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肝素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重症患者应用中短时间内抗凝效果观察

2020-02-17王超高学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期
关键词:透析器肝素抗凝

王超,高学兰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安徽 芜湖)

0 引言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又称连续性血液净化,是近年来随血液净化技术的发 展与革新而兴起的一项新的技术,它的发展建立在血液透析的基础之上[1]。由于CRRT 治疗时间较长,为防止管路内凝血反应的发生,经常需要持续使用肝素等抗凝剂防止血液凝固[2]。由于重症患者往往存在出凝血功能障碍,持续使用抗凝剂可能会导致有出血倾向的重症患者引发出血危险,因此无肝素CRRT 成为重症监护室中常用的一种方法[3]。无肝素CRRT 治疗是指定时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滤器达到抗凝作用,该技术适用于近期外科手术或存在高危有出血风险的患者[4]。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在给重症患者行无肝素CRRT 治疗时,在治疗的前8 小时中,患者的ACT、PT、TMP 及透析器和管路凝血情况与有肝素抗凝方案的CRRT 治疗相比并无明显的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1 月至2017 年12 月本院综合ICU 重症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龄40~89 岁,平均年龄64.6 岁,其中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10 例,急性肾衰竭患者8 例,药物中毒患者5 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4 例,急性心力衰竭3 例。受试患者行CRRT 治疗80 例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纳入标准:符合CRRT 治疗指征;治疗模式选择为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前30min ACT 值>140s;排除标准:口服乙酰水杨酸或华法林等抗凝剂者;合并血流感染和中心静脉导管感染者。经过检验,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危重症评分(APACHEII 评分)及患者的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等方面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使用Aquarius 百特透析机、HF1200 透析器及Covidien13.5Fr透析管路。两组患者均选择股静脉留置双腔透析管,将滤器及管路使用预充液(0.9%氯化钠溶液3000mL+ 肝素1.25 万单位)预冲。置换液配方为:0.9%氯化钠注射液 4500mL+ 灭菌注射用水1250mL+5%葡萄糖溶液250mL+ 碳酸氢钠400mL+25%硫酸镁4.8mL+10%氯化钾18mL(根据血钾水平调整),10%葡萄糖酸钙组液另在静脉通路用微量泵同步均匀输入(根据血气分析决定用量)。血泵流速设置为180~200mL/min,置换液流量为3000mL/h,加温器设置温度为37.5℃,根据患者液体平衡情况调整超滤率。

1.3 抗凝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方法进行预冲,即直接使用肝素1.25 万单位与0.9%氯化钠溶液3000mL 制成的混合溶液排尽管内空气,预冲管路后闭路循环30min,上机后,为避免凝血反应的发生,使用肝素1.25万单位+0.9% 氯化钠溶液48mL 以3~15IU/(kg·h) 经血泵前端使用微量泵泵入透析管路(根据ACT 情况调整肝素用量),治疗过程中每2 小时监测一次ACT,ACT 值维持在180~200s。

1.3.2 实验组

实验组预冲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在连接患者前使用生理盐水1000mL 冲洗透析管路,将管路和滤器中游离的肝素分子充分冲洗干净,透析过程中,采用生理盐水100mL/h 冲洗管路和滤器用于管路抗凝,血泵流速同样设置180~200mL/min。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管路凝血情况及TMP,如果出现III 级凝血或压力大于200mmhg,更换滤器。

1.4 观察指标

1.4.1 透析器和管路内的凝血情况可分为3 级:0 级为抗凝好,没有或少有几丝纤维凝血;I 级为少部分凝血或少有几条纤维凝血;II 级为透析器明显凝血或半数以上纤维凝血;III 级为严重凝血,必须更换透析器管路[5]。

1.4.2 记录两组患者CRRT 治疗前30min 以及治疗开始后2 小时、4 小时、6 小时、8 小时、10 小时的ACT 和PT 值。

1.4.3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开始后2 小时、4 小时、8 小时和10 小时的TMP 值。

1.5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均数± 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数值变量采用χ2检验或Fisher 确切概率法,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透析器和管路内凝血等级的比较

χ2检验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凝血等级在在CCRT 治疗8 小时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CRRT 治疗开始后8小时之内发生严重凝血反应的患者人数并无明显的差异。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凝血等级比较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不同时间点PT 值和ACT 值的比较

治疗前30min 两组患者PT 和ACT 值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2 小时、4 小时、6 小时、8 小时两组PT 和ACT 无明显差异(P>0.05)。

2.3 实验组和对照组TMP 的比较

t 检验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TMP 在CRRT 治疗8 小时之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不同时间点患者体内PT 的变化

表3 不同时间点患者体内ACT 的变化

表4 实验组和对照组TMP 的比较

3 讨论

目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应用范围已从MODS 扩展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重症急性胰腺炎、药物中毒、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等,更发展为严重心理衰竭和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辅助治疗,成为各种危重病救治措施中最重要的支持措施之一,而CRRT 的一个主要的难点是体外循环管路的抗凝问题[6]。肝素抗凝在CRRT 治疗中已经被广泛使用,而肝素抗凝主要是依靠提高抗凝血酶Ⅲ对凝血酶的灭活作用来完成,会对全身的凝血功能产生较大影响。另外,肝素抗凝引起的血小板计数(PLT)降低也会导致病人发生出血的风险增大,甚至伴随增加3%~4%的死亡率[7 8]。因此肝素抗凝法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近年来,随着危重病医学及CRRT 技术的不断发展,无抗凝CRRT治疗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主要是针对有出血风险或已在出血的患者进行无肝素CRRT 治疗[9]。

本研究中我们观察了无肝素CCRT 治疗在危重症患者应用中短时间内的抗凝效果,通过对比无肝素CRRT 和肝素抗凝CRRT的抗凝效果,在CRRT 治疗的前8 个小时,患者的TMP 及透析器和管路凝血情况与常规肝素抗凝方案的CRRT 治疗相比并无明显的差异。因此,我们得出,在CRRT 治疗的前8 个小时或者短时间(<8 小时)的肾脏替代治疗都可以采用无肝素抗凝方式,这样降低了整个CRRT 治疗过程中的肝素使用量或者延迟肝素抗凝的干预时间,降低危重患者的出血风险,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在CRRT治疗的第10 个小时,测出的ACT、TMP 以及透析器和管路的出凝血情况出现了差异,但是在8~10 小时的时段中,具体出现明显差异的时间需要做进一步具体研究。

综上所述,无肝素CRRT 治疗应用于重症患者短时间内(<8小时)造成管路凝血的可能性相比肝素抗凝CRRT 治疗无明显差异,短时间内(<8 小时)出血风险相对较小,相比更加安全,CRRT治疗在短时间内(<8 小时)或短时间(<8 小时)肾脏替代性治疗时可以考虑使用无肝素抗凝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透析器肝素抗凝
低分子肝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缺血性脑卒中伴房颤患者抗凝现状研究*
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干预对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影响分析
系统化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管路和透析器凝血的影响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血液透析机密闭式排除血液管路及透析器内液体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减少血液透析中意外失血的护理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Mutually Benefi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