÷(15-3×2)。96减去35的差,乘63与25的和,积是多少?随后,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掌握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技巧。

再比如,数学课堂知识点中涉及到的一些规律,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视让学生体验和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应用的过程。当然,这一规律并不只是教材中总结的公式,而应是一个动态、渐进式的过程。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去参与知识的发生过程,让学生自己找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感受到探索成功的乐趣。

总而言之,思维可视化教学方式需要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结合,理论体现在实践的思维可视化操作中,实践依托于理论的架构,两者相互依赖,不可分割。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要持之以恒,始终贯彻思维可视化教学方式,将复杂的、抽象的、玄奥难解的思维规律清晰直观地展示给学生,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濯源.基于思维可视化的教学效能提升策略[J].基础教育参考,2016(19).

[2]高凤英.“思维可视化”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探微[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8(06).

猜你喜欢

思维可视化思维导图实践
“思维可视化”教学,引发“每一个”的“脑内革命
核心素养指引下的多元智能教育改革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