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驱动的新闻学研究方法课程三维联动教学模式研究

2020-04-10暴卿

新闻世界 2020年3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暴卿

[摘要]大数据飞速发展的今天,新闻学领域早已从单一的实践性技能和传统思辨方式下的理论研究,转向借助数据挖掘进行资讯传播、剖析社会热点、服务受众的综合发展,研究方法课程的开设应运而生。基于一轮教学改革尝试,研究者提出了“课程+实训营+项目”的三维联动教学模式,贯穿其中的是以问题意识为出发点,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将所学方法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之中。

[关键词]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模式;高等教育

大数据飞速发展的今天,新闻学领域早已从单一的实践性技能和传统思辨方式下的理论研究,转向借助数据挖掘进行资讯传播、剖析社会热点、服务受众的综合发展。全民新闻、数据新闻的蓬勃发展,对新闻学专业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出了明确要求。究竟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即在本科阶段通过什么课程、什么培育方式、什么培养方法,能更有力地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问题的解答就需要从新闻学专业的不同面向来考量。

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培养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社会现象,尤其是对本专业领域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事件等带着“问题”去探究和挖掘,这种以问题为驱动的学习过程,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解惑的能动性。基于问题驱动的教学,尤其适用于研究方法课程,这是因为该课程本身就要求学生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专业的剖析,而对社会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必须带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疑问,才能找到研究的突破口,否则将是“就现象论现象、唯方法而用方法”。

通过《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的课程教学、“调查研究实训营”的课下实训,并以大学生创新项目为实践展示平台,这种课上与课下的三维联动培养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且实现过程指导。三维联动教学模式的建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从而更具体、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通过教授学生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方法认识、分析社会问题的实践能力,达到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以及具体的创新能力的目的,即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是其进行后续创新活动的起点,同时也是他们创新思维的源泉。此外,通过这种联动的互动培养模式,使得学生逐步建立起关于数据新闻、舆情分析等方面的技术框架,为其日后在相关领域的深入学习提供基础保障。

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研究方法课程的重要性

目前,各省重点高校已都基本成立新闻传播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中,研究方法类课程(如《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都是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一般为3至4学分设置。这门课程是打开学生科学研究大门的钥匙,为学生日后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必备抓手,也为他们进一步的学术深造提供必需的知识。

(二)“大创”项目与“挑战杯”竞赛中的短板:学生缺乏方法技术的支撑

在指导学生进行学术实践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反映,学生因为缺乏方法技术的训练,项目的执行过程非常不顺利。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先对学生进行基础研究方法的培训,然后才能开展研究,一方面造成研究进度的滞后,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只能在方法和技术上实现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无法有更高水平的提升。

(三)相关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理论,无法实现“用中学”

通过调研有限的网络课程后发现,目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领域相关的网络课程,一方面无法结合学生具体情况,满足学生的具体需求;另一方面,限于网络授课的形式,其教学内容往往没有结合实际研究,只是唯方法而讲方法,按照书本知识进行传统知识性的传授,影响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另外,方法课程的学习,更重要是通过实践学以致用,在“用中学”,而网络相关课程无法形成过程指导,缺乏实践应用。

二、教学改革内容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课程进行教学改革,课堂教学部分可采用模块式教学体系(具体见图1)。教师将教学内容分为若干子模块,每一个模块都设置教学准备、教学讲授、学生实践、教师答疑、模块考核这5个步骤,让学生在学前有所准备、学后有所应用,从而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研究方法的内涵和实际运用的注意事项。

(二)课下的联动教学模式的实现路径

1.研究方法课程的实践路径尝试——“调查研究实训营”

要想将抽象的研究方法运用到对实际问题的研究中,就需要进一步实施“三维一体”的联动教学模式。该模式在时空上分为课堂和课外,学生“以问题为出发点”,拟定相关研究课题,带着“问题”参加实训,使學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更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能力。为了更好地设计高效可行的“三维一体”联动教学模式,教师应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法,了解学生的切实需求,构筑理论和现实基础。本着教学内容改革凸显应用导向,教学方式改革注重多维性,考核评价方式改革实现多元化的思路,构建本课程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并通过有效实施、检验评价进一步优化教学体系。

“调查研究实训营”采取平时训练和暑期集训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训练:从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中选拔部分优秀学生进入“实训营”;从每年的9月开始到次年9月结束,横跨整个学年;导师结合相关社会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研究。暑期特训: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利用暑假进行为期7-10天的集中训练,特别是开展相关实地研究,下村下乡亲历体验并收集相关资料。参训学生的研究成果以大学生创新项目为展示平台。

在课下开设“调查研究实训营”,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课上与课下的联动互通,形成富有针对性的全过程指导,同时对个别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但是,这种课上与课下联动互通的培养模式,需要学院在资金、资源上予以大力支持,仅靠授课教师的一己之力是无法完成的。

2.研究方法课程的成果展示平台——学生的各类创新项目及比赛

《新闻传播学院研究方法》可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展示平台,在调查研究实训营中选拔优秀项目申报大创项目,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是对相关知识理解掌握应用程度的一个检阅,同时也是课程成果的展示。

通过“课程+实训营+项目”的这种课上学习、课下实践与展示的三维联动教学模式的尝试,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才能够高效地掌握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再也不是一支笔杆子撑起一片天的局面,需要学生掌握更多新的数据分析方法和技术,了解最前沿的方法资讯,才能打开新闻学领域研究的新视角、新思路。未来新闻传播学教育中的实证研究方法课程,要立足于当今的媒介环境,放眼未来,将数据挖掘和可视化、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前端技术和编程基础知识融入教学体系之中。

三、教学改革反思

在实施教学改革之前,对未上过研究方法课程的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的调查发现,71.3%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主要是讲授问卷调查的方法,他们认为社会研究的方法就是问卷调查法。虽然学生在课下接触过数据新闻(81.6%)、听过相关讲座(34.2%)、参与过其他专业学生的研究工作(52%),但这些接触并未引起他们对自己所学的新闻学专业的研究方法的好奇和思考。因此,在开课之前,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亭台高阁处的科学研究方法与当下热门的社会议题和社会现象相结合,引发学生产生好奇心和问题意识,只有带着问题去思考,才能真正将所学方法用到合理之处,而不是唯方法而用方法。

(作者: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