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分析

2020-04-12祝金杰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物理实践

祝金杰

【摘 要】分层教学是在20世纪初出现的一种科学教育理念,因其独有的特征和优势而在教学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如今,分层教学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常规化的教学模式,但是从课堂实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分层教学。本文主要阐述了分层教学的概念,介绍了分层教学的常见误区,总结了笔者在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一些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28-0115-02

分层教学是一种根据学生差异化需求而分层施教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差异。它具有教学内容精准化、教学方式特色化、教学理念人性化的特征。将其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助于实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也有利于推动物理教学的改革。

1   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又被称为能力分组、分组教学,它指的是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将学生按照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潜力及学习倾向等分成水平相近的小组,并采用不同方法指导不同的小组,布置难度不同的任务,提出不同高度的要求,以实现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当前水平上提高能力,并跟上整体教学进度的目标[1]。教师要实施分层教学必须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并以此制定教学目标及方案,这无疑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因此教师要在课前更精心地准备。

如今,我国已经全面推广了这种教育理念,其中有成功实施的案例,也有错误的示范。积累的经验证明,如果分层的方法错误,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三思而后行,避开常见的问题和误区,合理应用。下面介绍一些初中物理分层教学的常见误区以及实施方法。

2   实施分层教学需要避开的常见误区

2.1  过于明显的学生分层

分层教学是以科学的方式将学生分层,但这种分层应是隐性的,教师需要巧妙地掩盖分层的意图,让学生乐于接受属于自己的任务,同时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但是,常有教師在分层时明确意图,甚至将小组命名为“优生组”和“差生组”,这种行为打击了一些学生的自信心,会极大地削弱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2  分层教学“换汤不换药”

分层教学是一种系列性的教学模式,具体体现为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指导分层、学习任务分层、评价分层等,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撑分层教学的落实。但是在实践中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如教师仅仅完成学生分层的工作,后续教学活动与传统教学无异,并没有为不同组的学生提供特色化的学习“套餐”,可以说是“换汤不换药”,这自然无法使教学达到理想效果。

2.3  “一劳永逸”的学生分层

学生的学习水平是不断变化的,成绩靠前的学生也许会有所下滑,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能会迅速提高,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不断调整学生所处的小组,科学施教。但是实际上,有一些教师始终坚持最初的分层,甚至将学生进行定位,这样的分层教学只能在最初起效,慢慢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2]。

3   初中物理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

3.1  合理且动态化的学生分层

实施分层教学第一步时,教师应该思考如何保证分层的合理性、科学性及准确性。分层的标准和依据有很多,不能完全按照考试分数的高低排名,更不能因为学生某一次的表现就决定学生所在的小组,必须结合多种形式的检验以及教师长期以来对学生的了解综合分析。

笔者是这样在物理教学中开展分层的。首先,综合考评学生平时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参与实验、作业完成情况、解题准确率、课下主动提问等表现,初步将学生按照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知识基础等进行综合排名。然后,让学生填写调查问卷,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态度。问卷内容包括“你是否喜欢物理这门学科?是否认为自己能学好物理?你认为学习物理知识有用吗?面对上一次考试的成绩,你决定再接再厉还是想要放弃?”等。最后,将学生最近几次考试的成绩整理出来,排出前后名次,并结合最近所学知识设计一次测验。将最初列出的排名、学生对学科兴趣的排名、平时成绩以及最近一次测验成绩的排名相综合,经过权衡与分析,得出最终的排名,按照排名的先后顺序,每10名学生一组,分别为学习兴趣浓厚、学习能力强、知识基础扎实的A组;有学习潜能、学习成绩居中、对物理有一定学习兴趣但意志力薄弱的B组;以及成绩靠后、知识基础差、已经丧失了学习信心的C组。并且在后续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测验成绩调整学生所在的小组。这样的分组是较为公平、公正、合理的,也为成功实施分层教学打下了基础。

3.2  设置层次化的目标任务

在认识到不同小组学生的差异后,教师不能为所有学生布置相同的学习任务,因为这些任务往往只有A组的学生能一次性达成,对于B组和C组的学生来说有些吃力。因此,教师应该拆解学习目标,将一个大的任务拆解成小任务,为B组和C组的学生力留出更多的时间和思考,将问题各个击破,更容易完成[3]。

如在教学“声现象”的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在第一课时中,教师可以要求C组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振动在介质中以疏密相间的形式向外传播的即可;要求B组学生在以上基础上掌握常温条件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了解不同介质传播声速的不同;要求A组学生在完成以上两项任务的基础上,掌握声波的反射规律及应用[4]。此外,B组和C组的学生可以利用两堂课的时间消化知识,完成以上三项任务。

3.3  打乱分层合作实验

分层教学并非只有按小组布置任务这一种模式,教师完全可以大胆创新,尝试将不同小组中的学生拆分、合并,组成一个成员之间能力悬殊的全新小组。让每个组的A层次学生,带领本小组完成任务,促进B、C层次的学生快速进步。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起到相互带动的作用,使他们共同成长。

在物理实验环节,笔者就曾尝试这样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同样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一课,笔者将学生按照“组间异质”的原则分成了三个小组,在每个小组中分别分配了数量均等的A组、B组和C组学生,并要求他们分别利用不同的器材完成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实验。让学生将薄橡皮膜绷紧在水杯口上,在橡皮膜上撒一些纸屑,敲动上方的盆子,观察现象并推测原因。在实验过程中,笔者观察到,A组学生起到了很好的帶头作用和指导作用,B组和C组学生则不停提出问题,如“纸屑振动会不会和材料有关?可以将纸屑换成沙土试一试吗?如果我们敲水杯还会不会振动?”等。甚至那些曾经表示自己对物理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也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开始操作、思考和询问。最终在A组学生的带领下,每一组都得到了一致的实验结果,B组、C组学生也收获满满。这样的尝试显然有很好的效果。

3.4  分层进行教学指导

处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也是不同的,也许面对A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以及教师稍加点拨就能完成的任务,B组和C组学生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因此,教学指导也应设置分层。教师可利用如今被广泛应用的微课,帮助更多的学生。

如在教学“光的色散”时,本课难点为掌握色光的复合。教师可以剪辑资源,制作微视频:光通过三棱镜发生折射(或两次折射);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光经过三棱镜后出现彩色的光。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光。将视频发送给有需要的学生,让他们在课下突破难点,逐步缩小与A组学生的差距。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时,教师要在学生分层、目标分层、任务分层和指导分层等方面下足功夫,还要根据学生的表现,以不同的基准对他们进行鼓励式评价。事实证明,有效实施分层教学能够逐渐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具有长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滨涛.初中物理实验分层教学的实践分析[J].吉林教育:综合,2012(8Z).

[2]吴小洋.关于初中物理实验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J].科普童话,2017(4).

[3]杨丽华.初中物理实验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34).

[4]孙锋.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20).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物理实践
留言板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