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有路“本”为径

2020-05-13张路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0年4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语文教学

张路

【摘   要】《语文作业本》是教学辅助工具,其命题取向、题型设计、题量呈现等均与统编教材相关,可成为教师与学生的好帮手。从“借助作业本,把握语文要素”“挑选练习题,融合教学环节”“丰富知识点,补充教学内容”三个维度展开课堂实践,探究《语文作业本》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使用路径,有助于教师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统编教材;《语文作业本》;语文教学

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统编教材的使用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语文要素”无处着手,对待“全新文本”无从解读,策划“教学设计”刻板老套,令人“不胜惘惘”。而《语文作业本》作为教材配套辅助工具,则可帮助教师“拨云见雾”。但是,大多数教师依旧将其单一地作为课后作业使用,单纯追求教育行为的“量”,没有从根本上提升教育行为的“质”,从而削弱了《语文作业本》的使用效果,也使整个教学过程“事倍功半”。

笔者认为,《语文作业本》作为学生语文学习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理应发挥其支持、促进、深化学生有效学习的功能,融入教与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同步转化为自身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借助作业本,把握语文要素

统编教材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线索编排单元内容。如何真正有效地把握语文要素,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是摆在眼前的难题。《语文作业本》与统编教材相配套,可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力抓手。

例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编排了“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这一语文要素。但是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对“场景”一词存在疑问:“场景”与“场面”、“场景”与“事件”到底有何区别?不妨来看看《语文作业本》中《慈母情深》一课的练习,如下图。

根据胶片式图片,学生不难理解“场景”属于“事件”的一部分,不同于“场面”。从题干中也不难发现,“场景”类似于电影中的“镜头”,一个个的镜头组成了令人难忘的“事件”。教学中,教师心中有把握,学生才能有发展。因此,借鉴此道习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母亲塞钱在我手里、母亲立刻投入工作、母亲数落我……”几个电影“镜头”应运而生。此刻,教师进行小结:“这一个个的镜头,就是作者梁晓声笔下的场景。这些场景像播放电影一般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知道了‘慈母情深。”

一道练习题化解了教学疑惑,降低了教学难度,引导学生由“不懂”到“懂”。教师把握住了语文要素,也真正落实了语文要素。

二、挑選练习题,融合教学环节

《语文作业本》中的支架形式多样,除传统的选择、填空外,还有示意图、表格、实践性作业等。若教师一概以“课后作业”对待,则会割裂“教”与“学”的统一性,忽视了编者为一线教师提供各种支架的意图。但是,面对各种练习题,教师也不能“全面铺开”,必须有的放矢、有法可依。

(一)学为中心,贯穿全程

《语文作业本》的设计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能生动呈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利用练习“牵一发而动全身”,能使整个教学过程更连贯,更具有侧重性。例如,在教学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时,为了达成“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这一目标,笔者借助作业本中的相关练习,设计了以下两个环节。

1.翻到作业本第89页,照样子,完成第四题。

温馨提示:每一句一个空格,请你选择关键词填进去。

2.每一个方格的背后,都藏着一幅生动、有趣的画面。小组合作,每人讲一部分,尝试展开想象,将故事讲得更具体。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先根据主要人物王戎的行为,提炼出了“与诸小儿游”“唯戎不动”“此必苦李”等关键词。之后,四人小组合作,根据示意图将故事内容说清楚。

这道习题活化了原本呆板的文言文教学。一张示意图贯穿全程,引领学生经历了“读懂—读明—读趣”的过程,实现了课堂教学目标由繁到简的转化。通过创设情境,补白画面,学生感受到了课堂学习的乐趣,完成了从简要复述向创造性复述的过渡,真正达成了“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的教学目标。

(二)巧用支架,深入文本

《语文作业本》中的助学系统面向全体学生,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是其首要任务。一线教师要以此为初心,用好支架,细化支架,优化支架。例如,在教学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笔者利用《语文作业本》中的习题(如下图),让学生自主画找关键句,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利用摘录、归类、提炼等方式,梳理作者的观点。

笔者由习题引出一个问题:“‘①虽然地球美丽壮观,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②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③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能否交换顺序?”引导学生感知作者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行文逻辑。之后,让学生用关联词串联整道习题,感受作者由因到果的思维逻辑。

其实,说清楚了此道填空题,也就完成了“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叙述自己观点的”这一教学任务。同时,学生也明晰了说理性说明文的特点,一次又一次地深入文本,建构语言,以加深理解。

(三)任务驱动,合作探究

《语文作业本》中不乏一些实践探究性作业,着力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语文是重视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也能使学习成果更加完善与丰盈。例如,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的作业是设计旅游路线,相关练习层层推进。学生在合作中完成了图文互读的学习任务,思维也在相互碰撞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再如,《只有一个地球》的作业是让学生开展环境小调查,撰写标语。在教学中,笔者将《语文作业本》的习题扩展为“撰写研究报告”,使得学生的标语不再死气沉沉、千篇一律。学生真正走进生活,根据自己的经验,让标语“有血有肉”,生动呈现。

这些任务驱动下的实践性作业,改变了原有重阅读、赏析、理解的语文学习模式,丰富了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渠道,体现了“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三、丰富知识点,补充教学内容

课文只是一个例子。仅仅依托课本展开学习,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与眼界。而《语文作业本》中不乏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它们是学生丰富认识、发展思维、提升语用能力的绝佳途径。例如,在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的作业中,增加了《〈野草〉题辞(节选)》这一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联系《好的故事》所运用的“象征”手法,读懂野草的象征含义。在字里行间,学生感受到了“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的平凡,体会到了“各各夺取它的生存”下所包含的顽强,认识到了“直至于死亡而朽腐”的奋不顾身。学生说,这就是鲁迅,这就是鲁迅追求美好生活、乐于奉献的心。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再次理解“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的含义。学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了鲁迅的形象,更深入了解了诗人臧克家用鲁迅的语言作诗所表达出的崇高敬意。

《语文作业本》“以检测学生达到课堂教学目标要求的水平为目的,以多种作业形式为手段,全面体现新课程的要求,是重要的诊断性评价工具”。虽然《语文作业本》中存在个别题目难度较大、与原课文表达有偏差等个别现象,但瑕不掩瑜。将《语文作业本》融入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能让学生借助作业支架获得感悟,在实践活动中开展学习,从而实现学教方式的改变。笔者作为一线教师,将不断探索使用《语文作业本》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章新其,郑慧.落实统编教材要求重新认识作业功能——《语文作业本》的特点与使用建议[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9(4).

[2]王穷.“课堂作业本”三步曲——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作业本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利用[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9(3).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实验小学    315010)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语文教学
统编教材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初探
从最新初一语文统编教材得到的教学启示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