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馈控制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0-04-21杨学青柳彦君王莉莉党照华张美光李海香王承竹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心内科护士护理人员

杨学青, 柳彦君, 王莉莉, 党照华, 张美光, 李海香, 王承竹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 1. 心内科; 2. 急诊科, 北京, 100088)

冠心病是心内科常见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需要及时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1]。前馈控制又称为“预先控制”“事先控制”,是指在管理工作开展前,对管理活动中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避免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2-3]。前馈控制在PCI患者安全管理中尤为重要,可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治疗依从性,进而改善预后并提高生活质量[4]。本科室将前馈控制应用于PCI患者的安全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均行PCI治疗。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纳入标准: ① 所有患者均符合《2005年中国冠心病防治指南》中冠心病的诊断标准[3]; ② 成功完成PCI的患者; ③ 患者年龄40~70岁,平均(50.0±4.0)岁; ④ 患者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① 存在认知障碍及精神疾病者,生活不能自理者; ② 患有其他严重的系统疾病或功能损害者; ③ 同时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议,该项目的实验设计和方案充分考虑了安全性和公平性原则; 受试者的招募基于自愿和知情同意的原则; 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不存在利益冲突。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前实施心内科常规护理及护理安全管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安全管理基础上应用前馈控制,具体措施如下。

1.2.1 建立团队并制订机制: 在护士长的带领下成立前馈管理小组,护士长担任前馈管理组组长,护理部总护士长担任技术指导,对科室里的每位护士按年资及学历进行专科患者护理管理培训,成立PCI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提高护理能力。

1.2.2 实施岗位管理并严格落实各项核心制度: 根据科室护士的年资、学历、临床工作能力,由护士长定期进行专科知识及岗位培训,并严格考核培训效果。科室护理人员按岗位职责进行工作分层管理[5], 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工作量、工作效果与绩效挂钩。制订护理操作规范标准及临床护理制度。核心制度是保障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的根本,严格落实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及各班职责、各级人员职责。制订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操作细则及评分标准,确保护理工作的严谨、规范。每个月集中开展护理质量总结分析会,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持续改进措施。

1.2.3 提高护理人员能力素质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① 加强护理人员知识的培训。护理人员不但要掌握基本的冠心病护理知识,还应掌握冠心病和心内科疾病相关知识。熟练掌握PCI患者护理方法及并发症处理手段,对心内科各种常用药物的名称及作用机制也应熟知,熟练掌握除颤仪、心电监护仪、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等仪器的正确操作及报警的处理。②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并加强责任心。病区内实行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护理人员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外,更应该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耐心、细心。在工作中积极主动,能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错误、疏漏并改正。

1.2.4 加强护患沟通: 培养、锻炼护士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能力,提高护患沟通水平,促进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治疗依从性。帮助患者建立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改变生活方式,消除疾病引起的焦虑、紧张、抑郁等负面情绪,促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主动配合治疗[6]。

1.2.5 制定护理风险管理应急预案并加强风险评估: 通过定期讲课、查房、每月考核等形式,增强护士法律意识,提高风险意识和抗风险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潜在的问题[7],确认目标,制定计划,实施有效措施并反馈。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冰山理论[8]认为严重事故的发生与安全隐患有相对固定的比例,通过前馈控制进行预见性、针对性的管理能减少事故发生。

1.3 观察指标

① 观察2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心源性猝死、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再狭窄、心律失常等)发生情况。② 观察2组患者护理投诉、护理缺陷发生情况。③ 采用问卷调查法评价患者满意度,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该调查表经3名院护理专家验证,具有良好的信效度。④ 制定综合护理质量评分标准,由专人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该评分标准满分为60分,得分越高表示综合护理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在对PCI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前馈控制后,病区内护士的风险意识和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 PCI术后护理风险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提高。见表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冠状动脉再狭窄、心律失常及再次入院率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患者前馈控制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2 2组患者护理措施实施1年后心血管事件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前馈控制是一种重要的质量管理方法,可减少甚至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前馈控制理念的应用与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可以将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控制在实施护理之前,降低护理安全风险[9]。

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增长,心内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前馈控制的实施需要每位护理人员除了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专科知识以及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要求病区内应全面更新护理理念,落实责任制护理模式,同时还应加强护理梯队建设,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知识教育,提高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10]。加强对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知识教育、提高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培养自律精神是防范护理缺陷的有效措施[11]。实施安全管理后,可提高PCI患者护理依从性,提高入院患者的满意度,提升整体的护理质量[12]。

对PCI患者实施前馈控制的护理安全管理后,患者1年后心源性猝死、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再狭窄、心律失常等发生率及再次入院率均明显降低,提示实施前馈控制能提高PCI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后的认知水平,提高患者对冠心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PCI患者更加深入地了解继续治疗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积极配合治疗[11]。

综上所述,在PCI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前馈控制能提高护理质量,改善PCI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恶性病变发生率。

猜你喜欢

心内科护士护理人员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