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根柳条一人生

2020-04-07王媛媛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校本课程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媛媛

内容摘要:襄阳程河柳编是襄阳市的一张名片。它是襄阳人特有的一项手工技艺,有着较长的历史,今天在这一方土地上仍然生机勃勃。本文从综合性学习活动“身边的文化遗产”教学谈起,旨在探讨将程河柳编纳入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的原因、实施过程、教育意义、教育成果。

关键词:襄阳程河柳编  非物质文化遗产  校本课程  语文核心素养

近年来,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也在全国各地的校园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走进课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了语文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

2016年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正是“身边的文化遗产”,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我们开展了一个以襄阳程河柳编为对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课题。

2012年《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下称《条例》)颁布实施,《条例》中规定: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应当将具有本地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编入地方教材,纳入素质教育内容,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提高青少年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结合我校师资力量和地理位置,我们开展了程河柳编的非遗教育综合性学习活动。

程河柳编也称襄阳柳编,是产自湖北襄阳市襄州区程河镇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程河柳编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虽然在2015年,“程河柳编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襄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然而很多年轻的襄阳人却不太熟悉这个产品和工艺,所以我们选择程河柳编作为身边的文化遗产的教学点。我们的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是这样展开的:

第一阶段为理论知识学习阶段。同学们通过上网、到图书馆、襄州市博物馆查询,收看电视节目等方式,了解程河柳编编织技术包括穿编、定编、平编、拧编、精编、木编6类,400多个系列,产品涉及篮、筐、盘、篓等家用品,花瓶、屏风、画框、书箱、摇篮等装饰品,产品用于包装、办公桌椅、豪华家具和旅游产品等领域。

第二阶段為实践活动阶段。一方面,“走出去”,借助研学旅行,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去往襄州区程河周边的柳编工厂,观摩柳编的制作过程,参观相关的民俗博物馆、商家工厂,拜访民间艺人;另一方面,“引进来”,直接请民间艺人进学校设课堂,让艺人走上讲台,开设讲座,实打实手把手教会学生编制简单作品。

第三阶段为研究成果展示阶段。通过整理资料形成程河柳编工艺书籍、画报。举办柳编作品编制大赛、设计大赛、组织并参与柳编文化节。在语文课堂上,通过采风写作、设计广告词、创作小诗集、编写创业故事等形式宣传柳文化、柳编文化、柳编艺人。在母亲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让学生向家长献柳编产品;在校园、社区、市场多次开展各类柳编品营销活动。

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不仅让这些手艺传承下去;也形成了良好的民俗文化氛围,从民俗学的角度补充了学生襄阳民俗相关方面的知识。学生还认识了身边的手工艺人饶德义和赵爱芝夫妇、赵海平、王道遂等,认知手工艺人们身上所蕴含的“工匠精神”,这对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追求美好、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无疑有着巨大的作用。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更是一种精神素养的熏陶,学生感受到了一颗颗鲜活的家乡心、家乡情;在感知襄阳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中,生成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敬畏心和神圣感,生成对襄阳老乡和一方热土的敬佩与热爱,学生参与非遗传承保护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就这样被唤醒。

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带给学生的不仅是动手、动脑,还有动灵感,动心、动情、甚至更多。

参考文献:

《襄阳程河柳编发展探析》,肖清风,《民艺》2019年5月刊

《程河柳编,编出农家新生活》,连明明《农家书屋》2019年05期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的策略研究》,王旭,荆伟伟《理论观察》2018年04期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校本课程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