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是书香能致远

2020-05-14王艳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群文阅读

王艳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内容,提高阅读效率,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人教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重视将阅读向课外延伸,群文阅读契合了“1 + X”的阅读理念,给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阅读素材。在选文时,以教材为基础,借助多种渠道拓展阅读,同时关注自由阅读、个性化阅读,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适时补充经典古诗文,加强阅读反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群文阅读;延伸阅读;语文素养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在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人教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设置了“快乐读书吧”栏目,以促使课程目标的达成。温儒敏教授指出,最好的阅读课是向外延伸的,统编教材重视将阅读向课外延拓。群文阅读契合了“1 + X”的阅读理念,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拓展更多文本阅读,实现一篇到多篇的延伸。同时,关注自由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讀材料,进行个性化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具体的群文阅读实践中,笔者对延伸阅读的拓展与实施策略有了一些较为有效的方法和思考。为此,笔者在所执教的三年级,通过多种方式的选文和指导策略,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和形式,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

一、利用课堂教学的诸多层面拓展延伸阅读内容

1.以文本内容为核心拓展

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短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与作者相关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与文章主题相关的一些材料,指导或推荐学生阅读,使学生增长见识,增强对作者的了解和对作品的感悟。

例如,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经典课文《荷花》,以文本为核心,联系与作者相关的文章,我们选读了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和肖复兴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通过指导阅读,学生对叶圣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更在观察、写作和修改习作等方面有了宝贵的收获。

2.重视以审美为目的的阅读

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冰心的散文《肥皂泡》充分体现了清新隽永的语言特色,借助文本,教师推荐了冰心的代表作《繁星》《春水》。在课堂上,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造物者……”“成功的花……”等优美章节,学生受到强烈感染,产生了情感共鸣。借此契机,教师推荐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并背诵部分小诗,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

3.利用单元主题丰富阅读量

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阅读主题为“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以此为切入点,教师带领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课文的大意,并布置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因为阅读量大,所以对学生分层次要求,列出必读篇目,加强阅读实践指导,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在读书汇报课上,学生交流所读篇目,展示精彩片段,汇报读书成果。

二、寻找兴奋点,从学生的视角选择补充阅读材料

1.站在学生阅读趣味的角度推荐书籍

学生阅读,首先不是任务驱动,而是兴趣驱动。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选择学生可能感兴趣的阅读素材,适时补充到日常学习中,拓展学生阅读的广度。例如,很多学生都读过《昆虫记》这部作品,在学习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蜜蜂》这篇课文后,学生对法布尔的作品更感兴趣了。教师在班上组织了专题读书活动,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昆虫记》,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片段,在课上进行朗诵表演。又如,《阁楼上的熊皮外套》是一篇有着深邃主题思想的童话故事,借助学习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我变成了一棵树》这篇课文,教师推荐顾鹰的这篇作品,既满足了学生对童话的喜好,又培养了学生在阅读中认真思考的品质。

2.借助各种媒体拓展阅读

在多媒体教育逐渐走进课堂教学的今天,学习途径更加宽泛,也更加多样化。平时,教师可以从各类媒体搜集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本或视听材料,将中央电视台文化类节目《朗读者》中的一些朗读片段推荐给学生,如《愿你慢慢长大》《致信儿子》等;将《经典咏流传》节目中的部分诗词补充到诵读内容中。通过多种渠道延伸,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3.保留自由阅读空间,鼓励个性化阅读

阅读教学需要根据课堂目标指向研究阅读,也需要学生在课外闲散状态下自主读书,两者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因此,在群文阅读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好奇心,自主选择书籍阅读。例如,杨红樱、沈石溪都是学生喜爱的作家,《哈利·波特》等魔法小说也是学生喜欢的书籍,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增强学生的阅读好奇心,使学生的阅读更加宽泛,学习兴趣得以激发。

三、重视经典诵读,由简到繁,循序渐进

《标准》对第二学段学生的诗文诵读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计划、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学习唐诗、宋词等古典文学精华,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1.基于文本拓展经典古诗文

教材三年级下册选编了杜甫、王维等名家诗作,结合教材,教师补充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雨晴》等作品,开展了以“秋”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活动。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在诵读中感受诗韵,愉悦身心,品味精华。在学习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守株待兔》后,我们学习了《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南辕北辙》等简单古文,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有的已经能声情并茂地朗读,拓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2.根据学段目标有序补充经典诵读内容

拓展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思想认识、阅读与表达技能的实际,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的状态和水平,对通过拓展要使学生的思想认识、阅读与表达技能的发展与提高到什么程度要有正确的定位,否则就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安排适当的课外经典诵读内容。具体实施中,低年级主要引导学生从字面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随着年级的升高,目标逐渐过渡到领悟诗文大意,再到借助古诗词的表达方式体验其丰富内涵,循序渐进,逐级增加阅读量和阅读难度。

四、加强阅读反馈,总结交流读书方法

1.时常回顾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学习要勤于复习。在延伸阅读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状态、阅读进程、阅读能力等发展情况,阶段性地对拓展内容和阅读方法进行回顾、整理和总结,这样能够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在回顾过程中,可以较多地使用略读和总结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再读兴趣。

2.开展读书交流会

在班级读书汇报课上,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或表格记录,相互交流近期的读书内容、方法、体会等,评比班级的“读书之星”,让学生充分释放自己的阅读积累,感受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和快乐,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效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离不开教材和课外阅读。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将课内所学内容与课外阅读联系起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竹平.共读:诗意而理性的课程生活[J].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上旬刊),2018(7).

[2]傅登顺.阅读教学策略再思考[J].小学教学设计(上旬刊),2019(1 / 2).

[3]张正耀.语文,究竟怎么教:一位特级教师的69条教学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群文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分析
群文阅读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