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下大学英语中国文化教学策略的探究

2019-10-30冯红琴

科学与财富 2019年30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摘 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用英语来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亟待提高。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下,大学英语教师应采取有效策略增加中国文化输出教育。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教学策略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是指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把中国文化、中国模式和中国故事传播到世界各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中国文化传播现状

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重外国文化输入而轻中国文化输出”的教学思想,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严重。由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重视输入性的文化理解而忽视共享性和影响性的文化输出,“中国文化失语症”已成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缺陷。

在教学内容上,教材大多以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为主,涉及英语国家的衣食住行、娱乐休闲、历史地理、政治宗教和价值观念等。大学英语教材中鲜见有关中国的题材,特别是介绍中国文化的内容更是少之又少。此外,在有限的中国文化内容中,缺乏当代中国文化的有力声音,中国文化内容更多地集中在反映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和文化,甚少反映当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在授课方式上,通常是通过听力、提问先输入相关的英语国家的背景知识,然后进行课文解构,最后通过翻译或写作练习来完成语言输出,检验英语学习成果。英语学习成果偏向于用英语介绍英美文化,用英语进行中国文化输出的训练相对不足。例如,学生能够用英语比较全面地介绍圣诞节的起源、庆祝方式和意义,可是让学生用英语介绍中国农历新年的习俗时,学生只能只言片语、含糊不清地说出几个句子,这表明学生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亟待提高。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输出的重要性

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增加中国文化输出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增强大国自信和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的優秀传统文化,促进国际间文化交流。学生学会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有助于消除跨文化交际中的偏见和刻板印象,减少意想不到的误解和冲突。例如,学生接受批评时直视老师的眼睛在中国文化中被看作是一种不尊重老师甚至是挑战权威的表现,而在西方文化中则被视作礼貌的行为。因此,受批评时,中国学生往往低头不敢直视老师,这在外国老师看来是很无礼的。在自己文化中礼貌而得体的行为到了另一种文化中却成了冒犯的举动,善良的意图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误会和不愉快。如果我们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随着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日益推广,影响力日益扩大,类似的误会就不会发生了。

三、大学英语中国文化教学的策略

在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的理解主要是侧重促使学生“理解其他民族”,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国际上发出更多的声音,“被其他民族理解”也成为了英语文化理解的一部分。而要“被其他民族理解”,就需要在英语教学中增加中国文化教育。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也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各国文化交融的时代要求,更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需要。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学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优化教学策略,灵活采用各种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输出能力。

1. 文化对比

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将中外文化内容融入到课文中去,采用文化对比的教学方法。 第二语言的学习本身就是跨文化的学习,课堂提供了进行文化比较和跨文化交际的机会和平台。 文化比较的内容可以包罗万象,既可以是词语含义的比较、语用表达的比较,也可以是文化习俗和观念的比较。初级阶段可以紧密结合英语口语会话材料,解释中国文化下的日常用语语用规则,如称呼、问候和道别、感谢和道歉、敬语和谦语、褒奖和谦让、宴请和送礼、邀请和拒绝、隐私和禁忌等。这些内容既是语言功能教学的范畴,又是语用文化教学的内容,后者关注的是为什么这样说的问题。上述语用文化是东西方文化差异比较明显的例子,也是在跨文化交际中容易引起误解的。这类语用规则体现了中国文化崇尚集体与和谐、尊重关心他人、谦虚律己、热心待人的传统美德。中级阶段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可以适当增加中国国情知识的介绍。除了常见的介绍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如四大发明)和民族文化的内容(如书法、太极、舞狮、剪纸等)外,还要有意识地选择补充能够反映当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内容,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高级阶段可增加“主观文化”的教学,结合较深层次的中国文化内容,如比较中外不同文化在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交际风格等方面的异同,培养学生的哲学思辨能力。

在大学英语课堂上通过文化对比的方法进行中国文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对不同语言和文化特征的理解,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意识。此外,通过文化对比,可以培养学生对于不同文化行为和观念的宽容度,在开放、包容的姿态下能够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当今世界各国发生的时事。对中国文化的自信,不仅来自于中国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外文化对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 词汇联想

语言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交际的工具。每一种语言都是在具体的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每一个国家的民族语言都不可避免地带有鲜明的该民族语言所特有的社会历史色彩。而词汇作为语言的构成要素,不仅具有概念意义,还具有丰富的内涵意思。词汇是文化的缩影,词汇文化的输入有利于学习者加深对新词汇的理解,提高记忆效率,掌握地道的用法。通过词汇联想,可以让学生更深地了解中外词汇所蕴藏的文化内涵,从而领会藉由词汇内涵意义差异所揭示的不同文化差异。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听力、阅读或课后练习材料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若干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词语。在进行词汇联想教学时,首先,教师将这些词汇写在黑板上或者呈现在PPT上,让学生展开联想;然后,可以采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由这个词联想开来的其他相关词语,老师写在黑板上或PPT上;接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所列出的相关联的词,进行比较、组合;最后,老师解释这些词在英语或汉语文化中的内涵意义,包括感情色彩、象征意义以及常用搭配,把中国人通常会联想到的词汇与外国人通常会联想到的词汇进行对比,使学生了解词汇所承载的文化功能,学生在学习英文单词的同时,也学习了中外文化。以“breakfast ”和“authority”为例,学生可能会联想到以下这些词,借此可以很自然地进行中外饮食文化和权利距离文化的比较,寓中国文化于词汇教学中,既帮助学生扩展了词汇,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breakfast: milk, coffee, bread, jam, butter, porridge, noodles, dumplings, steamed bun, soybean,milk

authority: respect, challenge, equal, superior,inferior, obey, power, expert, leader,flatter

3.角色扮演

要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融合中国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输出能力,紧靠理论讲解是不够的,还需要在真实的社会交往中进行语言实践,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除了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多与外国人交往,在真实的跨文化交际中让对方更多地了解和适应中国的文化,中为洋用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多设计有关中国文化项目的练习,将文化知识转化成技能。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开展课堂交际活动,展现中国文化。角色扮演的交际活动形式便于学生深入理解语用与语境之间的关系,提高言语行为的得体性;学生可以了解语用规则与文化的密切关系,理解语言使用背后的文化含义;提高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的交际能力,体现了语言形式、功能和文化的有机结合。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角色扮演的交际活动时,首先,围绕活动主题,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相关的语言表达方式;然后,教师给出语言使用的具体情境;接着,学生分角色扮演,开展语言交际活动;最后,让学生点评各组表演,教師进行总结补充,指出学生角色扮演中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在中国文化环境下或外国文化环境下是否得体、礼貌。

结语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策略增加中国文化输出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能力,让世界更全面地了解中国。

参考文献:

[1]彭熠.“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下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研究——基于大学英语四六级新翻译题型的分析研究[J].云梦学刊,2015(36)

[2]王德易.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

[3]祖晓梅.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冯红琴1975年生,女,浙江临海副教授,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教学
基于网络环境的互动英语教学分析
浅谈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
翻转课堂在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研究性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信息化背景下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