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与神经刺激仪双重定位下肌间沟臂神经丛阻滞在肩关节术后康复中的研究

2019-10-21白军徐长荣沈中顺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1期
关键词:术后康复超声

白军 徐长荣 沈中顺

【摘 要】目的:分析在肩关节手术中经超声、神经刺激仪双重定位下开展肌腱沟臂神经丛阻滞对术后康复效果所产生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月-2018年6月期间于本院就诊且接受肩关节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30例)及观察组(30例),均在术中采取肌间沟臂神经丛阻滞麻醉方案,观察组联用超声与神经刺激仪,分析两组麻醉及康复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阻滞麻醉起效时间显著缩短于对照组,术后UCLA评分、Constan-Murley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术前(P<0.05)。结论:在肩关节手术中经超声、神经刺激仪双重定位下开展肌腱沟臂神经丛阻滞的临床效果良好。

【关键词】超声;神经刺激仪;肌间沟臂神经丛阻滞麻醉;肩关节手术;术后康复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1-0072-01

肩关节手术多适用于肩袖撕裂、肩关节骨折及肩关节脱位[1]等,在术中可使用肌间沟臂神经丛阻滞麻醉等局麻等麻醉方案,而传统操作方案多依靠盲探操作,若麻醉效果不佳,则需追加麻药,或予以其他麻醉药物[2],虽然麻醉效果得以保证,但尤其引发的副作用发生风险也因此增加,故需探求麻醉新方案或辅助措施,以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继而降低副作用发生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本文以肩关节手术治疗患者60例为实验样本,探究常规肌间沟臂神经丛阻滞麻醉方案与联用超声、神经刺激仪方案对术后康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择接受肩关节手术治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2018年1月-2018年6月为观察时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0-74岁,年龄平均(35.15±11.56)岁;肩袖撕裂7例,肩关节骨折8例,肩关节脱位10例,其他5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1-75岁,年龄平均(36.45±12.20)岁;肩袖撕裂8例,肩关节骨折6例,肩关节脱位12例,其他4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P>0.05为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年龄均在20-75岁,无意识障碍及精神系统疾病,无肩颈皮肤损伤,无药物过敏,能够耐受手术治疗,无传染性疾病,无凝血障碍,无肿瘤及免疫性疾病,依从性均较好;所有患者均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自愿参与。

1.2方法

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肌间沟臂神经丛阻滞麻醉方案与联用超声、神经刺激仪方案;肌间沟臂神经丛阻滞麻醉方案中神经刺激频率及电流强度分别为1Hz及0.1-2.0mA,当刺激电流从2.0mA减少至≤0.5mA时,若发现神经丛支配肌肉仍存在收缩运动,则表明麻醉穿刺针已经抵达预定部位。观察组将床旁超声与神经刺激仪连接后,在超声扫描下观察前、中斜角肌与肩胛舌骨肌中的肌间沟及附近组织,启动神经刺激仪,待麻醉穿刺针抵达预定位置后,置入存在刺激功能的肌间沟神经导管,术后使用电子镇痛泵缓解疼痛,并逐步开展康复性训练。

1.3观察指标

两组术中阻滞麻醉起效时间,术前、术后UCLA评分、Constan-Murley评分差异:(1)阻滞麻醉起效時间,即向患者体内注入麻醉药物后至麻醉完全起效时间;(2)术前及术后3个月UCLA评分、Constan-Murley评分,前者满分35分,后者满分100分,分数越高,均表明肩关节功能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SPSS23.0软件分析数据,经由()表示阻滞麻醉起效时间等计量资料,开展t检验,以P<0.05为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阻滞麻醉起效时间显著缩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UCLA评分、Constan-Murley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术前(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广泛用于上肢手术及部分颈肩部手术中,但单纯使用该麻醉方案往往是利用电流刺激后局部神经所支配的肌肉收缩及易感定位麻醉针是否抵达预定位置,该方案的优势及缺陷均比较明显,比如其优势在于与臂丛神经间具有一定的距离,有助于规避神经损伤风险,其缺陷在于该方案属于盲探穿刺操作,存在其他组织及系统损伤风险,或引发误伤血管等不良后果[3]。

本次研究将超声与神经刺激仪连接后开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一方面通过超声扫描的可视效果,使麻醉医师能够在实际操作中了解局部结构之间的解剖关系,另一方面有助于可减少不必要的麻醉药量。结果显示,观察组阻滞麻醉起效时间显著缩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超声与神经刺激仪连接后定位肌间沟,并开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有助于提高麻醉效率,从一定程度上缩短手术时间;观察组术后UCLA及Constan-Murley肩关节功能评估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及术前;证实该方案有助于提升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而缩短恢复时间,改善预后。

总之,肩关节手术在临床上应用率较高,而在术中经超声、神经刺激仪双重定位下开展肌腱沟臂神经丛阻滞有助于缩短阻滞麻醉起效时间,提升术后肩关节功能水平,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潘昭勋,钟彬,孙超,等.创伤性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全关节镜下与切开术式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6):515-520.

[2]郑宏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经肌间沟臂丛阻滞在冻结肩关节镜术后镇痛的效果评价[D].青岛:青岛大学,2016.

[3]梁志鹏,蒋劲,熊东林,等.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行肩关节粘连松解术的疗效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20(12):913-915.

猜你喜欢

术后康复超声
自拟中药方剂对痔疮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健康体检中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应用价值
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癌的临床评估和处理
超声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与胆囊改变的关系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心理干预护理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围术期全期护理对肛肠外科患者术后康复及自护能力的影响观察
心理干预护理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分析